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部分几乎占据了整张试卷,针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易出现的知识点,给大家进行了考题回顾!
1.在一次以“认识肥皂”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王老师带来了肥皂和一些脏抹布,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了解肥皂的功能和特点。这种做法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常用的教学原则。常用的教学原则有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巩固性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以及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选项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选项B,循序渐进原则侧重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选项C,巩固性原则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选项D,因材施教更多体现为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题干中王老师用肥皂和脏抹布,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了解肥皂的功能和特点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而其他选项均与题干无关,故本题选A。
2.班主任通过在班会上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视频短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角色扮演法 D.实际锻炼法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道德修养法和品德评价法。
选项A,说服教育法侧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
选项B,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选项C,角色扮演法指通过让儿童扮演处境特别的求助者或其他不同于自己的社会角色,使扮演者对他人及其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
选项D,实际锻炼法则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题干中班主任在班会上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视频短片,渲染环境,以境陶情来对学生进行德育体现的是情感陶冶法,其他三种方法均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B。
3.班主任如同医生,需要对学生进行“望、闻、问、切”,这样才能因人施教,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这说明( )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建立学生档案 D.开展班会活动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的常规工作。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和操行评定。
选项A,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和研究班级群体的具体内容包括:①班级成员的基本构成;②班级群体的学业状况;③班级群体的发展状况;④班级日常行为表现。(2)了解和研究班级个体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学生的基本情况;②学生的社会关系;③学生的学业和品德状况;④学生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状况。
选项B,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选项C,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为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选项D,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题属于基本概念表述考查,题干中“望、闻、问、切”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同时了解学生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故本题选A。
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可知,如果一个学生能回答“如果宇宙爆炸会怎样?”“如果外星人入侵会怎样?”这类比较抽象的问题,那么这个孩子可能处于( )。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教育。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选项A,感知运动阶段侧重于表现出靠直观动作认识世界、获得客体永恒性等特点。
选项B,前运算阶段主要变现出自我中心、“泛灵论”、思维刻板不可逆、未获得守恒概念等特点。
选项C,具体运算阶段强调守恒性、思维可逆性、依靠具体事物和表象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等特点。
选项D,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
题目中的学生可以回答较为抽象的问题,符合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故本题选D。
5.“叶子=绿色的有脉络的植物”,这个等式中包含的学习属于( )。
A.概念学习 B.表征学习 C.命题学习 D.图示学习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类型,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可以把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选项A,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选项B,表征学习也称符号学习,是最低层次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选项C,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掌握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
选项D,此选项为无关干扰选项,故排除。
题干中,“叶子=绿色的有脉络的植物”体现了叶子的共同关键特征,故本题选A。
标签:历年试题,招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