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收看了电视栏目《百家讲坛》中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郦波讲述的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的传奇故事(14讲),因故事本身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加上讲述酣畅淋漓,精彩动人,使人欲罢不能,直到今日中午讲完。据郦波教授讲,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至嘉靖时,倭寇更加猖獗,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大肆侵扰。在倭寇长期为患之时,明朝军队中涌现了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1528-1588) 汉族,军事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人。父死,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升任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御倭兵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任参将,积极抗御倭寇。他鉴于卫所军有不习战阵的弱点,恳请获准后亲赴“俗称慓悍”的义乌招摹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 3000 多人的新军。他治军有方,严格军事训练,排演自己创制如闷的鸳鸯阵,先后怒战花街、台州大捷、勇闯夺命岛,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倭寇焚掠浙东,他率军在龙山大败倭寇渣袭弯。继之扫平浙东。次年率 6000 精兵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卫 “斩级二千二百”。次年春,相继败倭于仙游城下,福建倭患遂平。嘉靖四十四年又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终于实现了当年的夙愿。荡平东南沿海倭寇后,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力荐下,戚继光从东南抗倭前线调任蓟辽总兵,训练将士打败了土蛮(蒙古族一支)十万精兵入侵,重修了万里长城,在长城上修筑楼台2000多座,演练车战、训练布阵,禅衫保卫疆土,16年间,蓟辽平静,再没有发生长城战事。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平南倭、拒北虏,一生立下赫赫战功的民族英雄,晚年生活却异常悲凉。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张居正病故,反对派群起攻击张居正,戚继光因为深得张居正的赞赏,被诬陷为张居正的同党。这时,蓟门边境晏然多年,朝廷认为戚继光可有可无,于是,便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把戚继光调任广东镇守,都督南粤诸军事。而此时的广东倭患早已平定,广东任职,不过只是名义上的官职。戚继光离蓟镇去广东时,蓟镇人民夹道相送,哭声震天。陈第的送行诗写道:“辕门遗爱满汇燕,不见胡尘十六年。谁将旌麾移岭表,黄童白叟哭天边”。戚继光到任后,唯一的职责便是整饬身边的士兵。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巡视了广东沿海惠州、潮州、肇州、庆州等地的防务。在整饬兵备的同时,戚继光重新校补刊印《纪效新书》,并对《止止堂集》进行了再整理。不久,朝廷解除了他的职务,允准他回乡养病。万历十三年十月,戚继光怀着“君恩自是优功狗,时事浑如看纸鸢”的心情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蓬莱。在回归途中,弟弟因为受他牵连致死,他的原配夫人王氏因为娶妾之事也同他反目、出走,使这位卸职回家的老将军心里更加痛苦。 在这种恶劣的政治环境和孤独、贫困的折磨下,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八日,一代名将病逝于蓬莱故里。这位身为特进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左都督的一品高官,死后朝廷竟杳无声息。直到5年后,中日朝鲜战争爆发,兵部才想起这位死去的民族英雄,并建议朝廷下诏祭葬。 正是:天降英才护大明,平倭拒北自长城。缘何卓著功于国,依例难逃走狗烹?(8.12)
标签:百家讲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