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百问>百科问答>课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课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2023-08-31 04:50:21 编辑:join 浏览量:617

课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做读书卡片和分组研讨方式,层层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事物特点运用适当说明程序、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

2、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用计算机设计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走近苏州园林,欣赏苏州的美景,品味园林的佳趣吧!

(请欣赏大屏幕)

景点很美吧,让同学们带着美景的余味,读一读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看看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评价,感受那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

二、感知课文,把握要点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根据屏幕提示做一张读书卡。

从我们制作的图书卡中可以看出这篇说明文顺序是由总到分。在分写部分中,前四段是详细说明,又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⑶~⑹自然段分别照应第二自然段那几句?让我们一起读一遍。

三、研读课文,突破重点

在⑶~⑷段中作者进行重点说明,现在就四人一组进行研读,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段落,合作学习,就黑板上提示进行探讨,对优秀合作小组是有奖励的哟。

研读段落:____________

本段中心句: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事物____________特征。

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手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喜欢自己独立完成的同学可自己填写。优秀者或小组奖励旅游苏州园林景点。

答案:

⑶研读段落

③本段中心句:无(亭台轩榭布局)。

说明亭台轩榭不讲对称的图画美的特点。

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问题: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

⑷研读段落

④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说明假山

(讲究艺术)与池沼

(讲究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的特点。

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问题:雷同――不该相同的相同

艺术、技术

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⑸研读段落:

⑤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的树木也着眼于画意特点。

说明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运用作比较、举例子说明方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无。

⑹研读段落:

⑥本段中心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说明花墙和廊子的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特点

问题: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看上去是被花墙和廊子把景分开了,但因为墙是一段空的廊子是无所依靠,景致又如象没有隔开使景致不是一览无余的展开,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更有层次性。

刚才同学们已研读重点段⑶~⑹段。下面简单看一看⑺~⑼段,找出每一段中心句,抓住景物特点。最后一段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多媒体配合)

四、回味课文,拓展创新

经过刚才同学们学习,我们已对苏州园林有了很多了解。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就书上提供内容,老师提供参考画面,尝试做一次导游,要求看大屏幕。

要求:1、注意导游对象,导游方式;2、抓事物特征,讲究层次性;3、就课文内容,要求有一定创新。

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导游小姐或先生,小组内讨论,写一份提纲,可拿提纲上台。

今天我们一起愉悦地游览了苏州园林,通过这次旅游,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想呢?请课外写一篇随笔。

愿我们下次旅游更快乐!

一.说内容

1.教材简析:《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带有文艺性的说明文。说明了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知识,主要是明白什么是说明的对象;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本文层次分明、语言简洁、准确的特点。

二.说教学法

本次语文课的主体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认识能力,但欣赏能力有限。鉴于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阅读教学,情境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通过教师有机的教,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来、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一)阅读教学法

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在导入之后,立即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读完全文,并思考,这篇课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注意:这篇课文所要说明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特色,而是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

2.定向阅读,提取文章信息

通过定向阅读,把握课文的说明结构,即总分结构。文章总体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和总的特征。从文中提取说明特征的一个句子——“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总的方面。

这个特征又体现在多个方面——“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等。这是分说的方面。

这里既要有教师的教,更要突出学生的学,由学生有目的的读,找出文中最有价值的信息,进一步熟悉课文。

(二)情境教学法: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之作,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并且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的教学。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种方法主要是在欣赏、品味苏州园林的美的时候所采用。先让学生找到表现美的句子,然后共同探讨苏州园林的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说教学理念:

1、摒弃传统的“串讲”教学模式。设计“课前积累——创设情景导入——快速自由式阅读——定向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初次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

四、说教学程序

本文采用分课时,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教学。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用多媒体导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二)含英咀华,夯实基础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解决生字词,夯实字词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重要的和常用的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三)心系园林身感其美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多形式的阅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对课文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本课教学的高潮。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好阅读提纲,使文章层次分明。

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分项特征:

A、(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B、(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C、(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

D、(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E、(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F、(门和窗都是高度的图案美)

G、(极少用彩绘给人以色彩美)

2、学生画出描写苏州园林美景的语句,共同欣赏。

3、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贯穿语言准确性的教学,让学生仔细体会。让学生懂得写说明用词既要准确,又要生动。

4、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前面学过的课文对说明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文要进一步的理解。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有作比较,举例子等。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都使说明的事物给人留下更深刻、具体、生动的形象,使人对事物有了更精确的理解。

(三)迁移训练学以致用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尽力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锻炼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完本课之后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旅游景点去参观,然后完成写作任务,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要求根据学生知识层面合理的提出。

【教材简析】

《苏州园林》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带有文艺性的说明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说明了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说明的对象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本文层次分明、表达灵活、语言简洁的特点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1、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陶冶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法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

1、问答式教学法:

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讨论式教学法:

由于问答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这样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3、情境教学法:

一般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常用,但我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二)。并且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也应恰当运用。具体采用多媒体课件(苏州园林的照片、故宫和西方园林的照片)、投影仪等,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因为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在学法上可采用:

⑴朗读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⑵速读法:这是一种眼脑直映、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广范吸收知识,迅速开发信息资源,尤其适应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生活需要。具体教会学生用扫视法默读,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

2、搜集苏州园林的照片、图片,感知苏州园林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投影照片)

三、快速阅读,感知形象

在简要的导入之后,立即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3~4分钟内读完全文(本文共1551字,每分钟约读400~500字),并思考,这篇课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注意:这篇课文所要说明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特色,而是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

四、重点研读,筛选信息

配乐范读一二段,要求听读时思考作者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学生齐读一二段,要求准确、流畅,感知课文内容。3~9段要求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五、品味鉴赏,学习语言

1、准备一些宫殿式建筑、西方园林中的行道树、北京的宫廷园林和苏州园林的图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同学们比较鉴赏,感觉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提高同学们鉴赏造型艺术的能力。

2、⑴文章用语典范,简洁精美,试找出自己喜欢的语例加以品析。如: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典范、代表的意思,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⑵文章段式规范,结构严谨,教师选择一两个有代表性的语段设计练习,指导阅读(这个环节要特别注意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如:第五段。

六、美文阅读,拓展延伸

可参考《新课堂──同步探究与练习》进行。

标签:苏州园林,课文,教学

版权声明:文章由 淘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obaiwen.com/answer/33214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