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饭后剩菜打包,这已经成为大家很习惯的事情,而这个司空见惯的举动,也带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我国每年大约要消耗掉150亿个一次性餐盒,而这其中有一半不合格,一些伪劣的餐盒,甚至被冠以毒饭盒的称呼。
一次性餐盒堆积如山(资料图片)
一次性餐饮具行业存在十大隐忧问题
早在2006年9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启动了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对可降解等一次性餐具产品也公布了质量安全认证,简称“QS”认证,可是4年多过去了,一次性餐具产品的安全依然堪忧。
昨天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了涵盖一次性餐饮具的生产、销售、应用各环节的年度报告。报告中指出,“一次性餐饮具行业存在十大隐忧问题”。
这十大问题有一半涉及一次性餐饮具生产时违规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添加剂、工业原料的问题。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质监部部长段玉静指出,我国每年约有150亿只的一次性餐饮具用量。
在激烈的竞争和利益的驱使下,不法企业在利益的驱使往往使用不合格原材料,根本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她向记者们展示了市场上销售的几款纸质水杯。
段玉静:市场上看到的纸杯可能有一些它的直板纸是用回收纸来做的,这个有可能是用的垃圾纸,回首来做的纸板,另外现在纸北上面都覆上一层塑料末,这个塑料膜有可能是用回收塑料来喷涂上面去的。
还有一个它外面印刷的是含苯的油墨,这个印刷起来颜色非常的鲜亮,但是这种苯非常容易残留,一个饮用的时候对人体有危害,另外在印刷的过程当中对生产车间的工人也是有很大的危害。
北京有卫生许可证的仅十几家 过半数无营业执照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我国著名食品安全与环境问题专家董金狮教授介绍说,北京目前有一百多家生产消毒餐具的企业,有卫生许可证的仅十几家,一半以上甚至连工商营业执照都没有。
产品卫生很难保证。他指出即使是有许可证的厂家有时候为降低成本也大量使用不合格原材料。
董金狮:现在餐饮具出现的问题就是说有些企业不用食品级的原材料生产,它用的是工业级的,名是一样的,但是它的安全性能不一样。
第二个有好多企业用废塑料来什么,价格更低,但是废塑料来源很复杂,比如有些来自于化妆品盒,医疗垃圾,甚至于有些来自农药瓶,等等他们经过加工以后再做成食品容器,里面有毒有害的物质我们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
董金狮教授指出,现在有些企业仍在违规使用费食品级添加剂。
董金狮:有些企业把工业级的石蜡加到餐盒里面去,石蜡里面有多环芳烃,这个物资是个致癌物资,还有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加入工业级的滑石粉、碳酸钙,这些物质人吃的多了,容易导致胆结石、肾结石、便秘这些疾病,这些物资既可以作为工业使用,也可以作为食品级使用,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不采购食品级的,那么这样的消费者被动的使用了这些不合格的,甚至有毒有害的餐盒。
受正规企业以次充好 监管存在不少漏洞
面对当前市场上充斥的大量不合格餐饮具产品,董金狮忧虑地向记者说,国家施行了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后,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的企业获证率已经高达90%以上,但即便审核通过拿到许可证的正规企业在日常生产中也往往以次充好。
董金狮:国家发的证允许你生产了,资质有了,但是产品是不是真的像我们获资质当初保证的那样呢?
很多企业获了证以后时好时坏,给价格高我给你生产好的,给价格低我还不说我产品不合格我给你生产次的,对于市场经营者来讲,他也不知道这个餐盒好不好,只看资质,只要有报告、证书这样导致了在市场说销售的参劾合格率不到6成,大部分还是有质量问题的。
董金狮指出,由于生产源头问题,当前市场上销售的餐饮具合格率不到六成。
而对于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目前管理部门监管方面也存在着不少漏洞。
董金狮:餐饮企业买餐盒好多都是从农贸批发市场批发的,批发市场批发的时候把好盒放在面上应付检查,把不合格的餐盒放在库房里面,这样导致了工商部门监管也很困难,到了我们的餐饮企业由卫生防疫部门来监管,而卫生防疫部门只看证书不看质量,这样也导致了餐饮企业归口归在卫生防疫部门,而卫生防疫部门实际上没有监管这个能力,出了问题他们只能向工商反映,工商也不知道这个产品合格不合格,因为证是由质检总局发的,他们把这个问题还得反映给质监部门,这样一个小小的餐盒就作为了多部门监管,虽然我们叫无缝隙监管,实际上缝隙很大,所以也导致了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已经成了行业里面的老大难问题了。
(实习编辑:伍泳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文作者个人观点,与39健康网无关。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年耗,亿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