生理状态下,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动态平衡,保证了血液的流体状态。
在某些促凝血因素的作用下打破这种动态平衡,触发凝血过程,血液在血管内发生凝固,在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状态下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血栓形成条件常包括以下几点:
1、心血管内膜损伤:是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因素,心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各种因素而损伤时,促进凝血因子活动,血小板活化,胶原暴露,局部形成持久性血小板黏集堆,形成血栓。
多见于动脉炎、静脉内膜炎、心肌梗死、高血压、尼古丁刺激或手术损伤等原因;
2、血流状态改变:血流缓慢或流经不规则的扩张或狭窄的血管腔产生旋涡时,血小板易黏附于内膜;局部凝血活性物质不能被正常血流冲走在局部堆积;血流缓慢、严重缺氧时可能会触及凝血功能形成血栓,静脉比动脉更容易出现血栓;
3、血液凝固性增加:因遗传因素以及大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或妊娠分娩等原因,可能会造成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数量增多、活性增强,使血液凝固性增加而易形成血栓。
如果有了血栓,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纤药物等。
如果药物疗效不佳可选用手术治疗,建议发现血栓后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带来危险。
标签:血栓,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