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十里出山泉》作品赏析:
在《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进行惟妙惟肖的再现,而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即写物的神,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无不生动鲜活。
而齐白石着重的是通过画面本身的生动,显然是经过了深入的、准确的分析,所以对于所画的对象就能够非常熟悉,充分地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特征,作画的时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现的对象中去,迁想妙得,提笔一挥,才能够把对象的形和神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
画面留有大块的空白,即天和水的地方不着墨色,留出白纸,这样的表现使画面虚实相生,使主体更加突出,更加富有层次,布局更加合理。画面却给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
山峦由近及远,河流由远及近,仿佛蛙声也从远处传来,让人如身临其境,由于齐白石对“时”“空”领域的熟练掌握,才在画面上表现那样胜似闲庭信步。
《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背景
1951年夏天,老舍到齐白石家做客,老舍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次实君溪边步月韵》,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齐白石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齐白石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根据老舍写给齐白石的信件内容蛙声十里出山泉,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的“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启示,就在“泉”上作文章。齐白石凭借几十年的艺术修养,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画成了《蛙声十里出山泉》。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美术馆-蛙声十里出山泉
标签:赏析,蛙声,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