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的片到底是被 低估 了还是这是 真实水准的反应 我们暂且不谈
就算它被豆瓣低估了,但是我想说
豆瓣评分和实际水准有较大差距的片何止百部千部!?怎么就这部《长城》的影迷和投资人在网上到处喊冤?就差没直说“看完不给我五星的都是垃圾!”了。
钱你是挣定了,但一部每年好莱坞可出产几十部的爆米花电影还听不得半点批评质疑,非要人民群众给你竖大拇指的姿态我也是第一次见,郭敬明也没那么厚的脸皮吧?
还有,豆瓣本来就对景甜和那帮没有演技的小鲜肉有天然排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中国电影的 掘墓人 ,你为了粉丝和 金主 口袋里的钞票把他们找来了,然后还不准豆瓣对他们表达某种情绪?有他们参演的片就是要给低分,这个我绝对支持, 这是影迷对中国电影现状的态度,这是来自人民的,净化电影环境的尝试 。如果有一天,豆瓣的电影评价系统和微博一样,也被粉丝和水军把持住了,中国电影才真叫死透透了。
再更新一个小科普
关于很多人说挣钱了就该活被骂这件事,
按照中国的票房分账惯例,100元的票房,5元钱是要上缴的电影基金,上税3.3元,剩下的91.7元,影院拿走47元,院线拿13元,制片方和发行商拿剩下的31.7元。
导演收入有的是只拿片酬,有的另外加分红。
《长城》这片子投资近十亿软妹币,你们算算要多少才算赚?
当然如果大家有兴趣
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口碑电影
我会不定期更新一些电影知识。
一个社区有一个社区的圈子,代表一种人群。嫌豆瓣评分低,你可以自己去打高分,没人拦着。影评看着生气,说明你和豆瓣这个社区里的不是同一类人,那就不要看豆瓣了。也许微博上的评分和影评更对你胃口。
不是一类人,鸡同鸭讲,怎么都讲不明白的。
爆米花电影,爆米花电影,爆米花电影,爆米花电影已经哭了好吗,哪家的爆米花电影会把人设剧情弄得惨无人道,这根本就是烂片!
爆米花电影是让你觉得爽的,看过不需要烧脑剧情,深思人物。不是让你在电影院里面对着漏洞百出的剧情,面瘫一样的演技,迷之背景人设坐立不安,尴尬的只想逃走又舍不得票钱。
这部电影的诞生过程中集中了中西方最丑恶的象征:西方的资本贪婪和东方的权力傲慢。目的在于前者骗你钱,后者骗完你钱后还要羞辱你智商低:这么烂的片子还要花钱花时间去看。
洗地的套路无非是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努力,这部片子意义有多重大,我以为郭敬明的爵迹才需要这样说。
呵呵,呵呵,剧情人设演技三个电影要素没一个拿的出手的,就这样的片子还说我们黑导演黑演员黑中华文化,洗地的你们自己摸着良心,看看这电影不心虚吗?
附上木鱼水心的视频评论,说出了我很多相同的,但无法表达出来的观点
以下为原答案
我想说豆瓣在商业片也很给面子,就说阿汤哥主演的碟中谍系列和明日边缘 都是商业片
碟中谍1 7.9
碟中谍2 7.0
碟中谍3 7.3
碟中谍4 8.2
碟中谍5 7.7
明日边缘 8.0分
都完全符合我心中的标准和可看程度 其中碟中谍4就是标准的商业大片,比起碟中谍1和5走悬疑类的剧情,剧情是俗的不能再俗,甚至可以说在所有碟中谍系列,他的剧情是最差的,但是人家就是能得这个系列最高分数,票房也是大卖,阿汤哥当年也靠碟4翻身
你要说碟中谍是阿汤哥玩老命去拼,而且系列口碑打出来了欺负人
那就请看看明日边缘这个电影,113分钟,把大致的世界观,设定,人物塑造,感情戏,剧情的走向和惊险程度,搞的是天衣无缝,还会适当的加一些幽默情节来调节情绪,没有逻辑硬伤,演员也给力,还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人回味不已,特效也不缺,每一分钟都得到了他应有的发挥,总体时间就比长城多9分钟,明日边缘怎么样,你长城又是什么样?
剧情走向和人物塑造硬的要死,没有逻辑性,饕餮那造型一看就西方老外脑补的产物,一个商业片,你可以剧情弱,人物扁平化,只靠特效,一部电影一个人物需要是活的,而此电影人物只是被剧情推着走,完全是为了剧情而去行动,还有几个人前赴后继的去死
看了看,环太平洋2和金刚都有景甜,真是毒药一般
最后加一条:
这部片子我的分数是6到6.5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给马达,华仔,涵叔,老谋子
老谋子我一直很敬重他,他早年包括英雄之前的作品在我心里都是神作级别的,但这回真的很让人失望
那些拿豆瓣和芝士回答鄙视商业电影,所以评分才这么低的,那就来解释一下在豆瓣上《勇闯夺命岛》为什么是8.5,《侏罗纪公园》、《异形》、《终结者》为什么是7.9,《泰坦尼克号》为什么是9.2,《阿凡达》为什么是8.6。就拿打怪兽的电影来说,艾默里奇的《哥斯拉》还有6.9分呢。这些都是赤裸裸的商业大片啊。
如果是黑张艺谋,那为什么《金陵十三钗》的评分是8.0,《活着》是9.0,《红高粱》是8.2?
话说当年《金陵十三钗》引起的争论也不小吧?争论的核心也是围绕着白人拯救中国的问题。但好歹除了这个世界观的争论之外,其他的部分是合格的,而且对于历史的考究、对于服化道的考究都是值得称道的,虽然打个8.0确实高了点,但7分总还是没问题的。
《长城》呢?历史背景经得起推敲?剧情经得起推敲?作战过程经得起推敲?服化道经得起推敲?演员整体的表演水平说得过去?
更何况,其实很多人心知肚明,也说得很清楚,《长城》就是一好莱坞二三流的爆米花电影,只不过从中外合拍的意义上来说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第一步。然而,既然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二三流的电影,却要因为这是中国商业电影的第一步给一个五星,这样的评分说的上公平?
老实说,张艺谋没什么黑点。
但是这次所谓的好莱坞模式真是狗屎一样的黑点,简单评价就是狗屎一样的西方大制片人模式配合狗屁一样的西方编剧,外加狗屎一样的西方选角联合起来把老谋子给坑了,至于老谋子本人倒是没啥好说的,拿钱办事还算负责任的了。
看了央视的老谋子回访真是笑死我了,身为导演,评价景甜就说她作为翻译很努力了!哈哈哈哈哈!评价外国演员就是没法要求多拍几遍,潜台词不就是老外根本不鸟这个导演么?剧本更改一下就要来回商量一年多,导演的权限有多小不言而喻。说是中美合拍,中国演员倒是多了,连导演都是中国人,可惜背后全是好莱坞那一套最垃圾的体系产品,前台的中国化不过是牵线木偶罢了,这些老外无脑吸金的嘴脸真是暴露无遗。
至于豆瓣评分,挺符合我的观影体验。就是针对电影的评分。
你们国民老公,发行方评5.1分……还是你们厉害
当然有没看就评论的人
但是你咋就知道没看打五分比没看打零分的少呢
这是评分分布,无脑黑肯定都是打一分吧?然而6分的评分是最多人评分,和现在的分数也差不多,说明这个片真的就是这个水平…为什么一定要找个别的理由?
一张图告诉你答案
黑这部电影的有多少专业人士?都是些跟风喷子。
是,剧情烂俗,人设奇怪。
但是,想要在电影里反应社会,含沙射影,折射人性,麻烦出门左转。
《长城》就是一部商业片,一部张艺谋仅仅只是导演,无法参与编剧和剪辑的导演,爆米花电影哪要那么多过场?
特效酷不酷,场面浩不浩大,能不能让你的眼睛过瘾,这才是这部电影的目的,你说《变形金刚》那么多部,你为什么去看?
看之前,听到太多诋毁,心理十分疑惑,很怕这部电影真的很烂,看完之后,不得不说,有张艺谋的影子,更多的是好莱坞的剧本流水线上的东西,十分制的话,我认为,八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
先说结论:豆瓣向来偏好文艺片,对商业片不够友好;就算同样是商业片,也是推崇好莱坞商业片,对国产商业片比较苛刻。我觉得这有失偏颇。
我知道会有人说,好莱坞的商业片是国产片比不了的。那我就要问一句了,《长城》是不是好莱坞体系下打造出来的商业片?
凭心而论,《长城》不是一部出色电影。其核心情节西方人跑到中国长城上打怪兽本身就不是很立得住,中西文化杂糅带来的不伦不类和违和感太多,导致故事情节很难让观众信服。但《长城》绝非一部烂片,视效、场面、美术、道具这些环节都算尽善尽美,故事情节也并非全然让人无法接受,横向对比一下,至少比《盗墓笔记》、《九层妖塔》之流要高明多了,我认为《长城》水准在及格以上,豆瓣评分只有5.4实在是有点过了。
好笑的是,往往豆瓣看不上的国产商业大片,好莱坞倒是挺好这一口。还是拿张艺谋举例,《英雄》豆瓣评分只有6.7,只能算一般,IBDB上则高达7.9,这是非常优秀的表现了。《十面埋伏》也是如此,豆瓣5.5,接近于长城的评价,但是IMDB评分高达7.6。要是这次《长城》的IMDB也能上到7分......至于被国内骂成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豆瓣评分5.1,烂片无疑,IMDB评分则有7.0。这就比较尴尬了。
至于好莱坞商业大片在中国和北美的评价比较,以今年暑期档最具话题性的电影《魔兽》为例,烂番茄网上的评价只有38%的影评人认为值得一看,观众评分则是4.8,IMDB上评分稍好有7.0,而豆瓣评分高达7.8。这个反差未免有点大。
然后说说变形金刚系列,烂番茄对这个系列的4部作品全都恶评如潮,而在豆瓣上,《变1》评分高达8.1,作为对比,IMDB评分是7.1,至于《变4》,豆瓣评分是6.6,IMDB评分则是5.7。
就我的观感,《长城》和《变4》的总体水质是差不多的,美国观众只给到5.7分而已,哪怕豆瓣对《长城》的宽容能达到《变4》的水平,打到6.5分,那就比较客观了。
当然,要说豆瓣对所有好莱坞商业大片都宽容也不是事实。比如今年DC漫改的两部电影,尤其是《自杀小队》,豆瓣评分6.1,IMDB是6.4,比较接近。但是 基本上,一部好莱坞商业大片,豆瓣评分要高于IMDB10%,是很常见的。反过来, IMDB对中国商业片的评分往往高于豆瓣10%。
这说明了什么呢?大概“月亮还是国外的圆”这句话不仅在中国成立,对国外观众也是如此吧。
电影兼有文艺性和商业性,既被人称为“第七艺术”,同时也是大众文化消费品。文艺片和商业片其实是电影的两个方向,约莫相当于文学艺术中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一个代表雅,一个代表俗。
文艺片的目标是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以打动人心为最高标准;商业片则追求娱乐性和观赏性,以观众看得爽为最高标准。
所有电影人做梦都想达到雅俗共赏,既能让观众看得爽也能让观众看过之后有所触动,但这并不容易。想兼顾两个不同审美口味的观众群,只有极少数的例子,往往也需要一定的运气。比如姜文的《让子弹飞》获得了口碑票房的双丰收,但不要忘了,《太阳照常升起》就只收获了口碑输了票房,而试图复制《让子弹飞》奇迹的《一步之遥》弄巧成拙,两边都不讨好。姜文一向以拍片少,精品多著称,他的遭遇尚且如此,其他导演就更不要说了。
因此现实一点的考量是,要么你追求文艺性,在各大电影节斩获奖项,求个名;要么你就追求娱乐性,卖个好票房,求个利,最好别野心太大,最后名利皆失。
张艺谋之前名追求的够了,现在他不想追求名了,就想求点利了,所以他去拍商业片了。别说是他,现在中国著名的导演哪个不是去拍商业片了?肯拍文艺片的,基本都是既没有名也没有利,先准备打响名气再去求利的。
对于一部电影,最好是有两个评价方向,文艺片就以思想性作评价,商业片就以娱乐性作评价,只要二者居其一,就应该给予相应的肯定。
像豆瓣这样偏好文艺片鄙视商业片的立场,未免有失偏颇了。
标签:豆瓣,开局,张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