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蔷薇科李属木本植物,小枝绿色,无毛;叶片为卵形或椭圆形,有细小的锯齿;花的香味浓,花萼常红褐色,花瓣为倒卵形,白或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熟时黄或绿白色,味酸;花期冬春;果期5到6月。梅古字作“骒”、“躲”或“某”,原字为木上有果的象形。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世界范围广泛栽培。梅是阳性树种,性喜温暖、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湿润的气候,耐寒性不强,较耐干旱和瘠薄、不耐涝,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于海拔500到2500米的山坡、山谷或疏林。梅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扦插、嫁接和播种繁殖。
《本草纲目》记载其具有清血强肝、消除疲劳、抗衰老、抗癌、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消化等药用价值。梅的应用在日本、东南亚等地区都非常普及,被作为止渴剂、消食剂和防腐剂,已被开发为梅精、梅醋、梅酒及梅丹等保健品。梅未成熟的果实味道酸甜可口,现代研究发现其含有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营养等。梅花色白雅洁,在冬末春初开花,枝干苍古,植为盆景、庭木尤富观赏价值。
想要了解更多梅, 梅植物学史, 梅形态特征, 梅分布范围, 梅繁殖方法, 梅栽培技术, 梅病虫防治, 梅下级分类, 梅主要价值, 梅植物文化, 梅科技成果的信息,请点击:梅(蔷薇科李属植物)百科
标签:梅(蔷薇科李属植物),病虫,栽培技术,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