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又称大牢。古代祭祀所用之牲。牢本为养牛羊之圈,因祭祀所用之牺牲为牛羊豕,故取其意为祭祀用牲名,有太牢、少(小)牢之分。用牲之法各说不一。《公羊传·桓公八年》:“冬曰丞。”何休注:“礼:天子、诸侯、卿大夫,牛、羊、豕,凡三牲曰大牢。”《仪礼·少牢馈食礼》:“少牢馈食之礼。”郑玄注:“羊豕曰少牢,诸侯之卿大夫祭宗庙之牲。”又《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太牢的解释 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庄子·至乐:“具太牢以为膳。” 成玄英 疏:“太牢,牛羊豕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若养之失和、伐之不解,百痾缘隙而结、荣卫竭而不悟,太牢三牲,曷能济焉。”清史稿·礼志一:“太牢:羊一、牛一、豕一。”亦有专指牛为太牢者。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牛,曰太牢。”
太的字典解释 太 tài 过于:太长
牢的字典解释 牢 láo 养牲畜的圈(ju刵 ):虎牢
粗布名。以葛、麻为原料制成。緵也称升,七緵布亦名七升布。汉代以八十缕为一緵。七緵即幅宽二尺二寸,有五百六十缕根经线。这种粗布多为贫民或囚犯所衣。
标签:太牢
版权声明:文章由 淘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obaiwen.com/article/128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