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人都知道,“空”这一概念在佛教之中非常重要,在中国佛教里面,甚至有一个教派专门探讨“空”,即空宗,可见“空”这一概念的重要性。
那么,何谓“空”呢?
佛像
其实所谓的“空”,指的是用“性空之理”来破斥妄相的法门,空宗就是以这样的法门来立宗的,当然,并不是只有空宗才讲“空”,其它的教派对于“空”也有很多的探讨,如大乘的三论宗和小乘的成实宗,甚至唯识派也有所涉及。
那么,“空”这个概念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因为佛教所讲的“空”跟我们平时讲的空不一样。世俗中人,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观念,理所当然的以为“空”就是没有的意思。但在佛教里面,“空”并不是没有,而是有,因为“空”了才能有的意思,如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脑子不空,又何以装得下知识呢?口袋不空,东西放到那里?世界虚空不空,森罗万象如何安放?也就是说,因为“空”,才能承载万物,才有一切,这正是依空而立的道理,正因为如此,《般若心经》才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同样的圣贤,龙树菩萨在《中论观四谛品》中也提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的论点,其讲述的就是一切万法皆是“依空而立”道理。
因此,在佛教之中,“空”并非单纯的没有,而是相对于“有”或“色”存在,所以,用“非有”来理解“空”,或许能够有更深的认识。
在佛教的世界里,认为唯有恒常或永恒存在的东西,才能认为它是“有”,因此,佛教的“有”,强调的指“恒有”,指的是在本质上的有。只有事物的“有”的属性位于事物的最内核,事物的存在才不会随时间或空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佛教的“空”,其实是指一切不能“恒常存在”的事物的本质,“四大皆空”就是代表了一切物质不能恒常存在,都具有顺应“生灭”的这一属性,这是“空”的第一层意思。
另外,佛教的“空”,说的是“缘起性空”, 关注的是万事万物或者世界的起源。佛教认为,万事万物皆是由因缘和合而成,那么,在因缘之前的存在是什么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佛教提出了“空”这一理论,这就是“空”的第二层意思,即“空”是超越于实体的存在,甚至可以说越超越了存在。因此“空”既不是无,也不是有,因为“有”和“无”的概念,其实是指的我们世俗认为逻辑所涵盖的范畴,而“空”是超越这种逻辑的存在。
这就是“空”这个概念为什么如此重要的根本原因。
尽管如此,但“空”和“有”并不是矛盾的。世人觉得矛盾只不过是因为在思维的时间尺度上与佛教的认识不统一罢了。如浪花和水,“浪花”的本质不是浪花,而是水,因此,“浪花”在本质上是非恒常存在的,只有组成浪花的“水”才是恒常的。
这样的道理,在世俗的观念中,很少会有人否认“浪花”的存在,因为大家并不关心浪花究竟是“浪花”还是“水”。
因此,佛教之中的“空”,并非是我们世人所认为的空,也就是说,佛教的“空”这个概念,我们不能用世俗的观念去套或者理解和认识。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中论》《杂阿含经》《金刚经》《心经》
标签:佛教,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