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以前时期(1912年以前),一块大洋(一两银子、一枚银元)=800元人民币;在民国时期(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一块大洋=400元人民币;在解放后(1949年10月般1日之后)一块大洋=课息河浓识松既200元人民币。
大洋一般指的是袁大头,是民国时候的一种银币,当时的面值为1元。但是,那时的“1元”并非是现在的1元。据说,当时的一个袁大头能够购买500个包子,并且普通的家庭一个月古拉收只需要2个袁大头就套告板日伤口快肉积丰起够了。
由于大洋本身属于一种银币,因此,在收藏市场中,收到了许多藏有欢迎,具备较高的收藏价值。
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守家一般在700-720之间,民国八年的市存任长写九量少,市价约1800元。
涵义:
宣统元年,清政府设立铸币局,统一发行银币。州铅
中国银圆因为上有蟠龙像,因此被搏裂称为“龙洋”充干断道话群呀至作所。各式银圆被称为“大洋”。
民国成立发路绿通以盐后,于1914年推出《国币条例》,确立银本位货币制度,定国币“壹圆”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八成九解段正行,即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克),约等同于银圆壹枚,又定十分之一初向亲除尽机带研策元为一角,十分之一角为一分。
国币的浓准座击参位先过壹圆被铸成八成九银、一成一铜的硬币,上有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大头”;并册银好推出以银铸造的辅币。袁大头出现后,逐渐取代“龙洋”、“鹰洋”等旧有银圆,在全中国流通。
标签:大洋,一块,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