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翻译如下:
玉石不经雕琢,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能明白至道。所以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统治人民,把教育当作首要任务。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回来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不倦地钻研。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大学教育的方法是:问题还没有发生就加以防范,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候施教,叫作适时;不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度而施教,叫作顺应;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而受益,叫作切磋。这四点,是教育成功的原因。事情发生以后才加以禁止,就会遇到抵触而不易克服;时机错过了才学习,则勤苦却难有成就;杂乱地施教而不合乎顺序,就会陷入混乱的境地而不好收拾;单独学习而不与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孤陋寡闻;交品德不好的朋友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诲;轻慢邪僻的言行会荒废学业。这六点,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学习的人有四种缺点,老师一定知道它。人学习的时候,有的缺点在于学得过多,有的缺点在于学得过少,有的缺点在于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在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了。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的不同。知道了他们的想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补救他们的过失。当教师的,就是要发展他们的优点而补救他们的过失。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见到的《礼记》。
《学记》的内容涉及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其中有不少关于教育、教学经验的论述,仍值得我们借鉴。这篇课文选取的三则短文都是谈教学原则的,每一则有一个要点。
标签:学记,三则,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