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一般包括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温针灸等几种艾灸的方法,其中艾炷灸又包括直接灸与间接灸。
艾灸可以刺激机体的某些穴位或某些部位,通过激发体内的经气,调整或者改善患者紊乱的生理功能,继而达到预防疾病或者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 艾炷灸:
1、直接灸:古代应用比较多,将艾绒制作成三角形、金字塔形的艾柱,直接放在人体皮肤穴位上进行艾灸。
直接灸又分为无瘢痕灸和有瘢痕灸,无瘢痕灸指在灸的过程中,医生注意掌握灸的程度,使皮肤不出现瘢痕。
如果艾灸程度比较重,局部出现瘢痕,则称为瘢痕灸。
部分病症可能还要做到发泡灸,就是让皮肤有轻微的灼伤。
其中瘢痕灸和发泡灸的患者可能在艾灸的过程中,皮肤灼伤、灼痛感觉比较明显。直接灸可能会导致局部瘢痕、发泡,导致患者局部皮肤出现感染;
2、间接灸:不把艾柱直接放在人体皮肤穴位上,而是在中间放一个间隔物质,把间隔物质放在皮肤穴位上,比如常用隔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隔蒜灸等隔物灸。
其中隔姜灸中的姜有宣发、宣散的作用,可以散寒祛表、通经活络,一般对于呕吐、腹痛、泄泻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二、艾条灸:
又称为艾卷灸,是现代社会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艾灸方式,将艾柱制成艾条,通过点燃艾条艾灸穴位,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的是温和灸、回旋灸等方式。
温和灸一般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无灼痛为宜,回旋灸由近及远进行螺旋式施灸,一般以患者局部出现红晕为宜。
三、艾盒灸:
把艾条放在艾盒中,然后把艾盒放在局部穴位上进行艾灸。
艾盒灸一般手法比较温和,温度比较稳定,可以增加艾灸面积,促进血液循环,一般不会烫伤皮肤。
四、温针灸:
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针刺后在针尾点燃艾灸,将热气通过针传至体内,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脉。
艾灸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多,如果患者对艾草过敏,应提前告知医生。
艾灸过程中要注意制动,避免乱动,防止艾火烧伤皮肤。
同时艾灸后需注意保暖,避免寒气进入毛孔,导致患者易感风寒,出现头痛等症状。
面部、关节、乳头以及大血管走行处,建议避免进行艾灸。
标签:艾灸,灸法,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