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跳楼自杀,恐怕高中阶段是最密集阶段,面临高考,学习压力大。跳楼是最不需要成本、最近便的自杀方式,上吊还要找一根绳子,跳河还要找有河的地方。可是,只要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楼房,剩下的只要瞬间敢跳的冲动。
对于自杀,人们最容易想到抑郁症,故如果该人有抑郁史,经治疗没控制住,或已控制住,最近突然自杀了,估计是抑郁复发了,还有一种是自杀前无抑郁症史,但自杀后发现遗书或书写物中有消极悲观言论,回溯性诊断,该人死于抑郁症。可是,这只能解释一部分青少年跳楼自杀。
大部分青少年的跳楼自杀被解释为社会心理因素。由社会心理因素解释的自杀分为两类,一类是绝望性自杀,另一类是愤怒性自杀。
一.绝望性自杀⒈病因:绝望性自杀属于抑郁发作,有急性绝望和慢性绝望之分。
被人际孤立、无法面对老师的处罚属于急性绝望,一时想不出应对办法而自杀;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差属于慢性绝望,是经过努力而不能克服困难,计穷而自杀,像军人战败自杀,就属于绝望性自杀。
⒉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对绝望性自杀显得苍白无力,我们事后假想,当时有人出来帮忙说句话,劝一劝,拦一下,就能逃过此劫,例如,南京长江大桥上就有人义务守望,救下不少想跳江自杀的人,可是救下这一次,不能保证下一次在别的什么地方不跳江。
不自杀。
那心理援助呢?
心理援助通常需要病人提出来,才可能得到援助。例如,心理危机干预电话,需要你去打,才能得到援助。
而且这种援助的结果,未必使你有信心去闯过这一关,例如,一位基层公务员因与领导关系紧张,打电话向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求助,干预人员让他找领导谈谈,这不是扯淡吗?
要能找领导谈开,能解决问题,还要找你?
再就是病人本身内向,很少有朋友,当陷入窘境时,不会去找朋友和家人帮忙,理由是这是自己的事,别人说话都是隔靴搔痒,不解决问题,故不会寻求帮助,但自己又想不出任何方法,只有绝望,靠自杀解脱窘境。
我们事后假想,对于学习压力大、学习跟不上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应及早重新定位,以减轻其心理负荷。
可是,老师经常高估学生对压力的承受力,“你不给他压力,他怎么会努力?
现在离高考时间越来越近了,应当鼓气,怎能泄气?”
而且老师是指挥班级的团队作战,总不能照顾这个,特殊那个。
政策只有一个,精神只有一个,就是不断鼓气,迎接高考,这种气氛不亚于战前动员。
办法是经常模拟考试,列排行榜,让学生你追我赶,暗自比拼。老师为何要这么卖力,因为学生的升学率关系到老师的教学水平,而老师的教学水平关系到老师的奖金,教学水平的下降,新生源就招不进来,没新生源,学校就办不下去;
那家长呢?
家长对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为何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肯松口呢?
那是为了配合老师教育,考的好,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也是家长的心愿啊。
所以,老师和家长都不可能对孩子的期望重新定位,即使心里已有了重新定位,但表面上绝不肯承认,压力就让孩子背着,直到高考结束。
故指望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及早重新定位是不现实的。
慢性绝望病人应给自己出路及早重新定位,减轻心理负荷,可是,这根本不现实,你天天得去上课吧,你得参加考试和排名吧,你能忽视你的排名不断后移吗?
所以,即使你心里对自己的出路有一重新定位,但眼前无法摆脱班级高考气氛的压迫感。⒊药物治疗:抑郁发作分为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单相抑郁是只有抑郁发作,没有躁狂发作;双相抑郁是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
对于单相抑郁,可用抗抑郁药治疗,增加5-羟色胺的药物(例如帕罗西汀)能使病人的情感(如焦虑、抑郁)变得迟钝,面对社会心理因素,变得比以前木讷,就像是麻醉,我们平时讲的麻醉是感觉麻醉,由痛变得不痛,而情感的木讷,是情感的痛苦程度减轻,由不能承受变得能承受了。
当病人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差时,智力问题医生没法解决,如果是脑子转不动,精力不足,这是抑郁症所致的精神运动性阻滞,可选用能增加中枢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物(例如氟西汀或文拉法辛),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可提高警醒性,改善精神运动性阻滞。
对于双相抑郁,可用心境稳定剂(例如碳酸锂)和不典型抗精神病药(例如奥氮平)治疗,如为中、重度抑郁,则慎加服抗抑郁药,而且加的抗抑郁药最好是诱发躁狂可能小的药物(例如氟西汀),而不是诱发躁狂可能性大的药物(例如文拉法辛、帕罗西汀)。
⒋家长-学校互动:学生跳楼自杀,家长如果认为不是抑郁在起作用,而是社会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则会找校方算账,如果校方对相关老师做了较重的处理,给家长做了补偿,虽平息了家长的吵闹,但给其他老师,甚至老师界都树了一个榜样,老师不敢放手管学生,不知道怎样管才是度。校方也吃一堑,长一智,对今后的家长也增强戒心。⒌学校对抑郁症的态度:你是“抑郁症”是吧,让医生写个诊断证明,我们同意休学,心想“阿弥陀佛,赶快走人!”
抑郁症恢复了,想继续上学是吧,让医生写个复学证明,表明病人已经康复,可以跟班学习,其实学校也暗自埋下伏笔,如果学生跳楼,与校方无涉,因为医生说他疾病恢复,我们才让他上学的。
如果你是抑郁症康复的学生,老师心里有数,不会给你什么特殊压力。
不过,也不会因你是抑郁症而衰减班级迎考的紧张势头,教室后面的排行榜名次经常在变化,你的心情不可能没波动;
如果不把你列入排行榜,那更不行了,不是对你歧视么!
总之,当你抑郁发作,脱离这个课堂环境时,你会感到被社会边缘化,被遗忘,当你重新进入班级时,你的心情不可能不随着这个迎考潮上下翻动。
二.愤怒性自杀⒈病因:愤怒性自杀属于双相情感障碍(混合性抑郁),什么叫混合性抑郁?就是躁狂与抑郁同时发作,其中抑郁成分多,躁狂成分少,激怒是躁狂成分,以死回避是抑郁成分。还有一种叫混合性躁狂的,是躁狂成分多,抑郁成分少,激怒抗争的成分大于回避成分,故以争吵、攻击、哭闹为主,不致自杀。
⒉表现:愤怒性自杀表现被家长、老师、同学激怒,因怒而自杀。病人在被激怒后,最初有向外攻击念头,但由于不具备攻击条件,或惧怕攻击后结果,故将攻击反转指向自身,跳楼自杀,我没有力量和你们斗,只有回避,以死解脱。
⒊心理治疗:如果心理咨询师不了解混合性抑郁,很可能指望心理辅导来改善这种任性。那是白费功夫,混合性抑郁的怒是躁狂,岂能靠说说就能控制得住?
⒋药物治疗:混合性躁狂既然是双相情感障碍,其治疗就得按双相抑郁治疗,应用心境稳定剂(例如丙戊酸钠)和不典型抗精神病药(例如奥氮平)治疗,如果治疗后怒气压住,抑郁仍然达中、重度,才慎加用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假如你单用抗抑郁药治疗,反而可增加自杀冲动,我们平时听说的“抗抑郁药治疗青少年抑郁,可能增加青少年自杀危险性”,就是双相抑郁误诊为单相抑郁,单用抗抑郁药治疗,诱发混合性抑郁的结果。
⒌家长-学校互动:学生跳楼自杀,家长如果认为不是混合性抑郁在起作用,而是社会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假如是家长自己惹怒的孩子,则只有悲恸一场,无人可怪,如果是同学或老师惹怒的孩子,则又要找同学和老师算账了,会使相应同学和老师心理蒙上终生阴影。
三.延伸现在我们来延伸讨论一下,那初中生、小学生自杀呢?只能说明是抑郁发作更早,抑郁发作越早,双相抑郁可能性越大,13岁以前发病的,双相抑郁危险性更大,单用抗抑郁药引发自杀的危险也就越大,所以有“儿童和青少年用抗抑郁药治疗,可能增加自杀危险性”的说法。那大学生跳楼自杀呢?
年龄更大的人跳楼自杀呢?
成人畏罪自杀呢?多是抑郁症所致,也许,你会问,畏罪自杀怎么能算抑郁症呢?那是绝望性自杀啊!也许你说,抑郁症需要满足2周的病程标准,这是急性抑郁,还没等2周,人就自杀死了,你还要纠缠病程标准吗?
以前,我们对农妇一生气就喝农药自杀,以为是社会封闭、文化落后的结果,现在看来,农妇因怒自杀的,是混合性抑郁;因恐惧自杀的,是抑郁发作。少数人跳楼自杀是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引起的。例如,感到有同学笑话他而跳楼自杀,其实没有人笑话她,这是妄想引起的自杀;又如,凭空听到声音命令他跳楼,他不得不跳楼,这是幻觉引起的自杀。
欲钻研精神病症状学,请见精神病症状学基础版视频http://i.youku.com/zy196
7,第一节课免费试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zMjE3Mzg0OA==.html?spm=a2hzp.8253876.0.0f=5165464本文系喻东山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标签:跳楼自杀,青少年,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