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就 qù jiù
1. 离去或接近;担任官职或不担任官职。
例:《庄子•秋水》:「宁于祸福,谨于去就。」
2. 犹取舍。
例: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
3. 去留不定。常有离去之意。
例:《魏书•韩茂传》:「先是,河外未宾,民多去就,故权立东青州为招怀之本。」
4. 举止行动。
例:《鹖冠子•道端》:「受官任治,观其去就,足以知智;迫之不惧,足以知勇。」
5. 指符合礼节的行动。相当于体统。
例:《诗话总龟》卷十一引宋王直方《直方诗话》:「郭功父方与荆公坐,有一人展刺云:‘诗人龙太初。’功父勃然曰:‘相公前敢称诗人,其不识去就如此!’」
标签:古文
版权声明:文章由 淘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obaiwen.com/answer/132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