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肥胖不仅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更可以损伤肺功能,增加呼吸相关疾病的风险。主要原因是由于腹部脂肪堆积导致腹肌被动拉伸、胸壁扩张以及膈肌收缩受到影响。此外,腹型肥胖患者上气道的直径也因受到外压而缩窄,进一步造成了呼吸困难。
除了单次呼吸阻力更大之外,有研究称腹型肥胖患者多表现为浅快呼吸。这种呼吸方法会导致气流受限甚至缺氧,促进呼吸系统疾病发展。尤其对经历手术的腹型肥胖患者来讲危害更大,他们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概率更高。
影响肺功能的因素有很多,年龄、性别、体育锻炼强度以及体位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体位是较易进行干预和改变的,且对胸壁运动、呼吸肌功能以及呼吸方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对于肺功能堪忧的腹型肥胖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和指导似乎是可以在短期内改善他们肺功能的有效手段。
那么,改变体位到底会不会改变个体的肺功能呢?有研究者就对不同体位下腹型肥胖者和非肥胖者的胸腔容积、肺功能和呼吸肌力量展开了研究。
腹型肥胖者呼吸功能更差
该研究纳入了平均年龄为28岁的20名腹型肥胖男性以及20名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腹型肥胖组身体质量指数(BMI)平均为28.92 kg/m2,健康对照组BMI为21.62 kg/m2。这两组人群除体重、腹围、皮下及内脏脂肪以及呼吸频次等与肥胖相关属性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外,在心率、氧饱和、血压等可能影响呼吸参数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研究者让两组人群分别在无背靠坐位、有背靠坐位、半卧位状态下保持5分钟,并测量个体胸壁总容积、肺功能和呼吸肌力量:胸壁总容积通过光电容体积描记术追踪受试者胸壁3D运动状态而完成,受试者肺功能则通过电子肺量计测定并记录。测定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呼气峰流速值(PEF)和补呼气量(ERV、ERV以慢肺活量法测定)。另外,受试者的呼吸肌力通过呼吸压力计来测定。
在两组人群的比对中不难发现,腹型肥胖组人群在四种体位的胸壁总容积、胸廓容积以及肺功能均明显劣于健康受试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在呼吸肌力上,尽管腹型肥胖者肌力较健康对照组更差,但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快坐起来!躺着肺功能大受影响
腹型肥胖者呼吸更困难是不争的事实,但研究者在腹型肥胖以及健康人群中均观察到,坐位状态的胸壁总容积、胸廓容积、肺功能和吸气肌力表现较卧位更好,且这一优势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研究者称,坐卧所致的参数差异可能是因为与躺卧姿势相比,坐位时腹内容物使腹壁膨胀而不影响胸腔,腹部脂肪对膈肌收缩的阻力更小,胸壁顺应性也更高所导致的。另外,从肌肉本身的机械优势来讲这一结果也并不难理解:直立位状态呼吸肌可以得到充分调动,肌力自然更强。
这也提醒我们,腹型肥胖患者尽量少卧多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风险。但腹部肥胖患者由于胸腹脂肪堆积区域增大,加之内脏脂肪丰富所致腹部内容物重量延长了膈肌纤维,直接导致的膈肌收缩能力下降。这显然不能通过改变体位而改善,因此更加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避免腹型肥胖。
别看了,为了肺更健康,赶紧站起来动一动吧。
参考文献:
Sonpeayung, R., Tantisuwat, A., Janwantanakul, P., & Thaveeratitham, P. (2019). Total and Compartmental Chest Wall Volumes, Lung Function, and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in Individuals with Abdominal Obesity: Effects of Body Positions. Journal of Obesity, 2019, 1–10.
标签:肥胖,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