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吏”这个词一般来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往更久远的来说就要追溯到青铜时代了。在青铜时代有一种青铜器叫做“削”。“削”应该是用来削东西的吧。
我们知道,在纸没有发明之前,我们写字用的都是竹简。如果,字写错了,就用刀削掉重写。所以说,在古代读书人或者政客一般都会随身带着笔和刀,刀就是为了防止写错字将错误改正。由于刀和笔一起使用,人们就称这样的文职官员为“刀笔吏”。这是最初的“刀笔吏”。
后来,人们又将特将讼师幕僚称为“刀笔吏”。意思就是说这个人精通法律规则,写文章文笔犀利,用笔像用刀一样。这些“刀笔吏”用刀一般的文笔,经常将许多处理不了的案件像扭转乾坤一样将本不能获胜的案件扭转过来。最终就是无中生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事情转化为另外一种形态。
最初有明确记载“刀笔吏”的是战国策和汉书。在古代,我们有许多名人曾经都当过刀笔吏,比如萧何。“刀笔吏”到了清朝的官场,更是将其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很多人犯了罪就会花重金去讨好这些“刀笔吏”,让他们为自己写好措辞,很多情况下,本来不好的事情,经过“刀笔吏”这么一描述,就会化险为夷。
如果放在现在,“刀笔吏”或许和现在的律师有着相似的地方。这纯属个人观点。
标签:刀笔,一词,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