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百问>百科知识>赵体书法怎么练

赵体书法怎么练

2023-08-30 00:08:35 编辑:join 浏览量:622

赵体书法怎么练

赵体字非常好,个人很认可赵体字,很喜欢。因此学习赵体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学习赵体楷书一定要注意赵体楷书的特点。

赵体的特点在于它的潇洒、华美、秀丽。尤其是他的楷书,在似楷非楷之间,灵活、飞动,观赵体字,犹如遇遇萤白面书生,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很有书卷气,文人气。

但是正由于赵体楷书的自由、灵活、秀雅的这些特点,使他的书法多以行书笔意相掺杂,而且筋骨不外露,初学者很难把握其精要。尤其是对于零基础学习者来说,赵体字虽然华美、遒劲,但是初学者由于缺乏相应的楷书功底,因此比较难以驾驭。在这里给喜欢赵体字的朋友们提几点建议:

一、最好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尤其是唐楷基础。平心而论,楷书发展的高峰在唐朝,如果想要学习到楷书最为精妙的法则,唐楷最合适不过。同样的道理,魏晋时期二王的行书堪称书法史的巅峰,所以行书可以学习魏晋时期的二王,。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最擅长、体系最为成熟、艺术成就最高的书体。

好处:1、避免初学赵体字绵软无力、臃肿媚俗。

2、可以快速掌握楷书法则以及书法的筋骨。

3、快速入门赵楷,利于以后赵体书法书写水平的提高。

二、入门唐楷,在由此转入赵体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唐最好选择柳体和欧体。

理由:颜体相比于柳体和欧体字 ,与赵体风格相去甚远。再次无意贬低颜体书风,而是楷书四大家各有风格。颜体属于阳刚壮美的一类,欧赵柳风格近似,所以,在风格上,选择欧体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些问题也并非绝对,学习哪种书体都是好的,都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值得我们这代人去潜心研究,弘扬。

首先感谢邀请。

赵体楷书,乍看上去感觉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与欧柳颜好似不在一个层次,估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印象。其实,这是显然是错误的理解。因为,如果你对赵体楷书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你在练习时就不会练出它的神采。一般人练赵体,容易对其平正的一面有深入的体悟,但其险绝的一面,往往容易忽略,这也是练好赵体楷书的难点所在。产生这样的问题,山人以为,主要是审帖不深入不细致造成的。下面做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

一、赵体楷书的点画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变化多端。这一点如果不注意,我们压根就练不好赵体。

比如这个业字,其中的四个横画,各个不同,最上面的那个是逆锋,下面的是露锋。仅此还不算,下面这三横,角度多少都有细微的变化,绝不是像很多人临摩的那样,一律平行。这个书字,其变化更为明显。如果只注意它的平正的一面,显然是写不好赵体字的。很多人练习赵字,主要就死在了这里。

二、赵字结构虽然以平正为主,但也有不少险绝的地方。这一点如果没有体会,练习赵字也是只能浮在纸上,不能深入。

比如这个观字,左顾右盼,欹侧相依,穿插有度,平正中见险处,十分美观。又如这个升字,上面的日字,重心明显左倾,给人一种高山坠石的感觉,同时,下面一撇起于日字正中,但又不失重心,亦是其险绝之处。

三、赵字多无雷同,一字千面的特点也是非常明显。很多人练习赵字,往往看不到这一特点,容易程式化,把字给写死。

综上所述,史上一些大家的字,如果一看上去就感觉没什么了不起,从而在这些细节上不下工夫去钻研,你就往往只是注意某些方面,而失掉其精彩部分,也就根本不可能练好。所以,无论是练习什么字体,都一定要先审好帖,而不是去盲目练习。否则,只能是事倍而功半。很多人练习某种字体,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深入不下去,原因也在此。比如二田的欧体字,其实就是浮在表面,未能深入。因为,他们把欧体中险绝的部分给丢掉了,于是就把欧体这种如清瘦老者的字体,变成了杨贵妃式的娘娘体。

赵孟頫对近千年书法的影响应该说是最大的。首先以一人之力,把宋四家的个性分化又恢复成右军正脉,其次影响到明清书风的走向,并由董其昌接力,继续笼罩有清一代。

对赵孟頫的批评最严厉的估计是傅山了。傅山早年学赵,之后大骂其"匪人",嫌其软媚无骨。90年代读某书法刊物,陆维钊亦极不喜赵字,却在其晚年推崇或者说重新发现赵的高不可及,据说悔其早年之偏狭。

吴德旋在《初月楼论书随笔》中认为:“昔学赵者无过祝希哲,文徵仲,希哲根柢在河南,北海二家,微仲根柢在欧阳渤海。”而学赵,学欧皆可上追晋唐。钱泳和吴德旋对枝山书学渊源的看法较一致,他在《书学-赵松雪》中说:“前明如祝京兆,文衡山俱出自松雪翁。”吴,钱二人的观点实出自枝山自已,如前述中枝山有言曰: “吴兴独振国手,遍友历代,归宿晋唐,良是独步”。而从“吴兴独振国手”句,可证枝山对赵孟頫之崇敬。而枝山诚然师松雪翁,亦志在“归宿晋唐”。

翁志飞临帖一绝。此其临赵,毫发酷肖,可见赵之博大精深。

由赵或褚,上溯右军,是捷径。

当然取法乎上,当代学院派或少数书家(网友多曰丑书者),并不满足以二王姿媚为能,而是直入魏晋以前。这才更见高明。

第一,我说董接力赵,而非说是学赵。

第二,《明史》记,董赵同谥号文敏,盖并称。

第三,赵的影响力,明清诸家如邢侗,董其昌,梁谳,刘墉,康有为等笔论中都有记载,刘墉说,“松雪自当为一大宗,既或未厌人意,然究无以易之。”此就元人而论,谓鲜于、康里诸公皆非松雪之匹耳。(《初月楼论书随笔》)

// @手机用户50802236304: 傅山学赵,董其昌学赵了? 说“董其昌接力”就是胡扯! 只想告诉你不要乱吹,什么影响千年!//@员峤海参:碰到一个不懂装懂的憨货。傅山刘墉皆学赵孟頫。董其昌书论中一直与赵比较,其中很直接的一句,〈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 // @手机用户50802236304: 董书和赵书毫不相干,说董接力赵,岂不贻笑大方,为赵涂脂抹粉而已。赵书影响千年? 赵书不出元。后世见过几个学赵的学出样子的? //@员峤海参:元以后,至明清,二王一系影响力无过于董其昌,董其昌在陈振濂编著之书法史中,评为过往史中最后一位帖学大师。至清,赵董并称于世,为清代皇帝所好并及臣子以下。我说董氏接力,有问题么? // @手机用户50802236304: 说赵书“由董其昌接力”,是不懂装懂!

一一一一一(分割线)

与一串数字某网友辨,其不同意我的董接力赵,赵影响千年的说法。这无妨。恨其无知无礼。因摘《二王书系史纲》大要,证赵董承接关系及赵在二王史上的中兴之功。

在元人看来,宋人书法却是“去古已远”,于是,就有了以赵松雪为代表的元人书家对二王书法的“复兴”。赵松雪“惟于行书极得二王笔意”(陶宗仪《辍耕录》),力振南宋以来二王行书体系的衰竭气象。赵的行书在全力继承二王笔法、风韵的同时,更为儒雅飘逸,一派文人气息,使二王体系增添了新的意蕴,另外,赵松雪将草、行、楷笔法全力贯通,所作或为行楷,或为行草,或为纯行书,皆注以二王的晋人品格,大大丰富了行书的表现力。作为二王体系中的一代宗师,赵松雪的“复古”其实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其他如鲜于枢行书于二王之雄劲处精研而成,康里子山行书在二王清隽中力学而出,皆成一代大家之格。而赵体行书之笼罩整个元代书坛,则已然是二王行书体系的一种“变相”普及。“复古”为二王行书在一个时代获得生机,而“普及”则不可避免地使二王行书体系走向媚俗。

明代前期,大多行书书家仍为赵书所范围,他们借赵而窥二王,然离二王已远。至中叶后,才稍有改观,祝允明行书以赵书为源,然能追二王之淳雅,唐寅在峭侧上力图脱出赵书,文征明则着力从挺拔劲健中间接晋人,相较而言,王宠离晋“韵”最近,他的行书是赵氏书风的反叛,但骨力稍欠,加之英年早逝,未然形成影响;邢侗直学王羲之书法,温润雅淡,与董其昌并称,但终不及董其昌影响深远。

我临习赵体有两年了,自我感觉尚可。因为赵体源自二王,所以如果有临习二王书体为基础,再学赵体比较容易上手。

当然可以,关于赵楷的教学,我们近期准备了一套系列教程,叫《跟钟鸣学书法》系列讲座。课程共98集,主要包括8个基本笔画、间架结构92法,以赵孟頫的赵楷为讲解范例。该系列课程为免费课程,每周二、四、六播出,目前已经播出了3集,欢迎喜欢或正在学习毛笔书法朋友们关注。

1:书法学习中的1个中心、2个基本、5个到位

个人收藏赵体希望对每位朋友都有帮助,谢谢大家,如果可以求各位点个赞。最后祝大家每个人练习书法上有更大的进步,谢谢!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如果要从书法的长远发展来看,初学者一起手就练赵孟頫,说实话不是很合适。原因在于赵孟頫最大的长处非他人所及,就是“笔性精熟”。中国书法史上要说笔熟的书家并不在少数,但熟到他那个程度的,大概是没有第二位。史料记载赵孟頫日写万字,还有记载2~3万字的。就是万字都足够让人瞠目结舌,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结字、笔法都以笔熟为前提。初学者学赵,很容易消化不良、邯郸学步。

但是我们不反对有一些临池功底的人学赵。

今天这篇,我们只谈学赵的用笔问题。

大成书法四维:笔法、结字、章法、气韵。

毛笔与书法的关系,做点分解。

首先笔法的完成依赖于毛笔的性能。

事实上“善书者不择笔”这句话对赵体不是特别适用。因为要还原赵体快速流变的书写,我们没有很多时间去调锋和做点画形态(描字)。

笔性特别熟的老鸟,当你不准他使用种种调锋技能时,他也只能跟初学者一样去充分发挥毛笔本身特性去追赵孟頫的点画还原。

那么赵体对毛笔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1、弹性要好。

快速书写中,没有足够的弹性的毛笔,一个字没写完就已经成了“圆月弯刀”,在赵体这样的“以行为楷、以楷作行”、追求气韵通达方能表现华丽、流丽和清丽书写中,舔笔这种打断点画连贯气息的行为是最忌讳的。

2、蓄墨能力不能差。

我们做过研究,在二王行草中,往往舔一次笔大致完成字数在7个左右,孙过庭书谱在8~10,而赵孟頫在11~13。这里出现的差异体现的就是中国毛笔的发展史。

王羲之用的鼠须笔,最坚挺,蓄墨差,唐朝孙过庭时代已经开始紫毫、狼毫兼用,坚挺适中蓄墨量适中,羊毫笔的出现始于宋末元初,狼羊兼混的毛笔坚挺适中、蓄墨量大。而赵孟頫正处在这个时代,作为一线文人,有极大可能就是采用了优质的狼羊兼混的兼毫笔。

3、直接与纸面摩擦的笔锥外圈的“毛披”要柔和。

赵孟頫的点画并不缺力量感,他的结字是来自于“右军如龙,北海如象”的李邕,笔致柔润但骨力内敛。这个笔致的柔和感体现在毛笔上就是“毛披”要柔且韧,要有相当好的润泽度、光洁度的动物毛制作。

所以很大程度上,赵体所需毛笔其实与其他书体、书家和风格真有一些区别,要刚柔相济、工艺制作精细,最重要的:毛料要真实且上乘。但是事实是,出于商业考量,那些所谓品牌的毛笔不愿意为了这样一个并不大众的市场,以上好的毛料和复杂的古法工艺来制作最适合赵体的毛笔。

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卖笔的其实极少真的练书法能到比较深的,对赵体的需求只能是不视也不见。所以我们看到市面上的任何一款毛笔对于自己的书体适用说明写的长而又长,简直是无所不能包括给烧烤刷油。

所以居然偌大市场,就硬生生没有着眼于赵孟頫书体学习创作的优质毛笔存在!

书法家们用的个人定制笔当然好,400以上大元一支,学书法的能用不?不是说好“贫文富武”的吗?

100元以下的,要么压根儿不好用,用粗塑料丝号称“狼毫”(卖文房四宝撒谎赚黑钱?你真的以为“窃”不是“偷”哇?)

要么刚开始用着圆转如意、锋芒叠出,好用不过一个月就龇牙咧嘴分叉秃头,那个丑态真是没法看(最惯常是几次后就出毛病,再找老板他说你不会洗……难道洗毛笔要送SPA?)质量翻脸比翻书还快。

原因很简单,这笔里面,“尾货狼毫帮”在跟“无畏塑料丝帮”火拼呢……我们首先要确定赵体毛笔的制作密码:

1、笔核必须强韧有力且轻盈不易脱落。

北尾小狼毫当然好,但一只黄鼠狼也出不了几千根最坚挺(挺度)、最油光(耐久力)、最粗却最轻盈(圆转如意)的北尾毛。而且都产于东北,这就是“赣笔烂、湖笔差”的最根本原因。

2、笔核外部一圈叫“肚毛”,蓄墨和出锋都依赖这一部分。

传统毛笔狼毫紫毫的锋好,但蓄墨能力较差,所以我们看到魏晋时期的作品很少有浓墨重彩,不仅是因为气格高,实在也是因为笔的蓄墨能力不太行,浓墨一出再写就要重新蘸墨,效率也未免太低。

而羊毫做肚太软,难以驾驭,尤其对功力不足者。

3、毛笔的“肚毛”是主力军,笔核是中军帐。

真正摧城拔寨的先锋军团、野战部队却是毛笔最外层的“毛披”,最直接制造流滑干净线质的就是这个“毛披”部分。

那些所谓品牌毛笔之所以不适宜于赵体,是因为他们着眼于学书法市场最大的群体——颜柳风。所以原本就没用多少好料,那一点也只能用在笔核、肚毛了,否则笔会软到真的只能刷烧烤。

事实上不堪用的笔比比皆是,某宝、微某上的笔大多如此。原因虽然主要是商家用了低级别的塑料细丝,但是表现如此恶劣的原因还在于“毛披”的不靠谱。

所以好笔,笔核必须是劲健弹性,笔肚随字体不同、风格不同、书者习惯不同可以选择软硬,但必须是货真价实的好料。毛披需软顺而不逆,蓄墨能力强。东汉最出名的“韦诞笔”其实不外乎就是此等道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工业化时代真的让传统艺术好苦恼。为得好笔也不要太贵(大成写字是因为爱,因为爱而做的事情是不会拿去骗人钱的),大成寻寻觅觅将近十来年。

至于笔杆,稍讲究一小丢丢(喜欢赵体的人都不会是犀利哥,还是要在花钱少的前提下讲一点颜值的),用天然红斑竹吧,看起来跟“湘妃”差别不大,但成本其实比青竹高不了多少。不要告诉我要镶金嵌玉,黄花梨、湘妃竹什么也离我远点,毛笔不好写还不如一条咸鱼,再好看、再名贵也没毛用。

不要做什么套装,那都是用来“装”的。写字的人,一年四季就那几款笔,套不套装根本不关事。

大成找到了。

笔核用六成的北狼毫(厉害了!)、两成猪鬃(强力版来了!)、两成羊毫做衬垫调和二者,增加蓄墨和柔顺性,笔核顶部为狼毫,加健辅料下托。

毛披用北方上好的羊毫。毛披用顶级短光锋羊毫(羊毫等级32,短光锋排名第三,而吉林短光锋排名还要继续靠前),锋颖细腻,出锋飘逸。

这样,兼顾弹性、蓄墨量和线质干净流美的“赵孟頫”专用笔就产生了。

这个方案出来后,中国人没发现,被日本人发现了立马成了日本书道院生的二王书系标准笔。(大家可能没发现日本顶级书法“三笔三迹”像极了赵孟頫的线质)

然后2014年被中国书画院沈鹏研究室指名定制。好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还是拿出来给少量书友使用可好?

这就有了“大成国学堂”古法定制笔“佳想安善”——赵欧二王专用笔,价格不高,情怀很高,觉得不好用秒退,可好?您可以到某宝上面去搜索“佳想安善”。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赵孟頫的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写的是非常漂亮的,相对于唐代的楷书他的楷书少了几分法度,却多了几分的灵气和鲜活。

赵孟頫的楷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他的小楷,一种是他的大楷,他的小楷也很著名,有很浓的唐代《灵飞经》的味道,代表作品有《小楷道德经》、《汲黯传》等等,是学习小楷一定要了去练习一下的。

今天我们主要是讨论他的大楷的学习

1、他的大楷代表作品有《妙言寺记》、《胆巴碑》等,这些作品虽然是楷书,但是又很多的行书的用笔,书写非常流畅,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赵孟頫的楷书被列入楷书四大家了,相对于唐代的楷书,很有自己的特色。

2、有人说赵孟頫的楷书太俗了,不适合练习,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他的楷书很值得学习,容易写俗还是因为很多的学习者自己没有把握好尺度,如果学习之前有其它楷书的基础就更好了。

3、如果长期写唐代的楷书,赵孟頫的楷书倒是可以作为一个由楷书到行书的过渡性的字帖。

4、不管你有没有基础,我都建议你去买一本他的楷书教程,从最基础的笔画开始学起,学完教程以后再去练习原帖,这样有一个过渡,同时也更加的系统。

5、赵孟頫的楷书最好不要长写,写一两年就可以了,试试写他的行书或者王羲之的行书吧。不管你以后选择什么样的字体练习,做好都要同事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这样可以保证你的书法的最根本,即使走错了道路,还能够回头。

都是一些个人经验,不喜勿喷,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

初学书法,一般建议都是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开始,打好基础以后再学其他的。但是如果很喜欢赵体,那就直接学吧!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视频示范

颜真卿《多宝塔碑》视频示范

柳公权《玄秘塔碑》视频示范

赵孟頫《胆巴碑》视频示范

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视频示范

赵孟頫《仇锷墓志铭》视频示范

赵孟頫《妙严寺记》视频示范

赵孟頫《洛神赋》视频示范

赵孟頫《前赤壁赋》视频示范

赵孟頫《后赤壁赋》视频示范

有句广告词说的好,没有什么不可以,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当然都不是什么问题。

在中国书法的发展上,楷书在唐代的时候被完全的定义化,至此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这五种字体已经全部演变结束,唐朝人最尚法度,所以在楷书四大家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都是来自唐代,但这并不是意味着除了他们就没有可学习的范本,别忘了还有赵,赵孟頫呢。。。。。。

赵孟頫作为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简直就可以说一个人就是一个朝代的书法史,就是这么霸气。赵孟頫无论是在文学书法、国画、篆刻领域都有着非凡的成就,书法上更是擅长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由于赵孟頫在元代的名气之大,加上相比唐代要离的我们更为相近,赵孟頫大量的书法墨迹被流传了下来,对于书法的学习除了要多看原作之外,墨迹的学习还是要远远大于碑刻的借鉴,毕竟墨迹才是真正的纸面上呈现的效果,我们可以模仿的来,看到的也是最直观的表达。而碑刻在这一方面就要弱很多,因为毕竟是经过书丹之后再上石,中间的环节就使得书法作品中许多的细节的元素被无情的抹掉,所以说能够取法和看到墨迹的作品,是一条十分便利的途径。

个人建议楼主可以先多找一下赵孟頫的墨迹的作品,选择其中一种风格,然后慢慢的借鉴吸收,肯定会很有疗效的。

标签:赵体,书法

版权声明:文章由 淘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obaiwen.com/article/32727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