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
立春薯颂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还处于万物闭藏数毁郑的冬天。
扩展资料:
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在籍田仪式后聚饮,这是后世“团拜”和“贺年”的一种雏型的仪俗。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也余段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标签:立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