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京师玩儿主。今儿和大家聊聊老北京城里曾经走街串巷的吆喝声。
老北京吆喝,也称“货声”。说的简单点儿就是老北京城里走街串巷的小商贩的叫卖声。说的复杂点儿,就是旧时京城社会的小商贩,基于北京胡同这一特殊的居住形式,为招揽生意,推销商品和出卖手艺的需要,在街头巷尾之间自发的,口头创唱的一种带有一定韵律和别样情感的叫卖声。这吆喝声可以说是清脆婉转、字正腔圆,有韵有辙,并且好懂耐听,尤其是应时应令儿的,各种货物的吆喝声,更为悠扬悦耳,其具有明显的京味儿特征,它是老北京风土人情和老北京民间文化的一种特色体现形式。
这北京胡同啊,可以说是产生这种叫卖方式的土壤和环境。据记载,老北京沿街叫卖小的商贩的吆喝声,有700多种,北京小胡同很多,离大街较远,早先的时候,交通不方便,一切消费用品,包括吃的、用的、几乎都离不开这串街小贩。他们的“叫卖”声,用现代的解释,可以理解为是最经济、最通俗的广告。北京小贩吆喝起来,真可谓是九腔十八调,多种多样。
老北京的商贩在吆喝之前都会用手拢住耳朵,这都快成为一标志性动作了,至于这个动作的成因,也是众说纷纭的。有说是为了拢音,也有人说是为了提示别人,自己的吆喝要开始了,免得突然一嗓子,吓着了周围的孩子。
老北京的吆喝,一字一句都是有着讲究的:最重要的就是吆喝的词儿,多一字不成,少一字也不成。其中动词、形容词、叹词等都要用的精妙,合辙押韵,恰倒好处;语气也有很多讲究,强弱快慢,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练成的;其内容更是充满吸引力和想象力,并且还要贴近百姓,又不能失去新鲜感。老北京的吆喝不仅仅是生意人的必备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由生活渗透到其他艺术形式中去了。过去的老北京,虽然街面井然有序,但是胡同却常常是深不见底,叫卖货物的货郎为了让胡同深处的住家,都能知道自己卖货物来了,因此必须要通过吆喝声来传达这个信息。就这样,老北京的吆喝声也就成为了北京市井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
大家不要以为吆喝就是吼上两嗓子,老北京的吆喝已经从简单的叫卖,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了。它集唱、念和表演于一身,充满了令人着迷的京腔、京韵、京风和京味儿。可以说是六朝古都悠久文化积淀的一种集中展现,那时北京的小商贩,都会现编现吆喝,简简单单的一种商品,也能被夸的天花乱坠的。像什么口味、功效、价格、特点全给包含进去,一口气吆喝下来,真跟唱歌似的。
老北京的吆喝,其功利性非常明确,不管是售货还是收购,目的都是为了吸引主顾进行交易,赚钱谋生。那比如卖西瓜的吆喝:“斗大的西瓜,船儿大的块哎!”以西瓜的外形夸张来招揽顾客来,咱们一起听听。再比如卖冰糖葫芦的的吆喝:“大糖葫芦,大糖葫芦,长串儿”。咱来听听。您听到了把,这样的吆喝,就能抓住人们的心理,吸引大家来购买。
老北京的吆喝,多注重节奏,吆喝起来以两三个音节者为多。如:卖茶换茶碗的吆喝“买茶壶哎——换茶碗哎”;换盘子换碗的吆喝“五香——瓜子”;卖麻豆腐的吆喝“麻豆腐哎,麻豆腐哎”;卖麻花烧饼的吆喝“烧饼,麻花;麻花,烧饼”;修理雨伞的吆喝“汉伞,修理雨伞”等。您听,这都多好听。还有的吆喝富于音调变化,比如前半较缓、后半急促的,如卖馄饨的“混沌,开锅,馄饨,开锅”;卖肉包的“肉包,肉包”卖硬面“硬面儿——饽(波)饽!” 您听出来没?这吆喝,是既有有规矩性又要有艺术性,瞎喊不行。在大宅门前吆喝,要拖长声,既让三四进院子里的太太小姐都能听见,并且还要透出优雅,不能野腔野调地招人烦;在闹市上吆喝,讲究音短、甜脆、响亮,让人听起来干净利落,一听就想买。
老北京的吆喝还有着很强的时间性和季节性,听到门外一声叫卖,就有一种直觉,某一季节已来临了。如早晨卖烧饼、麻花的,中午卖果子干、玫瑰枣的,晚上卖炸豆腐、硬面馍馍的,一天里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吆喝声。再如,一月卖元宵,二月卖活虾,三月卖鲜鸡蛋,四月卖杏,五月卖粽子,六月卖蜜桃,七月卖葡萄和枣,八月卖豆汁儿,九月卖柿子,十月卖蒲帘子,十一月卖水萝卜,十二月卖关东糖,一年季节,有着不同的吆喝声。
为什么北京会形成这种特色吆喝声呢?
这和北京人的居住方式,是有很大关系的。旧社会,北京人多住四合院,高墙大院的。想把您要卖的东西卖出去,就得让院儿里的人都能听的见。不光能听见,还得让人听了觉得您卖的这东西特别诱人,一听就想“吃”或者一听就想买的。早些年,北京吆喝声最好的便是城西,这是因为北京自古便是“东富西贵”之说,西北城的高官贵人多住在四进五进的大院子,没有悠长,洪亮的吆喝声,怎么让院里的贵人听到出来买啊?转到东南城,因为这边相对来说比较贫穷,吆喝声就很短小了,远没有西城的婉转悠长。小时候,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都能听到少不的叫卖声。
中国有很多地方都有叫卖声,但老北京的吆喝却有着鲜明的特色,套用我国著名小说家,张恨水老先生的话形容就是:这吆喝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
随着城市的发展啊,这老北京的吆喝声也没有了用武之地,渐渐的也就消失不见了。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许多有心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老北京的吆喝声传承和“记录”了下来。其中的一位就是:已故的臧鸿,臧老爷子。他生前曾被老舍的夫人封为"京城叫卖大王"。据说他积累,收集,整理了170多种老北京的吆喝声。真可谓是为了北京叫卖艺术,奉献了一生。我在此也缅怀一下这位老先生。
虽然老北京的吆喝声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它们那令人感动的回忆,那真的是永远的留在了我们心中。
那好了啊,今天呢,就先和各位聊到这儿,咱们回头再见。
标签:走街串巷,吆喝声,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