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继承了唐朝的羁縻制度,也可以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同时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至道三年(997年),共分十五路(名称上道改为路),后析为十八路,又析为二十三路。
宋朝的行政区划设置与地方政治制度可谓重内轻外,中央高度集权。虽然避免了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地方资源狭小,也致使终宋一代受制于敌国。在都城方面,也是一个首都三个陪都。
北宋时期设有四座都城,首都是东京开封府,另外的是三座陪都,即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东京开封府
首都东京城内有四条宽阔笔直的大道,称作“御路”, 作十字形相交,分别通向外城的南薰等四正门道旁有人行道、水沟及绿化地。从大道又分出若干纵横交错的道路,多呈直角相交, 将城区划分成若干方格形称作“坊”的居民区商市则设于内城宣德门至州桥以东的潘楼街土市子及相国寺一带。
随着城市商业的发达,坊与市的界限被突破,商店多沿街设立,城东南汴河东水门沿岸的市区,竟延伸至七八里以外,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即描绘了这一市区的繁荣景况。
西京河南府
北宋时期作为西京的洛阳是全国文化中心,设有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名相大儒云集洛阳。
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宋州升格为“应天府”,取“顺应天命”之意。后于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又诏升应天府为南京,与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共为北宋陪都。
既然成为陪都,就该有个陪都的样子。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七年,建应天府为南京。宫城周二里三百一十六步(《归德府志》记载为:周二里三百六十步)。京城周回一十五里四十步。中有隔城,其东又有关城。”这个规模,比如今的明清商丘古城大了不少。
北京大名府
北京大名府又称大名府故城、旧大名府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城东北1-8公里处,现是北宋时期北京大名府遗址。以大街、鱼营(即原御营)、双台三个村为中心,东门口、南门口、铁川口(即原铁窗口)、北门口四个村为大名府故城的主要城门。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为了抵御辽国南侵而由宋仁宗钦定大名府为北京,升大名府为北宋陪都——北京大名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这么回事,汴梁,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