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是桦木科榛属多年生乔木植物。榛树的树皮灰色,枝条暗灰色,无毛;叶的轮廓为矩圆形或宽倒卵形;花苞片钟状,密被柔毛;果实为坚果卵球形,与果苞近等长,顶端被长柔毛。花期4、5月,果期9月。《本草纲目》记载:“关中甚多此果。关中,秦地也。榛之从秦,盖取此意。”
榛子分布很广,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的温带均有榛树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山西、内蒙古、山东以及河南等地;多生于海拔200至1000米的山地阴坡灌丛中;耐寒,同时喜湿润的气候;喜光,充足的阳光利于榛子的生长发育和结果;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壤土、砂土、粘土及盐碱程度较低土壤均能生长。榛主要以扦插或播种繁殖的方式为主。
据《开宝本草》记载,榛子有健脾和胃,润肺止咳的功效,可用于病后体弱,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咳嗽等症。榛子中富含的油脂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有效地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榛子是木本粮食和木本油料树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自古以来,榛子的食用价值就得到广泛认可,甚至充当行军粮,据古书记载:“榛子味甘,子小如栗,军行食之当粮”。榛子还是世界上四大干果之一。
想要了解更多榛子, 榛子植物学史, 榛子形态特征, 榛子生长环境, 榛子分布范围, 榛子繁殖方法, 榛子栽培技术, 榛子下级分类, 榛子主要价值的信息,请点击:榛子(桦木科榛属植物)百科
标签:榛子(桦木科榛属植物),榛子,栽培技术,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