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百问>百科知识>唐朝初代宰相裴寂,明明并不优秀,为何却能稳坐宰相之位十二年?

唐朝初代宰相裴寂,明明并不优秀,为何却能稳坐宰相之位十二年?

2023-07-13 19:28:11 编辑:join 浏览量:598

唐朝初代宰相裴寂,明明并不优秀,为何却能稳坐宰相之位十二年?

唐朝贞观三年的时候,当时的长安,发生了一件特别奇葩的案子。

这个案子的主角,名叫法雅,是一个和尚。

法雅虽是和尚,但却不愿做一个寺庙里的和尚,反倒是愿意和权贵们打交道。李渊在位的时候,法雅是有名的得道高僧,颇受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的赏识。所以,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去给李渊讲经说法。

不过,后来玄武门事变发生,李世民登上了皇位。李世民虽然也对佛教没什么恶感,但是对法雅等几个之前出入宫禁的和尚印象很不好。于是,一纸诏书下去,就免了这些和尚们自由出入宫禁的权力。

如此一来,这些在武德年间颇受尊重的和尚,到了贞观年间以后,忽然连皇宫都进不去了,自然会心里很不舒服,难免就会心里有些怨怼之情。这其中,便以这个法雅和尚为最,经常在公开场合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件事,很快就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下令将这个和尚给处理了。

要说这件事本身,倒也没什么值得多说的。作为皇帝,要处理一个和尚,也实在不是什么大事。但问题是,在这件案子之后,牵连出来的人,就来头甚大了。

法雅案发生以后,李世民让他的心腹大臣杜如晦处理此案。等到结案之后,李世民却以让身为宰相的裴寂,直接卷铺盖滚蛋了。不但免去了他的官爵,还削了他的一半封邑,将其赶回了家乡,后来又流放到了静州!

至于原因,竟然只是因为,当年裴寂曾经听说过法雅的这些话,而没有主动报告他。

因为一个僧人的胡言乱语,流放一个宰相,这种事情,也算是古今奇闻了。而且,这个裴寂还不是一般的宰相,他不但是唐朝的

不过,如果我们联系一下这位唐朝初代宰相的生平,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就会明白,这桩看似可笑的案件背后,其实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1.结识李渊

说起裴寂这个人,经历也算是十分传奇了。

裴寂,字玄真,家乡在今天的今天的山西省临猗县。裴寂出身河东裴氏,这个家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家族。从秦汉一直到五代十国,上千年的时间里,这个家族不但一直存在,而且出过大量直接影响历史的人物。

据考证,裴家的历史上,一共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

如此显赫的家族,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都是不多见的。

除了家世显赫之外,裴寂的父亲裴瑜,官也是做得很大,曾做到过渤海太守的高位。有这样一个老爹和这样的家世,裴寂想要入朝为官,自然就容易了很多。所以,裴寂十四岁的时候,就补任蒲州主簿,正式步入仕途。

值得一说的是,裴寂出生于公元570年,这个时候,还是北周时期。而裴寂十四岁入仕的时候,则是已经到了隋朝。

入仕之后,裴寂的官也做的越来越大,历任左亲卫、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等职位。在这其中,晋阳宫副监这个职位,不但是裴寂结识李渊的开始,也是为什么后来很多演义小说当中,裴寂是以一个太监形象出现的原因。但是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晋阳宫副监是一个正常官名,不是什么太监。

如果真是太监的话,那问题就大条了。因为当时的,就是李渊。如果裴寂是太监的话,那李渊恐怕也得做太监了。

照理来说,正常情况下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往往都会有点小小的矛盾存在。但是,对于李渊和裴寂而言,这个问题好像压根就不存在。非但如此,两个人的关系还极好。再加上当时的晋阳县令刘文静,三个好基友可以打斗地主了。

2.太原起兵

在晋阳宫副监这个位置上,裴寂一坐就是好几年,在此期间,隋朝内部也是风起云涌。因为隋炀帝的乱搞一通,导致隋朝天下大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当时身在太原的李渊,见到这种局面后,便暗地有了谋划。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有意思了。

按照史书记载,当时李渊的次子李世民,见到隋朝已经风雨飘摇,决定起兵反隋。但是,李世民又觉得自己无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李渊,所以就先去结交裴寂,让手底下的人拿钱去故意输给裴寂,继而和裴寂搭上了线。在此之后,李世民和裴寂说出打算反隋的实情,裴寂竟是直接答应了下来。然后,还主动和李世民做了一个套,让李渊夜宿晋阳宫,不得不走上谋反的道路。

没错,史书上就是这么记载的。

但问题是,这个记载其实是有问题的。

首先,当时的李世民,才年仅17岁而已。如果我们是裴寂的话,同事家一个十七岁的儿子,忽然有一天和你说要起义,正常人的反应,到底是应该主动抓了他请功?还是直接答应下来,再和他去算计他老爹?

答案无疑是前者。

其次,后来的李世民,为了证明自己发动玄武门事变的合法性,曾经暗示过史官,去改动历史的记载方式。且不说史官到底改动多大,这件事本身,就只有李渊、李世民、裴寂等极少数的几个人知道。但是李世民说出这件事,写下这段历史的时候,这些人基本上都已经不在了。如此一来,会不会有李世民说什么是什么的嫌疑?会不会是李世民在故意美化自己?想把李渊太原起事的功劳,都放在自己头上。

这是最大的可能。

所以,裴寂当时经历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李渊早有反意,但是裴寂身为副监,又是他的好友,是李渊根本绕不过去的一个人。所以,李渊为了试探裴寂,让李世民暗地里代表自己,输钱给裴寂,然后试探裴寂的底线。裴寂也是早有此心,所以在李世民试探他以后,才会主动答应。

至于后来裴寂和李世民,给李渊下套这件事,那就更简单了,无非是两人在给李渊一个台阶而已。实际上,李渊若是真没有反意的话,那夜宿晋阳宫之后,直接把所有知道此事的人都杀掉就好了,反正他是晋阳宫监,当时的晋阳,基本上就是李渊一个人的天下。想杀几个人,根本不是难事。

但不管怎么说,当时裴寂的态度,对李渊而言,至关重要。只有得到裴寂的帮助,李渊才好借助晋阳宫的优势,去积极准备反隋大业。

再之后,就是大业十四年,李渊正式从太原起兵。

当时的裴寂,作为内应,将晋阳宫多年的珍藏,全都一并献给了李渊。据史书记载,当时裴寂一共献给了李渊宫女五百人,并上米九万斛、杂彩五万段、甲四十万领。

这里要多说一句。在演义小说里面,晋阳宫是隋炀帝杨广荒淫无道的凭证,为了修这座宫殿,逼迫李渊四十天修完等等。但实际上,真正的晋阳宫,其实不单是隋炀帝的一处行宫,更是当时太原防御北方突厥的一个重要堡垒。在晋阳宫中,藏了大量的军需之物。

正是因为裴寂的存在,这些东西,全都便宜了李渊。如果当时裴寂和李渊不是一条心的话,那这些东西,估计最后会一把火全部烧掉,李渊连毛都得不到。

进献这批东西,之所以能够被史书详细所载,是因为真的很重要。那五百个宫女就不用说了,真正重要的,其实是那四十万领甲。这个数字到底有没有夸张,是不是真的有四十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毫无疑问,肯定很多就是了。

正是因为这些武器甲胄,李渊才能组织起自己的大军,甚至组建出后来横扫天下的玄甲军的雏形。要是没有这些东西,李渊起事之后,就算能够在短时间内组建出一支军队,这支军队最多也只能用锄头去打架,怎么可能很快拿下长安,扫平关中?

3.大唐初代宰相

裴寂这个人,是一个典型的纯粹文官,而且能力一般。

所以,虽说他是最早追随李渊起兵的老臣,但唐朝开国过程中的所有硬仗,裴寂几乎是一场都没有参与。他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和李渊一起坐镇中枢。

太原起事之后,李渊自任为大将军,裴寂被任命为将军府长史。

拿下长安之后,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自立为大丞相,裴寂被任命为大丞相府长史,同时进封魏国公。

后来,在李渊的逼迫下,杨侑不得不禅位给李渊。但按照古代禅位的礼制,在接受禅位之前,李渊必须先拒绝,显示自己对皇位无意。而同时,百官则需要劝进。整个过程,需要进行三次才可以。

这种行为,当然是一个典型的形象工程。但问题是,如果不进行这个过程,以后会有人说你是乱臣贼子,得国不正。所以,就算李渊心里再怎么火热,也得老老实实把这个仪式给做完。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负责率领百官劝进的,就是裴寂。

事实上,裴寂本人能力虽然一般。但是因为最早追随李渊起事,之前地位又仅在李渊之下。所以这个时候,裴寂的地位,大概只比李渊、李世民、李建成等几个李家人低,百官之中,基本以他为首。既然这样的话,率领百官劝进这个工作,自然也就只能由他来做了。

这个工作,虽然简单,但意义却十分重大,因为这代表了扶龙之功。

李渊登基后,对于裴寂也是大加赏赐,直接晋封裴寂为尚书右仆射,也就是我们寻常所指的宰相。

当时的李渊,对裴寂是极为的信任和亲近,据说李渊经常给裴寂送饭,而且还对他言听计从,两个人简直好的像一个人。这种待遇,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裴寂这个人,做人是很对得起李渊的,一直到死,都对李渊忠心耿耿。但是,做事方面,就差点意思了。

因为他的能力实在很一般。

武德二年,当时山西的刘武周作乱,派大军打下了太原。太原是李渊起兵的老巢,虽然这时李渊已经拿下了长安,太原已经不再是那么的重要,但到底还是老巢。这一下,也险些让李渊彻底覆灭。

对于刘武周的来犯,李渊果断派出裴寂,让裴寂统兵前去围剿。李渊当时会有这种任命,应该基于两个考虑。首先,作为太子的李建成,肯定不能去。而李世民,当时刚打完薛举,才刚回朝,也不适合马上出征。如此一来,裴寂就成了最适合的人选。

但是,这一战,裴寂被打得丢盔弃甲,只身逃了回来。

对于战败的裴寂,李渊也是气不打一处来。不管是为了给他人做做样子,还是为了吓唬裴寂本人,总之,是把裴寂关了几天。但在此之后,还是将裴寂放了出来,让裴寂继续担任宰相。

自这一战之后,李渊也彻底看清了裴寂,知道裴寂是有忠心而无能力。所以,在此之后,裴寂再没碰过兵权,只是单纯呆在长安看家。而李渊对他,也是一如既往的信任。每次李渊离开长安出巡,在长安看家的一定是裴寂。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面,唐朝逐步统一天下,裴寂也在宰相的位置上做的越来越稳。这期间,只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武德四年,有人举报裴寂谋反,结果查无实据。为了表达裴寂很委屈的意思,李渊特意带着几个妃子,到裴寂家中吃饭并且过夜。敢在一个大臣家里过夜,那皇帝对于大臣本人的信赖,自然也就毋庸置疑了。

武德六年,随着唐朝基本上已经统一了全国,这时的裴寂,便打算见好就收,向李渊提出告老还乡。但是李渊却极力挽留,将他留了下来。

从后来的事情来看,裴寂这个时候的撤退,其实是极为明智的。如果他这时候真的走了,大概也不会有后来的凄惨下场了。

4.凄惨晚年

因为李渊的挽留,裴寂不得不继续在宰相这个位置上,发光发热,为大唐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裴寂能贡献的力量,也十分有限。因为裴寂本人,并不是那种特别有能力的人。让他当一个晋阳宫副监没问题,但要让他做打理天下的宰相,那就有点太难为他了。

裴寂的安稳日子,又过了三年之后,在武德九年这一年,终于被彻底打破。

这一年,玄武门事变发生。

随着李世民干掉了自己的哥哥,迫使李渊禅位给自己。龙椅上坐着的那个人,再不是他的昔日好友,而是好友的儿子。这对于裴寂来说,无疑是一个糟糕的消息。一方面,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是李渊的铁杆支持者,那么对于使用非法手段上位的李世民来说,就是一个大敌。另一方面,早年裴寂出于嫉妒,曾唆使李渊冤杀了另一位好友刘文静。而刘文静这个人,恰好又是李世民原本最看重的一个人。

矛盾自此埋下。

不过,刚登基的李世民,对裴寂还是很重视的,甚至还主动增加了裴寂的封邑。这倒不是李世民大度,只不过是他没办法而已。因为李世民是以非法手段登基,当时唐朝内部,不服他的人其实还有很多。为了稳固皇位,李世民不得不对裴寂倍加倚重,笼络住以裴寂为首的老臣党。

据史书记载,贞观二年年初,李世民去郊外祭祀的时候,还让裴寂和长孙无忌,与自己同乘一车,以示恩宠。长孙无忌自不用说,作为李世民的大舅哥,又是他的铁杆亲信,立下过汗马功劳,后来的凌烟阁榜上第一人,自然有这个资格。而裴寂能够上车,恐怕就是李世民显示自己重视老臣党的一种举动了。

但是,到了贞观三年,随着李世民的皇位彻底坐稳,抓牢了所有的权力。这个时候,裴寂的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这个时候,裴寂已经不再是李世民需要笼络的对象,而是阻挡他继续抓稳权力的障碍。这时的李世民,急需让裴寂滚蛋,然后让自己的人上位。

于是,最开始我们提到的那个法雅案,就发生了。

借助法雅案,李世民很容易的就让裴寂卷铺盖回了老家。同时,这件事还震慑了李渊。因为李渊退位之后,一直住在太极宫。而太极宫,正是皇帝的居所。当年李世民即位,其实并不是在太极宫,而是在自己的东宫内。在裴寂这件事后,李渊也被敲山震虎,乖乖搬出了太极宫,让李世民彻底抓稳了权力。

至于裴寂本人,其实只是一个牺牲品而已。

不过,回家之后的裴寂,也并没有彻底安生。很快,就又有人举报裴寂。这次裴寂的问题更令人无语:当时有个狂人去他家,说他将来能做皇帝。裴寂自然大惊,要将知道此事的家童干掉。结果,派去杀家僮的人,心慈手软把家僮给放了。后来这个人贪污被裴寂抓住,为了保命反咬一口,把这件事抖露了出来。

知道这件事的李世民,直接拍板,将裴寂流放到了今天四川旺苍地区。这个地方,在唐朝的时候,就是所谓的蛮夷之地,是真正的流放之地。

最终,裴寂死在了当地。唐朝初代宰相,就此陨落。

结语

裴寂被流放到边疆之后,当地的土著作乱,有人传说土著已经奉裴寂为主。但是这时,李世民却拍板说,裴寂没有问题。果不其然,后来消息传回来以后大家才发现,裴寂非但没有问题,反倒在当地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出了不少力。

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才打算就此赦免裴寂,让他回长安。结果,消息还在半道上,裴寂就病死在当地了。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小问题。

李世民为什么那么笃定,裴寂一定不会造反呢?

答案其实也不难。因为李世民知道,裴寂其实是个胆子很小的人,本事也没那么大,根本不敢造反而已。至于他先前的几次过错,其实也不过是政治需要而已。

回顾裴寂的一生,其实既无大功,也无大过。能坐上唐朝初代宰相的位置,不过是因为他会站队,一直跟在李渊身后而已。后来被流放边疆,也不过是因为挡了李世民的路,被李世民顺脚踢开而已。

简单来说,裴寂就是一个运气很好的普通人,但才能一般。运气把他推上了高位,但是他本人的才能,却注定他不会做出什么太过重要的事情。

这大概也是他明明身居要位,却在后世名气不大的原因。

标签:宰相,裴寂,初代

版权声明:文章由 淘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obaiwen.com/article/20473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