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百问>百科知识>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

2023-06-21 13:55:34 编辑:join 浏览量:608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

中医病名

血虚,虚劳,舌痛,舌光,舌红,脾胃虚弱,不仁,痹证。

定义及释义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主要是因体内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其特点是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并且细胞形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巨核细胞系列。

临床上除有贫血症状外,尚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

病 因

中医病因

1.饮食欠缺:人体各种营养全赖饮食摄入,或因摄入量不足营养缺乏,如生活贫困饮食低劣者所致;或因需要量增加所致营养相对不足,如孕妇和婴幼儿之病。

2.饮食偏颇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需从多种饮食中取得,若偏食、素食、挑食则不能从饮食中得到多种营养,久之必致疾病。

3.脾胃虚弱脾胃是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又能统摄血液行于脉中;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两者一脏一腑,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是升清降浊的枢纽,两者把水谷精微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生命赖以生存之根本。

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司,受纳无权,因而发生各种疾病。

西医病因

1.摄入不足:叶酸在肉类和新鲜绿叶蔬菜中多,维生素B12在肉类中较多,少吃肉类和蔬菜,即可致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此类患者多见于素食、偏食及婴儿喂养不当和食物烹调不当者。

2.吸收不良:胃部疾患、小肠疾患、内因子缺乏。

胃及回肠切除主要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小肠吸收不良以叶酸缺乏为主。

阔节裂头绦虫的寄生及某些细菌繁殖可夺取维生素B12而致缺乏,也见于维生素B12拮抗剂如新霉素、秋水仙碱、对氨基水杨酸、乙醇等的应用者。

3.利用障碍:转钴蛋白Ⅱ(TCⅡ)缺乏或存在异常的维生素B12结合蛋白,可影响维生素B12的转运和利用。

叶酸对拮抗剂如氨基蝶呤、氨甲蝶呤、三甲氧苄、乙胺嘧啶等能影响细胞摄取叶酸和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

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扑痫酮等长期服用也能抑制叶酸的吸收利用。

4.需要量增加:

(1)生长期的婴幼儿和青少年。

(2)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3)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感染等均可使需要量大为增加,如供应和摄入不足,亦可导致缺乏。

(4)血液透析过程丢失过多也可致叶酸缺乏。

流行病学

我国以山西和陕西省等西北地区较多见。

本病好发于妊娠期妇女和婴儿期。

发病机理

本病的特征之一是因VitB12或叶酸缺乏所引起的DNA合成障碍。在正常情况下,细胞核的分裂,须DNA增加到2倍时才开始。DNA前体合成受到障碍,则DNA在细胞核内的复制发生困难,使细胞分裂中的“S”期延长,细胞周期发生紊乱,不能正常进行。这些细胞核内的DNA总量一般虽然超过正常细胞核的DNA,但又少于细胞分裂时所需要的两倍的DNA量,因而产生异常染色体,延迟进入细胞分裂期,由此可见细胞核的分裂并非停止,只是DNA合成的进行受到阻碍,相对缓慢而已。至于细胞浆内RNA合成所受的影响不大,仍然继续增加,因此,RNA/DNA的比值增大,使胞浆呈嗜碱性。在细胞周期延长的过程中,幼红细胞的胞浆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正常或超过正常,由于细胞分裂所必需的核内DNA量倍增能力明显下降,核的成熟迟缓,故骨髓内的幼红细胞在形态上出现核大、染色质疏松、核浆发育不平衡的巨大的巨幼红细胞。这种巨型改变不仅见于红系,亦见于粒系和巨核细胞系。粒系的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体积有的很大,核形肿胀,结构疏松,可见畸形,浆内颗粒少,称为巨晚幼、巨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有的分叶过多,可多至5叶以上。由于粒细胞的生存时间 短,转换较快,这种变化常先于红系而出现,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巨核系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核异染色质减少,核的发育落后于胞质,核分叶增加,核退行性变和部分核叶溶解,染色质问颗粒和核体增多,核仁多见,甚至在较成熟的细胞和裸核内仍然存在;巨核细胞的细胞质粗面内质网异常排列和扩张,血小板分界膜系统形成和发育不良,血小板生成障碍,可见巨型血小板。

DNA合成障碍不仅影响造血细胞的生成,也能影响全身其他组织细胞,如胃肠道的粘膜细胞,组织学观察十二指肠降部粘膜,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绒毛融合、扭曲和消失、核增大,粘膜下炎性细胞浸润,超微结构观察可见绒毛长度显著缩短,绒毛宽度显著增宽,隐窝深度明显加深。

神经细胞可出现脱髓鞘改变。因此,临床上也可出现相应的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症状。

病机探微

《素间·刺志论》中说:“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说明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之气。只有饮食充足,五脏之气才会旺盛,食量不足就会“谷虚气虚”。若饥不得食,渴不得饮,气血生化乏源必致血虚。

《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补精益气。”所以过于偏食、素食和挑食都会造成饮食单一,使“谷虚气虚”。

引起气血亏虚,致发本病。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司,受纳无权。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食且不化。脾病则面色萎黄。生成血液的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正如《灵枢·决气》篇中所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胃虚弱,使气血生化乏源故致血虚。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1)心脾两虚型:证候:面色苍白、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心悸怔忡、少眠多梦,口干舌痛,舌质红、干、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血虚不能荣养肌肤而见面色苍白;脾主肌肉四肢,脾虚则疲乏无力;脾虚不能纳谷消食,而见食少纳呆、腹胀便清。

水谷精微化生不足,不能奉心化赤而为血,致使心血亏虚,心失所养则心神不安,故心悸怔忡,少眠多梦;舌为心之苗,心血亏虚,心火上炎,灼炙舌津,故舌红无苔而口干舌痛。脉细数为心脾气阴两虚之征。

(2)气血两虚型:证候: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头晕耳鸣,眼花、心悸,肌肤甲错,头发稀疏枯槁,月经失调,经量过少,舌质淡或质红无苔,或镜面舌,脉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气血亏虚不能荣养四肢则感疲乏无力;营血不能荣养肌肤则面色苍白;不能上荣脑髓而见头晕眼花耳鸣,头发稀疏枯槁;血虚肌肤失养,而致血虚风燥,故肌肤甲错;气虚不能摄血,血虚经源枯竭,而见月经不调,经量过少。

气血双亏,舌质不得孺养,舌苔逐渐脱落,新苔不能续生,故舌质淡或质红,无苔或呈镜面舌。脉细数无力为气血两虚之征。

(3)脾肾两虚型:证候:头晕耳呜、心悸气促、腰酸腿软、畏寒肢冷。

腹胀便溏、尿频、夜尿多或下肢麻木不仁,舌质淡、苔薄或无苔,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气不足则腰膝酸软、尿频、夜尿多;肾为原阳之本,阳虚火弱不能温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畏寒肢冷;脾阳虚衰,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而见腹胀便溏;气血亏虚日久,不能上荣脑髓,则头晕耳鸣;筋脉失养则下肢麻木不仁;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气促。

舌质淡,苔薄或无苔,脉沉细,皆为脾肾两虚之征。

西医诊断

诊 断:

1.详细询问病史。如妊娠、饮食、婴儿喂养、偏食习惯、酒精中毒、胃肠道疾病、常用药物等可引起营养不良的病史。

2.血象。呈中重度贫血,红细胞形态以大细胞为主,缺乏中央浅染区,可见嗜多色性,嗜碱点彩,豪-焦小体、卡玻环。

白细胞数量减少,呈分叶过多的核右移。

血小板轻度减少,可见巨型血小板。

3.骨髓象。呈代偿性增生,三系列巨幼变,以红系最明显。

出现巨幼红细胞,以中晚幼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粒系、巨核系亦有巨幼变。

4.血清Vit B12、叶酸含量低,胆红质含量增高。

同位素吸收试验Vit B12 24小时排出量明显减少,叶酸缺乏者FIGLU排泄试验排出量增加, Vit B12、叶酸治疗后,可使巨幼红发生较快改善。

症 状:

1、疲乏无力、心悸气短、出血、发烧。

2、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味觉异常。

3、婴幼儿患者可有发育迟缓,嗜睡,哭声低弱似羊叫,反应迟钝,手足震颤等。

体 征:

(一)血液系统症状与体征:一般起病缓慢,初期可无症状,随着贫血的加重其症状逐渐明显且加重,其表现为:疲乏无力、心悸气短,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皮肤粘膜苍白,亦可呈轻微的黄染,类似柠檬色,血小板少者可有出血,白细胞少者可有感染发烧。

(二)消化系统症状与体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及其他消化不良症状。严重者可有舌的痛,味觉异常。

舌质呈鲜红色即所谓“牛肉样舌”或溃疡,舌乳头萎缩、光滑,呈“镜面舌”。

(三)其他症状与体征:婴幼儿患者可有发育迟缓,嗜睡,哭声低弱似羊叫,反应迟钝,手足震颤等。

VitB12缺乏者可有外周神经炎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黑色素沉着(Vit B12缺乏使垂体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分泌增加),部分患者可见肝脾肿大。

体 检:

1、皮肤粘膜苍白,亦可呈轻微的黄染。

2、舌质鲜红色或溃疡,舌乳头萎缩、光滑,呈“镜面舌”。

3、皮肤黑色素沉着,部分患者可见肝脾肿大。

影象诊断:同位素Vit B12吸收试验以57CO标记的Vit B120.5~2μg溶于100ml水内,空腹服下,2小时后肌肉注射未标记的Vit B12 1mg,收集24小时尿,用Schilling法测定其放射性同位素量。

正常人24小时内排出量应超过7%,如<7%,显示吸收不良,恶性贫血常在2%以下。

如果吸收差,应重复试验,并同时口服内因子60mg,如排泄量转为正常,则肯定为内因子缺乏,恶性贫血诊断成立,如果口服内因子后排泄量仍少,则可能为其他原因引起的Vit B12 吸收障碍。

实验室诊断:1、诊断性治疗 试用小剂量叶酸(200μg/日,肌肉注射),观察网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如在10天内网织红细胞上升,血象好转,可考虑叶酸缺乏,因为小剂量叶酸对Vit B12缺乏无效。

如用Vit B12治疗后(1~2μg/日,肌肉注射),网织红细胞上升成一高峰,继之红细胞增加至一定程度就不再继续上升,如再加用叶酸后网织红细胞又再度上升,形成双峰现象,则提示两者均缺乏。

一、血清和红细胞Vit B12和叶酸的测定:血清Vit B12量及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浓度均可用微生物法或放射兔疫法测定。正常血清Vit B12值(李氏乳酸杆菌法)为150~1000pg/ml,如果低于100pg/m1,则诊断为缺乏。正常血清叶酸浓度为6~21pg/m1,缺乏者血清叶酸浓度常低于3pg/m1。正常红细胞叶酸浓度为166~640pg/m1,叶酸缺乏者常低于100pg/m1。应用微生物法测定,凡接受抗生素者,测定值常偏低。血清Vit B12是体内总量的可靠指标,血清叶酸浓度极易受食物中摄入量的影响,红细胞叶酸量是反应组织内叶酸贮存的较好指标。

1、尿中代谢产物的排泄试验:亚氨甲酰基谷氨酸(FIGLU)排泄试验: FIGLU是组氨酸转变为谷氨酸的中间产物。组氨酸先转化为FIGLU,再通过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基团(-CH=NH)的转运者,进一步变为谷氨酸。叶酸缺乏者, FIGLU转变为谷氨酸发生障碍。 FIGLU在体内堆积,随尿排出。

方法是给患者1次组氨酸负荷量(15g),然后收集8小时尿,正常人8小时内排出1~17mg的FIGLU,叶酸缺乏者排泄量都在100mg以上。某些维生素B12缺乏者其排泄量也可增加。尿甲基丙二酸排泄试验: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变成琥珀酰辅酶A,需要辅酶B12,VitB12缺乏者,尿中甲基丙二酸排泄增高。

骨髓检查:骨髓有核细胞明显增多,以巨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亦有明显变化。

1、 胞系呈典型的巨幼红细胞增生,不同成熟期的巨幼

红细胞可占骨髓有核细胞数的30%~50%,其中原巨幼红细胞和早巨幼红细胞几乎达半数以上。

幼红细胞的胞浆较多,胞浆比较成熟,而核的发育较慢,呈现核浆发育不平衡状态。

晚红细胞核常偏位、畸形,易见豪-焦小体。

贫血愈严重,巨幼红细胞愈多,巨幼改变愈明显。

2、粒细胞系 出现大而不正常的粒细胞,尤以中幼粒以下各期为著,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很大,核形肿大,结构疏松,可有畸形,胞浆中颗粒少,可见小的空泡,称为巨晚幼、巨杆状核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可见过多的分叶,有时达6叶甚至10叶以上。其变化常于红系变化与贫血前发生,为本病的早期表现。

3.巨核细胞系 巨核细胞数正常或稍减,形态多增大,亦可正常,有核分叶过多现象,并常断裂,胞浆内颗粒形成减少。

鉴别诊断

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各种实验检查,诊断本病并不难,但Vit B12缺乏和叶酸缺乏在临床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治疗用药效果不同,必须注意两者的鉴别。

2.本病常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故易误诊为胃病、慢性胃肠炎、幽门梗阻、肠结核等,须与这些病鉴别,只要作血象和骨髓象检查,鉴别不难。

有出血,且伴有全血细胞减少,有的含有少数幼稚细胞者,需与再障、紫癫、白血病鉴别。

3、 胞形态上应注意正常幼红细胞和巨幼红细胞之鉴别,巨幼红细胞和类巨幼红细胞之鉴别。

预 后

本病预后良好,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以很快痊愈。

部分病情较轻,由偏食、挑食、烹调不当和婴儿喂养不合理引起者,改变偏食、挑食习惯,正确烹调和合理喂养婴儿,可自愈,有严重的心血管合并症者,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

并发症

1.严重的贫血可使心肌缺氧而发生心力衰竭。

另一方面,心肌能量来源的激活需要借助于Vit B12的作用,如果Vit B12缺乏,则能影响ATP的激活,而加重心肌的障碍,促使心力衰竭的发生。

因此对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应注意有无心血管疾病。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出血:血小板减少及其他凝血因子的缺乏,本病出血者也不少见有时也可发生脑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

3.痛风: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可见骨髓内无效造血引起的血细胞破坏亢进,致使血清内尿酸值异常升高,引起痛风发作,但极为罕见。

4.精神异常: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不仅可发生外周神经炎,亦有发生精神异常者,如兴奋不安、忧郁寡言,甚至梦游症等。

这可能与Vit B12缺乏所致的脑神经组织异常有关。

治 疗

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一、本病一般可分为心脾两虚、气血两虚、脾肾两虚等三型,可分型治疗。

(1)心脾两虚型:治法: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方为:黄芪、党参、白术、炒枣仁、当归、龙眼肉、熟地,白芍、五味子、甘草。

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甘温健脾益气:当归、白芍、熟地、龙眼肉滋阴养血;枣仁养血安神;五味子酸甘化阴。

若阴虚火旺明显者,可加丹皮、白薇、生地,以凉血熄火。

脾虚不运、食少便溏、腹胀明显者,可加砂仁、陈皮、木香、焦三仙,以健脾理气。

(2)气血两虚型: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方为: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

白芍、大枣、陈皮。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益气补脾;当归、熟地、白芍,补血养血;大枣健脾补血调和营卫。

若血虚明显而现阴虚证者,加生地、枸杞子,以滋阴生血;气虚明显者,可加黄芪;肌肤甲错明显伴痒者,可加赤芍、浮萍、防风,以凉血活血驱风。

(3)脾肾两虚型:治法:健脾益肾。

方药:十四味建中汤加减。

方为: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熟地、白芍、麦冬、肉桂、附片、肉苁蓉、制半夏、甘草。

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麦冬健脾补中,益气生血;熟地、白芍、肉桂、肉苁蓉、附子补肾壮阳,填精生髓。

腰痛下肢不仁者,可加川牛膝、鸡血藤,以活血通络;腹胀便溏者,可加补骨脂、吴茱萸以补阳温中。

二、其它疗发:1.气功疗法:气功是一种独特的自我锻炼方法,是医疗与体育相结合的健身活动。它能发挥人体潜能,通过调身、调心、调息,锻炼人的精、气、神,培植和增强真气,调整机体的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中西药物治疗,均属被动疗法,是靠药物而发挥治疗作用,而气功是一种主动疗法,它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调节和增强自身的生理功能。练功无副作用,而且节约,随时可以锻炼。通过练功,不仅可以改善脾胃功能,而且可以改变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动功和静功都可以练,如自控气功、养气功、智能气功,六字诀及香功等。只要坚持不懈,练功得法,均可取得较好效果。

2.足穴按摩:可按摩以下反射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心、脾、胃、大脑、垂体、小肠、脊椎等。

中药:

(1)人参归脾丸:2丸,每日2次,用于心脾虚两型。

(2)八珍丸或人参养荣丸,2丸,每日2次,用于气血两虚型。人参健脾丸、金匮肾气丸各1丸,每日2次,用于脾肾两虚型。

西医治疗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和控制感染,特别是肠道感染。

2.增加营养。

3.补充相应缺乏的叶酸或Vit B12。叶酸和Vit B12缺乏是引起本病的原因,所以补充叶酸和(或)Vit B12是最有效的疗法。(1)叶酸缺乏的治疗:口服叶酸5~10mg,每日3次,如胃肠道反应大影响叶酸吸收者,可每日肌注甲酰四氢叶酸钙3~6mg,直至血象完全恢复正常为止。用量越大自尿的排泄越多,因此不必用过大的量。如叶酸缺乏同时伴有Vit B12缺乏时,单用叶酸治疗,能使神经障碍恶化,必须同时并用Vit B12。如同时伴有铁缺乏,则须并用铁剂。如因肠道细菌感染而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时,则应用抗生素。 治疗开始后2~3天内,患者感觉精神及体力好转,食欲增加,舌痛迅速减轻。网织红细胞亦开始上升,一般在5~8天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恢复正常。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亦逐日增多,白细胞及血小板在一周左右恢复正常,分叶过多的粒细胞在2周内消失。骨髓内巨幼红细胞用药后24小时内即有显著变化,3~4日内恢复正常。(2) Vit B12缺乏的治疗:一般肌肉注射100μg,每日1次,连用2周,以后每周2次,剂量同前,连用4周或直至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恢复正常,以后相同剂量每月一次维持,有神经系统表现者,应每二周一次维持。

应用Vit B12治疗开始后48~72小时,临床症状即见好转,网织红细胞也开始上升,血象逐渐恢复正常。骨髓象在治疗开始6~8小时,巨幼红细胞即明显减少, 24~48小时呈正常幼红细胞造血。对不能明确的叶酸抑或Vit B12缺乏症的治疗,可同时用叶酸和Vit B12。剂量和用法同前,2周为一疗程。

经上述处理,2周后仍不见疗效,或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又见血液学复发者,应当考虑是否有感染、肾功能衰竭、胃肠道出血或者胃癌等的发生。

经过叶酸或Vit B12治疗后,如果贫血恢复不够满意:应当考虑是否同时存在缺铁现象。因为重症患者当大量红细胞新生时需一定量的铁,所以在治疗后期可出现缺铁。此外,某些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贫血亦有合并缺铁性贫血者。因此补充铁剂也颇为重要。

4.其他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Vit C、B1、B6都有辅助协同作用。

对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开始治疗时可突然使血钾下降、应及时补钾。病情严重有明显组织缺氧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应输血,最好输红细 胞。

其他治疗

巨幼细胞性贫血属虚劳范畴,病情较轻,病位较浅时单用汤药即可治愈,若贫血严重,病位较深,除用汤药外,可用西药治疗,如贫血特别严重,有较重的并发症,可输血,以缓解病情,症状控制后可服丸药善后,或用西药维持治疗一段时间。

脾胃为后天之本,平时可用中药调理脾胃,亦可用非药物疗法维持身体健康,巩固疗效。

历史考证

《灵枢·经脉》中记载:“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中说:“舌之疼痛热肿,专责君火之升炎”。说明舌痛与饮食不合理,

标签:mEGaloBlasTICanEmIa,巨幼,性贫血

版权声明:文章由 淘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obaiwen.com/article/16481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