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是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这个时候是哪个朝代了?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郭守敬是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希望对你有帮助!
郭守敬是哪个朝代的
郭守敬是中国公元十三世纪天文学家,他字若思,汉族,顺德府邢台县人,他是元朝非常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他担任过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等职位,在朝廷宣布70岁以上的人都可以告老还乡了的时候,因为他的作用非常大,就一直为朝廷做事,改善仪器和编纂历法。
郭守敬自幼就继承了祖父郭荣的家学,致力于攻研算学、天文、水利等方面的东西。他的老师也是位非常有才能的人,叫刘秉忠。后来刘秉忠被忽必烈召回,就将郭守敬引荐给了自己的好友张文谦。左丞张文谦推荐郭守敬,让他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见,这才有了机会向忽必烈陈述水利建议六条,讲完之后忽必烈非常赞同,郭守敬即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郭守敬在西夏治水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元朝很多的水利方面的问题都是郭守敬解决的。在元朝有很多的仪器都是金朝时留下了的,导致计时不准确和破损。忽必烈就让郭守敬将这些仪器进行改造。
其实他最大的贡献就是编出了《授时历》为了编历,他一直就创制和改进了高表、候极仪、简仪、浑天象、立运仪、景符、仰仪、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而且费时很久。结果在研究完成之后,现在为了纪念郭守敬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表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让这颗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不仅是这本历法,在太史令王恂去世之后,郭守敬接管太史院,有编了《推步》、《立成》、《仪象法式》等书。
郭守敬对中国的影响
虽说中国古代诞生了四大发明,也诞生了一批像郭守敬这样的科学家,但中国古代仍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体系。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是以实用主义为出发点的,目的是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非对客观世界的积极探索。比如郭守敬等科学家发明天文仪器,只是为了协助编纂《授时历》,他晚年创造的一些仪器,诸如柜风漏、屏风香漏等,都只是供皇帝祭祀和巡游所用,变成了玩物。他修建水利工程,目的也非常明确。当然了,这些工作极大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只是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讲,并不纯粹。
再说科学的传承性。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多修孔孟之道,重人文轻科学。郭守敬能够成为大科学家,除了天赋,还受他的祖父郭荣影响,郭荣爱好读书,在数学、天文等方面均有所涉猎。后来又被祖父介绍给了他的好友刘秉忠等人,是当时的大学问家。郭守敬一生从事科学事业达六十多年,成就显赫。但在他之后,元朝再找不到这方面的人才,当时郭守敬年满70却不准退休,也是朝廷无奈之举。而他发明的众多仪器和研究理论,年久失传,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没有很好的传承性。反观欧洲,许多原理至今仍在学校里传授。
但是,郭守敬的成就对中国仍然有着重大的影响,他一生投身于科学事业,善于将理论付诸实践,总结前人经验教训,但不满足现有的成果,敢于探索新事物,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均有所贡献,这些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郭守敬的主要贡献是他编制了《授时历》,它通行了360多年,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之一,除了这个郭守敬还编纂了很多天文历法著作,设计了很多仪器,成就显赫,所以郭守敬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创造的贡献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都是后人值得学习的财富。
天文学家郭守敬简介
1262年,郭守敬在老师张文谦的引荐下,做了元廷,从事水利工作,并多次参加华北水道的建设。由于业绩出色,在1265年被元世祖提拔为都水少监(水利部副部长),之后又陆续升迁都水监和工部郎中。这段时期,郭守敬对黄河中游地区的大小河渠进行了整治,农田水利和水路交通得到极大发展,深受百姓爱戴。1280年,《授时历》编制完成。1286年,郭守敬升任太史令,主持太史院的一切事务。1291年,郭守敬主持了通惠河的修建工程,不仅解决了水源问题,还在运河中设置闸坝、斗门,完成了对河水的水量和水位。
1303年,元朝规定,年满70岁的官员可以退休,但郭守敬却是例外,朝廷离不开他。元成宗死后,朝廷内部开始腐败,权力斗争日益突出,郭守敬的工作因此受到限制,晚年也几乎再无成就。1316年,为国家呕心沥血60多年的郭守敬去世,享年86岁。
郭守敬出生于1231年,他从小失去了父亲,由祖父带大,因为祖父是一个读书人,郭守敬受他的影响对数学、天文和水利等学科都有研究。在12岁的时候他拜张文谦为师,在他与祖父的教导下郭守敬进步得非常快,此后一直研究着天文、数学和水利,为中国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标签:郭守敬,朝代,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