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则的异位心律。其特点是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发作时,病人感觉心跳得非常快,好像要跳出来似的,很难受。发作时心率每分钟150~250次,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小时,数日。有时当医生赶到,病人已终止发作了。
心慌可能是唯一的表现,但如果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史,就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的改变。多数情况下,房室旁道的存在,或房室结功能上的传导性和不应性的差异是其发生的基础。
何为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小儿常见的心律失常。儿童的心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新生儿约140次/分,1岁时约115次/分,3-4岁时约105次/分,5-10岁时约95次/分。患病时心率可高达180~300次/分,严重者可导致心功能不全、晕厥甚至危及生命。
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暂时抑制心动过速发作,但并非根治。但长期服用存在一定的毒性作用。近十余年来,射频导管消融用于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取得极好的疗效。由于其成功率高、创伤小及相对安全,已成为根治上述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心血管专家介绍,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特点是心跳突然加速,心率高达每分钟200~300次。如果反复发作,长时间会造成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除射频消融术外,无其它根治方法。尽管近年来我国对快速型心失常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技术发展很快,但儿科心律失常领域起步相对较晚,技术力量和专业知识水平远远落后于成人领域,因此为小儿实施射频消融术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禁区。
由于小儿具有血管细、心脏小等特点,为婴幼儿实施射频消融术难度高、风险大,因此需要慎重选择。对于3岁以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尽量先采取药物治疗;3岁~14岁是儿童射频消融术的最佳时机。手术中采用心内电生理的方法,寻找心脏异常传路径或异位起搏点的位置,用消融电极导管精细标测,确定靶点部位,放电消融。
射频导管消融术是通过穿刺血管,将很细的标测电极经血管送达心脏特定部位,结合心内起搏及程序刺激,判断心内异常的电传导顺序和位置,应用消融电极导管到达相应的位置,其特殊设计的导管顶端释放的射频电流能量产生的微热,对异常传导途径或兴奋点局部产生可控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术毕将导管撤出,大腿根部和左锁骨下仅有2~4个3毫米大小的伤口,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
心动过速的类型和位置不同,选择手术的年龄则不相同。同时,选择手术的年龄也与手术医师的经验密切相关,有经验的儿科手术医师可酌情将手术年龄适当放宽。
通常手术年龄应>3岁,房室结双径路则最好大于5~7岁。
右侧游离壁显性预激可将年龄适当放宽,当心动过速持续危及生命时,甚至可选择婴儿期手术。
标签: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