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在海外上线了。
海外的评价总体不错,烂番茄鲜度78%,超过同期电影《信条》。
与此同时,还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木兰”潮流。
当中最大争议的就是木兰的妆容了,网友表示:花木兰的妆容为什么这么丑?
但还是有不知真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开始了“木兰仿妆”。
他们到底是从哪里学到这样乱七八糟的妆容的?
电影里丑到哭的“额黄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木兰辞》中有提到: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这个“花黄”,就是将额头涂成黄色。
这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妆容,一直到唐朝都能看到。
壁画长年累月,可能会出现掉色等问题,所以画作不能等同于实物。
而眉心的花钿,大家就更熟悉了。
传闻在南朝宋武帝时期开始流行。
一直到如今,影视剧中也常常出现类似的造型。
至于大面积的腮红,在古代仕女画中也屡见不鲜。
从这三点来看,《花木兰》中的妆容,也是有历史根据的。
真正的鹅黄妆!
有观点认为迪士尼对中国文化只理解了皮毛,就把这些元素生搬硬套地组合在一起。
但文旅君认为,这可能是导演故意的,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木兰的时代,对女子的要求就是嫁个好人,好好的生娃就能为家族带来荣耀。木兰这样的人被称为“女巫”,母系社会之后,父权当道,有大男子主义的人看到女性独挡一面,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男性是非常不舒服的。
中国搞出了个变态的三从四德,古代陋习缠足更是从生理层面让女性陷入残疾,限制其竞争。
缠足开始的时间有夏禹、商代、春秋战国、隋、五代、宋等多种说法。有学者考证,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 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清时期缠足进入鼎盛期。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 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
西方则给某些女性冠上女巫之名,用火烧之。
1484年,教士Heinrich Kraemer与Johann Sprenger,撰写了《女巫之锤》一书,详细列举了多种识别女巫的方法,随之在欧洲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女巫审判”。
由于当时的教会势力对此非常恼火,他们认为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众生,绝容不得其他自然神力的存在。于是教会将女巫描绘成恐怖的老妖婆,骑着扫帚到处飞,诅咒、投毒、散播瘟疫的形象。被妖魔化的女巫逐渐成为众矢之的,人们把各种天灾人祸都归咎到她们身上,并在教会的教唆下残忍地屠杀女巫。那些不顺从教会的女人、异教徒、女祭司甚至许多遭嫉恨的漂亮女人都被诬告成女巫,最终往往死于非命。
中世纪的女巫审判有着非常黑暗的一面,所有被处死的“女巫”都是无辜的女性。对于女性不公平的审判可以从《女巫之锤》记叙中得知。
借由“猎杀女巫”之名,三个世纪内约有十万人被处死,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尤其集中在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地区。
电影当中木兰这个妆可能是导演故意的,媒婆也是这个妆,在我看来象征着世俗对女性的束缚,后来木兰恢复素颜长发披下来,提着把刀,大杀四方,象征解放……实话说,这个妆是真的丑,跟鬼一样。
在这里为女性的独立,勇敢,自由点赞欢呼。
整部电影想展现的是女性的自我成就,女权色彩蛮浓的,关于女权,引用知乎作者:Shiva的观点:
如果现在有女生说,凭什么非要我是处女非要我给你生孩子,我的身体我做主我想跟谁睡我就跟谁睡,睡了也不让你负责,老娘乐意,老娘想生孩子就生,生下来老娘自己养,你想让老娘生儿子,滚蛋!如果你把这叫女权,我百分之百支持,我是坚定的女权主义者。
如果现在有女生说,不行,人家虽然不是处女,但都是因为前男友太渣了,都是渣男,万一你也是渣男怎么办,所以你要有车有房,房子要写我的名字,要不然我的青春不都喂狗了,人家的青春好值钱啊,所以必须要卖个好价钱,你看你给我买的口红不到一百块,不分手留着过年吗,你今天不给我买Chanel GUCCI 我就跟你分手 你管这叫女权,我呸。
标签:妆容,花木兰,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