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提及设备均为自费购入,是二手设备的一手使用经验。
上一篇我在全幅和C幅选择了几个热门品牌,最后推荐了富士作为拍娃党的入坑设备。
虽然说拍娃最重要的是对焦,索尼这这一参数上确实达到了抬手就有,眼控对焦也能把不规则跑动的娃咬得死死的,在连拍抓怕的出片率上索尼确实要比富士同级别的相机要高一些(10%~20%的差距吧),但是,但是,我们聊的是拍娃党的入坑设备,在这一需求上,索尼劝退的菜单很难让新手熟悉曝光三要素,更别说各种功能设置了;而垃圾屏幕和与富士相比差了5条街的直出效果,也十分容易打击还没接触后期修图初学者的信心。
愿意带出去拍>拍的到。
当然,这谁弱看需求,如果愿意花时间研究(背诵)索尼的菜单、只是用屏幕取个景愿意研究后期调色的话,α6400会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只是想简单拍个娃,那么富士吧,腹肌南波湾。
理由有3点:
首先是波轮操作、极度直观的各项参数。比如决定一张照片曝光是否正确的3大要素:ISO、光圈和快门速度,在富士的机身(镜头)上都能够直观地调节,作为新手,很容易因为好奇心而在同一个场景下调节这几个参数,从而获得难能可贵的实践经验,这为未来的拍摄、后期,都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富士机身上可以非常直观、线性地调节曝光三要素
虽然在其他品牌的相机上,这些参数也都是可以调整的,但是通常是通过快捷键+波轮的形式来调整,不如富士直观,电子的而非物理的调整过程,也难起让调节过程形成多么深刻的记忆,所以,对于熟悉相机上各项能够影响成片效果的参数,腹肌南波湾我认为没有任何问题;
其次是色彩讨喜的直出效果。虽然其他厂商的产品也大多有内置滤镜的功能,但是在色彩自然而讨喜的这方面,富士的优秀是公认的。在新手尚未开始学习后期之前,一张色彩偏红或偏黄,白平衡也不准确的照片,很容易让人产生“还不如手机拍得好”,这一点恐怕是除了重量之外,相机买来就吃灰的最大原因。我自身也是在相机买来大概半年之后,才想在富士所提供的胶片模拟模式中进一步突破,才学了后期,不过即使使用后期,富士的raw格式文件已经包含了机身能够提供的所有胶片模拟效果,使用ACR能够轻松转换,再调节一些细节参数,就可以导出jpg了,要比后期处理其他厂商的照片快上许多。在直出色彩上,腹肌南部湾我认为没有问题;
原片、LR后期与4种常用的机内胶片模拟对比
这张照片是拍摄的Raw格式,在LR中,可以调用富士自带的胶片模拟滤镜,可以看到,即使用LR来做后期,对于人像来说,CLASSIC CHROME所直出的效果也已经很不错了。
XF1855可以说是画质最好的套头了。千万别小看一颗套头对于初学者的影响,这是他们熟悉各焦段适合拍什么类型题材的入门阶段,富士的XF18-55f2.8-4套头,全新的2000出头,拆机头的话大概1800左右,比起其他厂商所能提供的,优于最廉价变焦套头的变焦镜头来讲已经非常划算了。这颗镜头虽然不够广,但在18mm的焦段只需要收1-2档光圈,就能获得非常锐利的画面;同时其最佳焦段是在35mm,大约等效55mm,是拍摄人像的最为合适的焦段,在35mm,这颗镜头能提供f3.6的光圈效果,即使全开,也能够获得不错的画质;在最远端的55mm,等效85mm的焦段,f4的光圈全开,虽然画质有些肉(不够清晰),但已经能够获得不错的虚化效果,对于初学者来讲,有什么能比大面积的背景虚化糖水片更能体验相机与手机拍摄差别的方式呢?
XT1+XF1855(18mm)
XT1+XF1855(23mm)轻微后期+裁剪
XT1+XF1855(35mm)轻微后期
XT1+XF1855(55mm)轻微后期
↑XF1855各焦段样片。
富士京东旗舰店在售主力产品
抛开入门机型,富士的C画幅系统机身共有4条产品线:
X-h系列:性能旗舰,目前仅出了一款机身,即X-h1;
X-Pro系列:复古旁轴外观,特色是具备一块光电混合取景器;
X-T系列:复古单反外观,突出的军舰部是这一系列的特征。这一系列也是富士的主力机型,按照首位数字大小来确定代数,按数字位数来确定定位(0少定位越高);
X-E系列:复古旁轴外观,在X-Pro系列上砍掉了光电混合取景器。
富士同代的机身在CMOS和处理器上都是完全一样(X-T200,3位数系列除外),所以理论上的画质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不同型号仅是在操控、用料和做工上有差异,做了张表,统一行的机身在性能上几乎没什么差异。
历代富士机身汇总
其中X-Pro1和X-E1是富士的试水作品,而X-T1才是真正意义上的1代机,而X-T系列是定义代季的标杆,所以每代产品都是最全的。
性能组:X -T4、
X -T4是4月刚刚上市的最新旗舰机,是C画幅唯一的机皇。虽然用的还是X-T3身上的第四代CMPS和处理器,但是首次在X-T系列中加入了机身防抖,同时也更换了新的电池,从而大幅提升了续航性能。更强的对焦性能不论是抓拍还是拍视频都能更从容。4代机独占的3款新的胶片模拟算是锦上添花。
不过在机身内塞入了防抖模块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机身厚度和重量的增加,还有过热问题;而且单机价格对比中端的全幅相机(索尼A73、佳能EOS R、尼康Z6都在这个价格区间),总让人觉得别扭。
相较于X-T4,X-Pro3的价格更贵,但是独特的外观(想想外观相似的莱卡)、独特的光电混合取景器,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好的艺wan术ju品,是一台适合搭配了XF23f2到市井里走走拍拍的机器。
对比上面两位,X-T3也有了性价比(这个价格已经能买入门的全幅机 EOS rp了,虽然槽点多多,但也是全幅)。对比上一代X-T2,加入了触控屏,也再次提升了对焦性能,虽然赶不上α6400,但与α6300比已经可以不落下风,也具备了十分好用的眼控对焦功能。
对比X-T4,最重要的是缺少防抖和续航提升,如果对这两块没有不用不可的需求的话,X-T3会是更好的选择。
*防抖主要用于暗光环境下可以进一步放慢快门,以及长焦时的快门时长,不过对于拍娃这个需求来讲,即使能做到手持1秒不抖又如何,娃可不会安静地等你开一个1秒的快门。
之前就安利过X-T30+XF1855的组合,如果是购买全新机,那么X-T30确实是性价比最好的选择了。性能上与X-T3不相伯仲,对焦虽然比索尼α6400差一些,但也十分强悍了。做工/机器操控等地方缩了水,,砍掉了防滴防尘的全天候功能,但也因此获得了更轻薄的机身,对于拍娃来讲,已经完全够了。
X-T2已经在京东自营店下架了,↑是淘宝的富士次新品特卖店,发布于2016年7月,2代机改掉了x-t1上许许多多的小问题,比如加入了可以侧翻的翻转屏(虽然比起佳能还有一定差距,但已经足够好用了),加入了对焦杆以提升对焦速度,加入了双卡槽来满足专业用户对于数据安全的需求,在前后波轮加入了可按动的功能,又多了两个快捷操作,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加入触控屏。还将像素从1600万提升到了2400万像素,还大幅提高了对焦性能,也加入了4K视频录制的功能(虽然2代机视频功能比较鸡肋),就拍摄照片来讲,是一台非常均衡的设备了,如果有渠道购买的话与X-T30的价格应该差不多,如果再购买一个原厂或是美科(基本上一样,美科便宜些,需要750元)的增能手柄,就能同时挂载3块电池,并且能够将连拍速度从8张/秒提高到14张/秒,并且v4.0的固件又给x-t2增加了许多实用的功能(富士对老用户一直很慷慨,如果是索尼就会再出一台机器,而不是给老机器更新固件)。
相对于X-T30来讲,优势是更好的做工,旗舰级操控所带来的更好的抚摸感;劣势是对焦性能差不少,没有触控屏,视频功能几乎不可用,且在目前的这个时间节点,不太好买到全新机器了。
X-T2目前还是我的主力机。
X-H1可以视作更为专业的X-T2,画质性能几乎一样。X-H1是富士第一台加入了机身防抖的机器,而且X-H1还有一块肩屏,从定位上来讲是提供给摄影师的工作机。
与X-T2的问题一样,对焦系统略落后,更重要的新品是不太好买到了。
与X-T2和X-H1同时代的X-Pro2的优缺点就不再赘述了,如果喜欢X-Pro3旁轴外光和光电混合取景器,预算又有限,那么可以考虑这台(更古老的X-Pro1就别考虑了)。不过这已经脱离了拍娃的需求了。
好吧,X-T20在次新品店里都下架了,所以除非有能力淘二手捡垃圾(有风险),新机几乎已经买不到了。
X-E3是目前京东自营还在售的唯一一台2代机,在X-T20的基础上砍掉了EVF取景器和翻转屏,实际使用起来操控会售很大的影响(比如想从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取景的话,就得趴地上了),不过前几天在张大妈上还看到了单机3999的好价,相对于X-T200和更低端的X-A系列来讲,这至少也是正统使用了富士独家CMOS技术的机型。
X-Pro系列不参与推荐。
强烈建议XF18-55,作为富士系统3大优势其中之一,前面也详细介绍过这颗镜头,我用它拍的各焦段的照片也在上文晒过了。它是我认为富士适合新手入坑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买次新品或是收二手(主要注意镜头镜片有无划痕,把光圈开到最大,看是否有灰尘和霉菌即可),它的保值率极高,无论日后是保留还是卖掉,都花不了多少钱,是富士X卡口的入坑必备。
XF1855虽好,但也不是全能,在拍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18mm端不够广,想拍更的大场景(就拍娃来讲不太会遇到这种情况)
55mm不够远
背景虚化不明显
暗光环境下光圈太小,进光量不足
如果你在一段时间后遇到了上述问题,那么就是再添加一颗镜头的时候了。
我的建议是先后翻一翻自己拍的照片,看看哪个焦段用的最多,然后针对这个焦段买入一颗定焦作为日常主力镜头。
在LR图库界面中,点击元数据即可查看各镜头、焦段的照片数量
对于拍娃来说,23mm以下的超广角和85mm以上的长焦镜头都不常用,所用这里仅对23mm、35mm和50mm的镜头做推荐。
23mm这个焦段最适合的是室内拍摄,以及室外需要记录环境场景的时候使用,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焦段。
富士在这个焦段可选择的镜头有3颗:
首先是XF23f1.4。这颗镜头是富士发布的比较早的一颗镜头,素质、做工都是一流,唯一的问题是对焦速度,不过如果是搭配3代机(X-T30这一代)来使用,对焦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弥补。
其次是XF23f2,这颗镜头我其实是不怎么推荐的,他的成像素质在富士的定焦镜头中属于比较差的一颗,而且f2的光圈在23mm这个焦段,基本上就告别虚化了。最为坑的一点是,这颗镜头近距离的拍摄效果非常差,我买来用了两次,就直接出掉了。要是有什么亮点的话,那就是富士f2镜头群的全天候设计了。
最后是刚刚上市的唯卓23f1.4,这颗镜头与XF23f2的价格相差不多,甚至还要更便宜一些,但是却有着f1.4的大光圈,锐度相比与XF23f1.4稍有差距,但我觉得是要比XF23f2要好。这颗镜头的硬伤主要是国产镜头的通病,因为镀膜技术不够好而带来的炫光和紫边问题。如果不怼强光拍摄的话,与XF23f1.4的差距真的非常小。
而且新一批的唯卓改掉了被一致吐槽的金色铭牌,我手里正好有一颗新版的,颜值总算像一颗富士镜头了:
本文中最丑的一张图
画质:XF23f1.4 > 唯卓23f1.4 > XF23f2
对焦速度:XF23f2 > 唯卓23f1.4 > XF23f1.4
性价比:唯卓23f1.4 > XF23f2 > XF23f1.4
35这个焦段是万金油,没有什么它拍不了的,所以一般的镜头系统搭配都是变焦+35mm大光圈定焦。
不过这个焦段拍出来的照片,相对于长焦来说,虚化和特写不行,而相对于广角来讲,视觉冲击力又差很多。
富士系统在这个焦段的选择有4颗镜头:
首先还是老大哥XF35f1.4,与23mm那颗f1.4的镜头是同一时代的产品,所以优缺点和23mm几乎一致,不过这颗镜头的色彩确实更好,在对比度和色彩表现上能有一种独特的油墨感(色彩这东西比较玄学),在富士用户群体中的推荐度也仅次于XF1855,如果喜欢35mm,那么这颗是重点推荐。
其次是f2光圈的xf35f2和XC35f2,这两颗镜头的镜片组设计是一模一样的,差别在于做工和用料。XF35f2有着f2镜头群的防滴防尘全天候设计,是全金属镜身,有光圈环;XC35f2在砍掉了这些不影响画质的东西后,则给出了一个比较厚道的价格。按照预算来选即可。
最后是唯卓的33f1.4,不同于23mm推荐的那一颗镜头,33mm这颗镜头的画质相比而言会差一些,炫光紫边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感觉好像更严重),加上富士也有了廉价的XC35f2,所以这颗镜头就没有什么推荐价值了,除非你真的需要一颗35mm的大光圈镜头且预算没那么充足。
画质:XF35f1.4 > XF35f2 ≈ XC35f2 ≈ 唯卓23f1.4
对焦速度:XF35f2 > XC35f2 > 唯卓33f1.4 > XF35f1.4
性价比:XC35f2 > XC35f1.4 > XF35f2 > 唯卓33f1.4
最后是中长焦焦段,这个焦段的主要使用场景是拍摄人像特写,焦段越长,虚化效果越明显,越能把人物从背景中凸显出来,也是相机相对于手机拍摄来说最直观的不同(光学虚化对比算法虚化还是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是XF50f2,这颗镜头因为太靠近富士的人像镜皇XF56f1.2了,所以一直以来的关注度都很低,但是这颗镜头应该是富士镜头中锐度最高的之一了(XF90f2最锐),而且价格相对于XF56f1.2来说,要便宜至少2000块钱,而且有着F2镜头群的对较快、体积小巧、全天候设计的优势,而且在这个焦段,1.5档的光圈所能带来的虚化优势也不会特别大,所以预算有限,这颗镜头是我比较推荐的。
然后是富士的镜皇,XF56f1.2 & XF56f1.2 APD,这两颗镜头也是富士最早的镜头之一,所以对较慢、对焦声音大的问题也存在,不过f1.2光圈,以及APD版本所能呈现的更好的虚化背景,在拍摄人像特写这工作上,真真切切的是富士最好的镜头,如果预算够,强烈建议来一颗,普通版本即可(APD版本加入了特殊的滤镜,能带来更好的焦外效果的同时也损失进光量)。
最后是富士最古老的镜头(这次没有之一),这颗镜头时最早随富士x-pro1发布的,算是X卡口的开国功臣,但是从前文的镜头介绍可以看出来,富士越早发布的镜头对焦功能越差,所以在1代机上几乎是不可用的状态,加之焦段与富士镜皇XF56f1.2重叠,f2.4的光圈听起来也完全不吸引人,半吊子的微距能力,使得这个镜头十分小众,甚至连评测文章都找不到几篇,那么我为什么会选它呢?我所看重的就是它人像、微距皆可拍的能力,f2.4的光圈虽然看上去并不迷人,但是作为一颗微距镜头,它在光圈全开的时候锐度是要高于普通镜头的,所以那它去对比XF50f2或者XF56F1.2收1-2档光圈的虚化能力,还是可以一战的,在满足了补充大光圈中长焦人像需求的同时,还附送了一个能够拍摄微距题材的效果,性价比真的爆棚。
这颗镜头也是我近一年来用的最多的一颗镜头,晒些照片:
偶尔拍的微距:
甚至还能拍风景(有裁切)
河与远山,后期调成了水墨的感觉,但由于XT2宽容度不够,就看个意向吧
画质:XF56f1.2 > XF50f2 ≈ XF60f2.4
对焦速度:XF50f2 > XF56f1.2 ≈ XF60f2.4
性价比:XF60f2.4 ≈ XF50f2 > XF56f1.2
到要选择第三颗镜头的时候,对自己额需求和差什么样的镜头应该已经非常清楚了,如果需要再加一颗定焦,那么可以按照跳焦段的方法来选。比如:
已经有了23mm,那么就不要选35mm,而是去选50mm、56mm、或60mm;
如果已经有了35mm,就不要选23mm、50mm、56mm、或60mm。而是去选80mm、85mm、90mm。
将焦段错一位,可以获得更多的焦段覆盖。而且此时,也可以将陪伴我们这么久了的XF1855卖掉,需要广角则可以买一颗XF1024,和XF35、XF50/56/60组成一套系统。
这颗头相较于其他厂商的超广角变焦镜头,多了18-24mm的焦段,虽然最大光圈只有f4,但已经可以胜任23mm定焦的工作了。
如果需要长焦,则可以组XF55200,和23mm,XF50/56/60组成一套系统。
这颗长焦变焦镜头,虽然光圈只有f3.5-4.8,但是作为XF1855的兄弟镜头,它的素质也是很不错的,而且就拍娃这个需求,也几乎没有需要在暗光环境下拍摄的时候。
另外还有一颗富士变焦镜皇XF1645f2.8,这颗镜头虽然只有f2.8的光圈,但是开到f2.8是完全可用的,与同样把光圈收到f2.8的几颗定焦比也不差,可以说一颗镜头计划能够等于16mm、23mm、35mm、50mm四颗定焦镜头了。
但是镜头为了实现更好的光学素质而加入的大量特殊镜片,使得这颗镜头的重量做到了650g,作为一颗需要长时间挂机的标准变焦来说,真的太重了,所以不作为首选推荐。
而XF1680f4,防抖、焦段覆盖都很好,但是只有f4的光圈,总有些可惜,不过如果是f2.8,那么体积和价格也会成倍增长。如果懒得换镜头,可以考虑。
就拍娃来讲,本篇几乎已经把从机身选择到镜头购买路线做了十分详细的分享,希望能够对想入坑拍娃的同志们有所帮助。
自从入坑了拍娃,我每年几乎都能留下5000张以上的照片。轻便、颜值高、操控好的富士相机让我每次出去玩,甚至就是下楼遛弯,都愿意带上它,带得多了,也就拍得多,能留下的影像就更多,然后每年我会在这些照片中选出100张冲印出来,偶尔翻一翻,就能记起很多美好时光。
这是拍娃的最大意义。
再之后的更新计划,目前的想法是把室内/室外的拍摄技巧做一些总结,以及简单LR修片的经验;另外就是打算你做一期唯卓的23f1.4的使用评测,看时间吧。
标签:富士,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