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aige jishuqi
[外文]:Geiger counter
一种气体电离探测器,是H.
盖革和P.
弥勒在1928年发明的,又称为盖革-弥勒计数器,简写为G-M计数器。
盖革计数器分为圆柱形和钟形两种。
前者在玻璃管内壁喷一层导电材料作为阴极,中心轴线上一条细钨丝为阳极。在离子增殖过程中,受激原子退激,发射紫外光子,这些光子射到阴极表面时会打出光电子,光电子朝阴极漂移时又引起离子增殖,于是在整个空间形成自激放电。
放电产生的大量电子很快被收集,而正离子几乎不动地包围着阳极,构成正离子鞘;正离子鞘的形成使阳极附近电场减弱,以致新的电子无法引起增殖,于是放电停止。
正离子鞘向着阴极移动,当它离开雪崩区后,被削弱的电场又恢复起来;正离子到达阴极表面时可引起二次电子发射,这些电子将再次引起自激放电。这样,放电就会一次一次地持续下去。作为射线探测器,一个入射粒子应该只引起一个输出脉冲。
因此,必须制止连续放电,这叫做放电的猝熄。计数器内的有机气体或卤素蒸气,能够吸收紫外光子,起到猝熄作用。
盖革计数器有坪和死时间两个重要特性。
(1)坪。在强度不变的放射源照射下,盖革计数器的计数率几乎不随工作电压的升降而改变的这个电压范围,叫做坪。
坪长一般约300V左右。
(2)死时间。入射粒子进入计数管引起放电后,形成了正离子鞘,使阳极周围电场被削弱,停止了放电。
此时若有粒子进入,则不能引起放电,直到正离子鞘移出强场区,电场恢复到足以维持放电时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死时间。一般约200μs左右。
盖革计数器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脉冲幅度大;主要缺点是不能鉴别粒子的能量和粒子的种类,不能进行快计数。
盖革计数器目前主要用在各种厚度计、探伤仪、密度计等仪表中。
复旦大学等编:《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上册,原子能出版社,北京,1981。
G.F.Knoll,Radiation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1979.
标签:盖革,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