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烧了,“退烧针”别乱打
除了剂型本身的问题,很多小诊所为病人使用的“退烧针”,其中的成分也暗藏风险。
它们中既有应该被淘汰的退烧药,也有本不应该作为常规退烧使用的糖皮质激素。这些药物的随意滥用,会带来更多安全隐患。
在国内,不少“退烧针”的有效成分是“安乃近”或“氨基比林”,与现在推荐的退烧药相比,这些药物更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氨基比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而安乃近是它与亚硫酸钠结合的产物,研究数据显示,这些药物影响血液系统的风险较大,它们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属于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
粒细胞缺乏发病突然、难以预料,而且严重时有致命风险,基于这一原因,现在不推荐将氨基比林作为退烧的首选药物。在药品说明书中,也明确指出“本品一般不作首选用药,仅在急性高热、病情急重,又无其他有效解热药可用的情况下用于紧急退热。”
由于安全性问题,氨基比林在很多国家已经遭到了淘汰。
在上世纪70年代,不少国家就已经将它撤出了市场。在有更安全药物可用的今天,更没有必要冒着额外的风险用它来退烧。
除此之外,一些小诊所还会注射“地塞米松”来为病人退烧,这样不规范的使用也有很多隐患。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确实具有抗炎、解热的效果,并且看起来效果“立竿见影”,但它同时也有不少副作用,并且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导致感染加重,把它常规用于退烧是得不偿失的。
糖皮质激素并非一无是处,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它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多阅读:糖皮质激素——天使亦魔鬼)。但是,这些药物必须谨慎、合理地使用,“发烧就打地塞米松”显然超出了应有的使用范围。
在2011年卫计委发布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也明确指出,应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症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不应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2打退烧针,你是在残害你的宝贝!
无知和愚昧是最大的伤害!
打退烧针,你是在残害你的宝贝!
很多人都有发烧的经历——哎呀,感冒了!然后身体发烧。
怎样正确地认识发烧呢?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
1、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正在清除有害物质的信号,是人体正在自我改善的表现。
2、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对入侵体内的病毒、细菌或者滞留在体内的毒素发起战争的信号。因为只有在一种高温的环境之下,入侵的病毒和细菌无法正常复制,丧失大量繁殖的能力,所以我们才不会生大病。
发烧,在某一个层面来说是好事。发烧的时候是人体消灭这些入侵的病毒和细菌的最好时机。
3、发烧可以清除滞留在骨骼中的毒素,可以促使人体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把那些毒排出去。但是很可惜,大部分人没有读懂身体的信号,尤其是做父母的,一看到儿女发烧,就紧张得不得了,马上送到医院去打针、吃药、输液来退烧。
父母亲以为儿女的烧一退下来,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是人为地中断了我们的身体自动排毒的过程。当然,危及生命时,要采取急救措施。
我们的身体正在排毒,你不让她排毒了,那么残留在体内的病毒和细菌就会随时伺机作乱,所以就让小孩子反复发烧。
而父母亲又会一再、再而三地把儿女送到医院去打针、吃药,来退烧。
这样子翻来覆去地折腾,结果儿女的体质就在这样的反复折腾之中越来越差,让小孩子从小就变成一个药罐子,变成一个输液吊瓶大王;让小孩子越来越反应迟钝,越来越不活泼。
你懂得药师法门就知道,发烧并不是坏事,这说明我们的免疫系统正在工作。但是我们不知道,认为发烧就肯定是不好,马上要把烧一退掉就好了。
其实你搞错了,打个比方,好像一堵墙,这个墙里面是坏的,正在流水,你不去修补这个墙,你在墙的外面用一层纸把它包起来,看起来好像暂时这个墙好了,其实里面还是坏的,这个方法是自欺欺人的方法。
就算你退烧了,问题也并没有解决,你体内的那些病毒、细菌仍然还在。所以学习药师法门首先就是要改变我们的观念。
那么,发烧的时候,我们要怎样来正确处理呢?
药师法门里面说有四个方法:
1、要正确地认识,要知道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从来不做没有意义的事,发烧是清除体内有害物质的信号。
并且发烧需要消耗人体很多的养分、很多的能量才能够完成,所以只有在足够的养分和能量的支持之下,人体才能完成发烧排毒的过程。
就好像要生火来取暖一样,我们要有足够的木柴才能够生火取暖,如果缺乏足够的木柴,无法产生足够的热量来供我们取暖。
所以我们就知道,老年人不容易发烧并不是代表他体质有多好,而是因为老年人肠胃功能退化了,身体里面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支持他,所以,老人家不发烧,很少发烧,不代表他体质好,只是表示他缺乏能量,没有能力发烧,没有能力排毒。
所以你不要小孩子一发烧,马上就去打针退烧,这个其实就害了他。
2、发烧的时候要及时补充水。好像机器在运转的时候要用水来散热,防止机器被烧坏一样。同样的,我们也要补充水来支持身体通过发烧排出毒素,所以适当地喝点水是有必要的。
小孩子发烧的时候,如果是一点点烧,你不要忙于帮他退烧,只要没有生命危险,你给他多喝点水,多休息一下,这个比你去让他吃西药,去打退烧针要好多了。
当然还可以具体做法,可以榨一些果汁,拿一些胡萝卜、西芹、黄瓜,混合在一起来榨汁,或者单独用一种来榨汁。最少1000毫升,或者到2000毫升都可以,让小孩子喝下去。这样子地补充,就可以帮助、支持免疫系统更快速地完成排毒,然后他自动就会退烧,这个才是正确的方法。
如果你要是喜欢,也可以拿一些天然的维生素C补充一下,补充1000毫克的维生素C,应该也能够帮助到人体自动地排完毒,然后自动地退烧。
3、除非可能有生命危险,不要贸然地去打退烧针。
4、多休息,不要透支体力。
因为发烧的时候,是需要消耗很多能量来排毒,我们明白这个发烧的机理以后才明白:原来对于大多数的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比方说,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种种,如果你能够学习到药师法门以后,在身体逐步地走向康复的过程之中,可能身体会不断地发烧。
要知道发烧就是我们能否康复的关键,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支持身体完成发烧排毒的过程,然后自动退烧,而不是强行地通过打针吃药来退烧。
你强行地退烧,体内的那些病毒细菌就排不出去,所以身体就会越来越差。
看起来你的烧是退了,但是你的抵抗力越来越差了,身体也越来越差,所以要支持她,而不是中断她,要支持身体完成发烧排毒,然后把残留在体内的那些有害物质和病毒清除出去,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3退烧针退烧原理是什么啊?
退热药退热的原理是:
西药ABC,实际是发汗.
抗生素,实际是消炎.
因为病因,病机,病位的不同,中药退热还要复杂.
中药(麻黄,桂枝.柴胡)退热,实际是发汗(解表).主要可以治疗感冒等.
中药(知母,龟板,鳖甲)退热,实际是养阴.主要可以治疗阴虚低热.
中药(蒲公英,黄芩,黄连)退热,实际是清热燥湿.主要可以治疗湿热.
中药(银花,连翘)退热,实际是清热解毒.主要可以治疗阳毒发热.
还有气虚发热,小孩子受惊吓发热,用的药和治疗方法都不同.
4 退烧针打后有副作用吗
你好,退烧针打了是没有副作用的。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及颈部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主要的症状及原因有以下:
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
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
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
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
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
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
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
5儿童退热针副作用较大
有些家长只要孩子一发烧,就会带孩子去医院打退热针,急于把患儿的体温降下来。
但世界卫生组织综合了各国的有关资料后,向家长和医生建议:儿童发烧,不要随意打针。
儿童退热能不打针就不打针,因为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副作用比较大。注射退热针剂后孩子可能大量出汗,极易发生虚脱甚至休克。
过敏体质的孩子,会出现过敏性皮疹,轻者可见荨麻疹、渗出性红斑,重者会发生剥脱性皮炎;粒细胞减少,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因此,儿童应禁止使用这类药物。
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反应,当体温略高于正常体温,达到37.5℃-38.5℃时,人体正处于较好的抗感染防御功能状态,因此,这时不要对患儿强行退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当患儿腋下温度超过38.5℃或肛温超过39℃,且烦躁不安时,应及时给予退热治疗。
给患儿进行退热治疗时,首先应选择非药物治疗,其次可以根据发热的程度选择口服退热药。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用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原料制成的药片,这类药物有明显的解热镇静作用,通常口服30分钟后就会产生退热作用,药效可持续4小时。
对高热患儿可选择以布洛芬为主要成分的高效口服退热药,这类药对高热患儿起效快,退热维持时间长,可降低患儿严重感染时机体的代谢率,减少能量消耗。
标签: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