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8年8月17发布的最新官方资料显示:截止2016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为5885万人,湖北省的土地总面积为18.59万平方千米。
湖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地跨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6′47″,因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湖北省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全省土地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
扩展资料:
湖北省人口详情:
一、人口总量。2016年末,湖北常住人口5885万人,比上年的5851.5万人增加33.5万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70.65万人,出生率12.04‰,比上年的10.74‰上升1.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0.9万人,死亡率6.97‰,比上年的5.83‰上升1.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29.7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07‰,比上年上升0.16个千分点。
二、性别构成。2016年,湖北男性人口2997.22万人,占总人口的50.9%;女性2887.78万人,占总人口的49.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79,比上年下降0.31,人口性别结构更趋合理。2016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5,比2010年的124.09有了明显的下降,降幅达到9.59个百分点,较2015年的114.6略有下降。
三、年龄构成。湖北省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79.5万人,占总人口的15.03%;15—64岁人口为4312.5万人,占总人口的73.28%;65岁及以上人口为673.8万人,占总人口的11.45%,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
面积为18.59万平方千米,截止2017年人口为5902万人。
湖北,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因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
地处中国中部,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湖北省位居华中腹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扩展资料:
建国后湖北的人口变化:
建国60年来,湖北人口总量的变化经历了一个从自然增长到有计划发展的变化过程。
1949~1971年,由于新中国的建立,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的“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转变为“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这一时期对多生子女不但不予限制,而且城市对多生子女的困难家庭还给予经济上的补助,人口控制的具体措施尚未提出,使人口总量呈现自由盲目发展状态。
1950~1958年的9年中,全省人口由2580.94万人增加到3145.4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62.73万人,人口出生率高达30.08%;1959~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口总量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加12.5万人,人口出生率下降到23.31%。
1962~1971年,由于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及“文革”内乱的严重干扰和破坏,人口生产处于无政府状况,出生人口急剧增加。10年中,平均每年增加94.9万,人口出生率高达34.53%。
70年代后,中国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发展开始进入有计划增长时期。70年代初期,国务院提出了“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猛增的势头得到了初步控制。
1972年~1978年人口出生率降至22.35%;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政策,并在全省城乡全面推行,湖北人口增长的势头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
1979~1985年的7年内共增加人口356.0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50.87万人,人口出生率降至19.75%。1986~1990年,由于受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周期性影响,人口增长速度回升。人口总量由4930.97万人增至5439.2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01.66万人,人口出生率上升到21.6%。
1990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颁布实施后,各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计划生育工作的大气候,人口控制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1994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计生工作力度,建立了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考核责任制,严格实行计生工作“一票否决”,进一步强化了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使基层人口控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全省人口控制工作在上质量、上水平的进程中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1990~1999年,人口总量由5439.29万人增至5938.0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55.41万人。人口出生率由1990年的21.60%降至1999年的11.57%,下降10.03个千分点,降幅达46.44%。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降至1999年的5.2%。
2000年以来,我省人口控制工作纳入了正常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人口增长进入稳定的低速增长时期。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后,我省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2000~2007年,人口总量由5960万人增至607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5.71万人。
人口出生率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大幅下降后,由2000年的9.71%下降到2008年的9.21%,且多数年份稳定在8.5%左右的较低水平。
人口自然增长率也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大幅下降后,由2000年的3.70%下降到2008年的2.71%,且多数年份稳定在3%以内的较低水平。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传统模式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模式转变。
参考资料来源:
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简称鄂。湖北省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介于北纬29°05′~33°20′,东经108°21′~116°07′。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6位。截止2000年11月,全省人口6027.82万人。全省设有武汉、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樊、鄂州、荆门、孝感、黄冈、咸宁、随州12个省辖市,仙桃、天门、潜江3个省直管市,1个恩施自治州和1个神农架林区;市辖区(县级)35个,市辖县(市)63个,其中22个县级市,39个县,2个自治县。省会城市为武汉市。 湖北是中国开发较早的省份之一。京山县屈家岭文化遗址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前已有陶器制作和水稻种植;战国时,今荆州市江陵区纪南城为楚郢都遗址,亦是长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楚国曾建都于此达411年。春秋战国时大冶已有采铜冶炼。秦汉时,由于湖北接近黄河中下游地区,江陵和襄阳发展成为经济和军事重镇。南北朝时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迁,加速两湖地区的开发。唐代湖北地区稻、麦、麻、茶和蚕丝等农作物有较大发展。江陵成为中国南方经济中心。宋代江汉平原广泛挽堤围垸,使汛期漫水常淹的江汉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故元明时流行“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唐宋时,武汉即以商业著称,江夏城(今武汉市武昌)和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并列为南宋三大都会。明中后期,汉江下游和举水、倒水下游地区引种棉花,至清中期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已跃居经济作物首位,手工纺织业迅速发展,武汉成为长江、汉江沿岸和两湖地区农副产品的大集散地,汉口发展成为中国四大商业名镇之一。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由沿海侵入湖北,汉口、宜昌、沙市辟为商埠,开办工厂,在汉口等地建立制茶、烟草等加工工业。1904年京汉铁路和1918年粤汉铁路武昌至长沙段通车后,武汉成为华中最大水陆交通枢纽,内地最大港口。同时建立近代工业,有汉阳兵工厂、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武昌纺、织、丝、麻四局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 1911年10月1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举起了辛亥革命的大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北人民为了自由和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北伐战争、黄麻起义、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以及将军县——红安在中国革命史上都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1947年后,刘邓大军南下,相继在鄂北、豫南一带建立江汉、桐柏和豫南行政公署。1949年5月6日,武汉解放。
麻烦采纳,谢谢!
湖北省(鄂) 总计:地级市12 自治州1 市辖区38 县级市24 县37 自治县2 林区1 面积18万多平方千米 人口6028万
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6位去年底湖北省总人口为6016.1万人,比2003年增加14.4万人
标签:多少,湖北,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