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百问>百科知识>央视春晚有啥看点?

央视春晚有啥看点?

2023-12-11 12:48:31 编辑:join 浏览量:570

春晚的受众是全球所有华人,随着创作环境和受众审美品位的提升,春晚创作者从未停止过对春晚的探镇好洞索与创新。春晚走过了文艺节目汇演、文化时尚追踪和新民俗传播三个阶段,在探寻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歌舞类节目

20世纪80年代:内容上主旋律歌曲是主导。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传媒机构,面临的最大任务便是如何体现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到上情下达,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20世纪80年代初期,歌舞类节目数量形式上出现歌伴舞,歌曲联唱萌芽。

20世纪90年代:在形式上出现了宏大的歌舞场面。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为晚会创作者提供了经济和技术保障,让创作者有足够的经费呈现华丽的服装,绚丽的舞美。

新千年:内容上以流行歌曲为主,出现原生态歌舞,专门为春节联欢晚会创作的歌曲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当年流行的歌曲,常常会出现台上演唱、台下大合唱的场景。

表演者也多是观众比较熟悉和喜爱的明星。在看惯了这样的节目后,一种全新的表演方式“原生态”歌舞打动了观众,来自全国各地的原生态歌手用风格各异、极具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的歌曲,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文化。

2、语言类节目

20世纪80年代:形成期,不稳定,而后相声小品热,占据大半江山。小品又称戏剧小品,是最短小的戏剧作品,融合多门类艺术形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初只是一种用来进行表演或导演基础训练的形式,目的在于通过这些不同的练习,使开始学习表演或导演的学生掌握表演或导演的最基本元素。

20世纪90年代:反映了深刻的社会主题,由形体的滑稽转为语言的幽默。相声与小品的界限模糊,两者相互学习、融合。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无论是演员表演还是主题内涵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新千年:语言类节目日趋成熟,不断追求创新。《卖拐》突破了小品中主人公的积极正面形象,第一次以反面人物作主人公。2002年,姜昆、戴志诚表演的相声《妙趣网生》将网络上的流行词语、笑话加入其中,使相声这门古老艺术更具现代性。

一些节目中滥用网络御枯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传播效果,但初次尝试,创作者、表演者力求创新的精神是不容否定的。2006年打破了语言类节目由北方人一统天下的局面,既丰富了表现形式,也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3、戏曲及其他类节目

在春晚创办初期,戏曲节目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1983年第一届春晚中,袁世海表演的《坐寨盗马》一张口便赢得满堂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戏曲本身所具有的节奏慢、唱词念白不易懂等特点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也使得戏曲节目在春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尽管创作者们也试图以更丰富的形式吸引观众的眼球,如戏曲小品、戏曲歌舞、戏曲反串等,但终究未能改变戏曲节目日渐衰落的局面。从1991年的春晚开始,戏曲节目逐渐改为联唱,每个剧种的表演没有独立的节目。

央视春晚有啥看点?

收视率

央视春晚至创办以来一直是中国年度关注度最高、收看人数最多的晚会节目。1995年春节联欢晚会曾创下96.67%的历史最高收视纪录。

根据CSM及央视公布的的春晚收视数据,21世纪以来春晚收视最高的一届为2010年虎年春晚的38.26%(全国并机直播频道收视总和)。

而春晚的收视率一直呈现“北热南冷”的态势,以2008年央视春晚为例,根据AGB尼尔森媒介研究的数据显示,相比较北方市场而袜碰言,南方地区观众则并不热衷春晚节目。

评价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评价称,中国的春晚,是全球当代文化中的精品。他在评论中表示“试想如果我们的春晚能坚持100年,点点滴滴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前行脚步,该是世界东方多么宝贵的文化瑰宝。”

作家冯骥才曾表示,“每年大家都给春晚挑毛病,但如果哪一天春晚不办了,大家一定会感到失落。”“除夕夜看春晚已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标签:央视春晚,看点

版权声明:文章由 淘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obaiwen.com/article/36993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