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忽必烈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忽必烈生于金贞祐三年(公元1215年),是拖雷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少年时的他便有着"大有为于天下"的远大志向。
身为草原部落民族中的一员,他的骑射能力非常强,并且他还精通于汉文的使用,这是令人不得不佩服的地方。
在忽必烈的大哥蒙哥即任大汗之位时,他便被他的大哥蒙哥委以对大漠以南汉族地区的军事行政管理重任。在公元1259年之际,蒙哥死于战乱之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便展开了激烈的汗位之争。
公元1260年,忽必烈终于顺利地夺取了蒙古帝国的汗位,并取年号为中统。攘外必先安内,忽必烈平定了内部各汗国之间的斗争之后,自此便开始着手侵吞中原的计划。
首先他将燕京(也就是当时的北京)改称中都,然后在中都修建了长达十年才竣工完成的燕京新都,并且废除了以前的蒙古国号,改称为大元,公元1272年,他正式迁入由中都改称大都的新宫。
从这一系列变更可以看出,虽然当时他们还未将南宋消灭,但却能够足以显示出其称雄称霸,不久便能消灭南宋,一统中原的野心。
根基稳固之后,他便开始南下攻宋,先是率军进取南宋的门户襄阳,樊城等地,公元1279年,他终于消灭了南宋政权。在此后,他仍然挥军掠地不断,继而将云南,东北,新疆,西藏等地尽皆据为己有,最终结束了宋、辽、金等并立的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实现了中国的又一次大一统,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其盛世规模甚至超越了汉唐时期,元朝的建立也促进了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及融合,不可谓不令人钦服。
在这样复杂的政治背景下,他要想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得实行一系列的政策改革,他知道蒙古族自身的那套管理制度已经并不适用于目前这个大国的统治需求,于是他果断地废除了分土立国等陈旧的治国制度,重新制订了新的朝政制度及官职级别。
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以掌管全国行政,设置枢密院掌管军务,并设立了御史台以监查百官,我们也都清楚宋朝正是惧怕军藩霸权而威胁皇权最终重文轻武,在边境防御制度上安排文官管制武官而最终内忧虽然未生,但外患却兵戎四起。
忽必烈财进行了军事方面的制度调整与革新,他将军政与民政分开,成立了二十六队亲兵,以加强军权管理。这一系列的制度的确立目的也当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确保自己的统治无虞。
当然以武力来镇慑百姓以图长安久治其实是个下策,真正的使百姓诚服必须是推出惠民政策,忽必烈鼓舞兴起农桑产业,开垦荒田,并且他还下令继续开凿疏通大运河,将淮河,黄河,海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之间又重新疏通了,并在全国各处水陆线上设立了驿站以方便传递公文,又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市舶提举司,用来管理海上贸易。
前文也提到了,他虽然是蒙古族人氏,但却很重视汉人文化,对汉族的儒学思想很是推崇,他鼓励兴办学校,并且在中央设立了国子监,用于培养实用的人才。
忽必烈雄心勃勃,南征北战,想将全世界都踩于脚下。1274年,忽必烈率兵想要征服日本,但因在海上遇到了强台风,无功而返。回到中国后,不甘心失败的忽必烈于1281年第二次东征日本,没想到这次依然遭遇台风,无法登陆。如此,日本逃过一劫。
忽必烈建立元朝,虽然是少数民族治理中原,但在他的统治下促进了多民族之间的有效融合,可能在本文中主要讲述了他在国家及百姓治理上有利的一面,当然,作为一个马上民族可能也在某些方面上存在其野蛮粗暴的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南灭,丰功伟绩,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