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好多个回答,各种说出都有。且不去论其对错,下面谈谈我的看法。我今年也出了一本诗集,名叫《又见枫叶红》。里面收集了我这些年自作的二百多首诗,原先是一直发在同学群里自娱自乐的。后来有些同学们喜欢,就怂恿我出本诗集留念。我当时没当回事,以为同学们没事拿我开涮。后来架不住同学及朋友的一再催促,讨要,我也有些心血来潮。觉得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不图赚钱,只图若干年后,有人偶尔看到我写的诗集,知道我这个人在若干年前曾经来过这世上,而且还留下了一本诗集。就为这点企图,我出了一百本诗集,全部免费赠送给了喜欢我诗的同学及朋友。这就是我出书的真正原因,我的快乐与大家分享,我的忧愁自己来扛。
自费出书门槛低,没有版权要求,而且封面等一些内容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设计;自费出书的成本不需要很好,还可以自我满足和得到社会认可,书本畅销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而出版社出书要考虑的比较多,像书质量、销量、成本,能不能吸引读者眼球,能不能赚得回本。所以通常都会跟一些知名作家合作,不管他的新书是不是精彩。
企业出书的好处太多了,大致可以分为3个方面
1.于内部可以提升员工凝聚力,增加员工自豪感,让员工成为有根之木、有源之水
2.于外 官方权威声音,树立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美誉度,对企业招聘、资本运作、政商关系、媒体沟通、市场拓展有直接促进和提升
3.对社会而言,为中国企业提供先进的、成功的商业思想、管理哲学、企业文化。为中国企业家、创业者提供借鉴学习的榜样,也能促进企业间的学习交流,持续对外输出品牌影响力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我想你问的是:为什么要出实体书?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一个人是不是“活着”,除了机体功能是否还在运转之外,还在于是否存在于别人的记忆里,所以才有了上面这句话。
古人出书是没有钱赚的,但是很多文人骚客,一生不变的追求就是写写写,然后编辑成册,为什么?因为长生不老不可得,所以著书立说就成了名垂千史(另一种形式的延续生命)的不二法则。著书恒久远,一本永流传。这种著书立说的热情在人生遭遇重大挫折的时候尤其喷发甚而成为支撑作者努力生活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也让后世之人了解并钦佩于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比如: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这几位都是励志且有才干之人。
出书,其实就是“著书”和“立说”的结合,著书是手段,立说是目的。也就是通过出书,把自己的思想、观点、见解、对生活的观察、自己的人生经历呈现给当代及后世之人观仰。尽管真正能流传千古的属凤毛麟角,但这并不妨碍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出书的热情。
现代虽然出书有版税收入(自费出版的不在此列),但随着实体出版行业的日渐式微加之自媒体的兴起,经济收入已然不是出书的重点目的。除了真正的作家(例如村上春树等等大拿)许多非职业选手出书的目的更多的在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也就是一种宣传和包装方式,让不认识自己的人认识自己,让认识自己的人重新认识自己。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能够出书,就说明作者是个了不起的人,至少是个有点水平的人吧(抄袭者不在此列)。也正是这种让别人觉得自己了不起的虚荣感,让一些人愿意自费出版自己的作品。作品能够问世,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市面上不断出书的人群除了职业写作者之外主要有成功人士写自传、已经颇具人气的演艺界(娱乐界)人士写自传或经验访谈或恋情史以及职场、理财等各行业领域专家写经验介绍等等,其中当然不乏值得一看的优秀作品。也正是专职作家与非专职作家们的辛勤奉献,我们才能源源不断地读到好作品,才能捧着带有印刷味的纸质书悠然翻阅而不必时刻对着冷冰冰的kindle 。
出书其实就是一种面向自己剖开自己展示自己的经历。
出书是水到渠成、春华秋实的自然结果,即使普通如山野小花和山间野果,扎根大地汲取养分,经过酷暑寒冬,靠着雨露和阳光转化为一朵朵花儿,带着风、带着花粉把芳香传播给世间,怀着感恩之心结出果实回赠给大自然。
很多平凡的人在不同的领域深耕数年,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经历了内心阳光和雨露的转化,终于成为满含信息量的花朵,携带的信息量太大的时候自然会与人分享、与世界分享。能量是守恒的,分享的时候自己也会获得收获和总结,出书其实也就是分享的花儿最终结了的果实。
不是有些人想出书,立书传世是每个人愿望,出书要几十万印刷费,能卖出去还是一个问题,过去还要审批。
今天头条真好一分钱不花,一发表几秒钟后全世界阅读了,作者还能读者沟通交流,这种感觉真好实在。
著书立说,原因太多!想听?我给您一一道来!
第一,奉命而行!司马迁写《史记》,就是汉武帝的命令。所以就算司马迁再说话难听,汉武帝也暗示底下人:别弄死了这个小子!为啥?第一,他为朝廷编史还没有完成。第二,残杀史官,马上会留下千古骂名的!汉武帝也不敢啊!
第二,怀旧。孔子整理《春秋》,《诗经》,就是怀念周礼,希望春秋战国能回到原来的奴隶制度社会。
第三,发泄不满!曹雪芹,吴承恩,哪一个是受到重视,平步青云的?都是通过写书,来表达自己的才华,抒发自己写诗的热情,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抗争!是血泪的抗议!
第四,专业角度要求。比如陆羽写《茶经》,那是茶文化鼻祖相当于咱们头条黄V一样的存在。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那是中医的老祖宗啊!是史诗级的人物!也是本专业响当当的人物!人家写的书那就是教科书喽!够我们研究一辈子的!
第五,满足幻想。有名的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系列《三体》,就是作者无穷想象力的体现!但是人家本身就是计算机工程师,所以大家可以用来教育孩子:自己没有专业知识,就是写科幻小说都写不好呢!
第六,社会价值,引导社会舆论。比如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毛主席语录》,那是伟人的思想碎片,相当于《论语》。还有《毛泽东诗词》,真是文化瑰宝,伟人风范!让人朗朗上口,可见咱们伟大领袖也是伟大的诗人呢!
鲁迅弃医从文,也是为了唤醒民众的麻木不仁!当时老百姓就知道造反就该砍头,还要去讨人血馒头,真是无语的社会。多亏我们伟大的鲁迅先生!少了一个平庸的西医,多了一个民族魂魄!
陈寅恪双目失明,还要口述《柳如是别传》,用意不能不说很深远!
第七,表达小资思想。民国张爱玲,出身大家,诗书满腹,文章绝伦。她陶醉民国的繁华,写出来的小说都是民国女子那些爱恨情仇。到了美国,美国佬说张爱玲内容消极充满人性丑恶自私,拒绝发表她的文章。老美这就是欺负人嘛!我看张爱玲极好!小资有什么不好?生活需要仪式感!你们老美不自私?全球霸主!
第八,对于文学的热爱,献身!比如三毛,比如琼瑶,比如王硕,比如池莉,比如毕淑敏!比如贾平凹!他们都是喜欢读书,热爱文学,甘愿为了文学事业燃烧自己!写文章超级烧脑啊!熬夜超级伤身!你看文学界哪有几个美女?哪有几个帅哥!都是眼泪!
赞同我的观点的朋友,请关注我,给我一个赞!谢谢大家喽!
第一、 有目的性,阿谀奉承想要出名……主要为了赚钱和炒作自己。
第二、 个人喜好,有些人就是喜欢写东西,写了发表出书还可以有稿费,何乐而不为?
第三、 想向大家宣传自己的思想,得到大家的认同一类的……
还有像鲁迅啊,胡适啊等等的这样的人…… 不过当今社会少啊。
其他的应该还有,需要自己慢慢去观察……
昨天晚上看李诞与许知远的访谈。
李诞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写诗,这个问题让我觉得很奇怪,写不好是写不好,还有人年轻的时候不写诗么?”
许知远听完李诞的回答后低下头笑了。
我在屏幕的这头也默默的笑了,想起了我也是年轻时写过诗的人。
我想李诞想表达的意思,也许可以理解为,试问哪个自称文艺青年的人没有写过诗。
出书也是同理,试问哪一个文艺青年年轻的时候没有过出书的梦想。
对于我来说,也是这样。
我还能记得那个时候,在晚自习的课本下,我一口气读完一本喜欢的书,然后心满意足的合上书,心里想着“真好啊,我以后也要出一本书”。
那种一口气读完一本喜欢的书的感觉,好像是三伏天我从外边回到家,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冰镇的汽水一口气喝完,每次想起来都觉得每个毛孔都透着舒爽。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我,想要出书的想法,无关金钱,无关梦想,只是纯粹的想要给别人带来这种美好的体验。
著书立说应该是人的最高需求层次。人的初级需求层次分为生存需求和生理需求,生存需求就是,一个可以吃饱饭以后,希望能在吃好点的如山珍海味,等吃上好的以后,偶尔还想吃点特别的、没吃过,另外是居者有其屋,然后住的再大一些,弄个别墅啥的,再就是出行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变成豪车、私人飞机,这些都是满足人的生存需求以及标准的升级;生理需求则要更简单一些,有一个配偶,好一点的,有一个合适的配偶(包括年纪大的选择年纪轻的、相貌条件优质的),不道德的,有好多个配偶,生理需求的标准是见人见智,不适用升级的说法。
解决了初级需求之后,就是建功立业,这里要把建功和立业分开来说,建功可以理解为文治武功、出将入相的国家情怀和个人抱负的展现;立业就是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另外一种体现。
第三个层次就是著书立说,这里以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伟举例,他是从一个成功的商人转变成秦国的丞相,做了最强国家丞相以后还加上摄政,权势之路已经基本达到顶峰,他就开启了人第三个需求境界,组织人员编撰《吕氏春秋》,他是想要传播、想要流传。
当然了,有的人写书是为了生存,有的人写书是爱好,有的人写书是想沽名钓誉,有人写书是想表达,以上的层次需求可以跳跃实现,可以互为依存,写书成功以后可以锦衣玉食,可以再功成名就,但都不影响我对著书立说作为人需求的最高层次的注解。
标签:人要,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