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释义
真诚的人,能做到十分的诚心,能打动别人,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二、出处
《庄子·渔父》
三、原文
《庄子.渔父》: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四、译文
真诚的人,能做到十分的诚心,能打动别人,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所以,假意哭泣的人虽然外表悲痛实际并不哀伤,假意发怒的人实际并不威严,假意亲厚的人实际并不和善。真的悲痛,没有哭声也哀伤,真的恼怒,不曾发作也威严,真的亲厚,尚未发笑也和悦。自然的真性存在于内心,这就是看重真情本性的原因。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渔父”为一捕鱼的老人,这里用作篇名。篇文通过“渔父”对孔子的批评,指斥儒家的思想,并借此阐述了“持守其真”、还归自然的主张。
本篇历来也多有指责,认为是伪作,但本篇的思想跟庄子一贯的主张还是有相通之处,对儒家的指责不如《胠箧》、《盗跖》那么直接、激烈,守真和受于天的思想也与内篇的观点相一致,而且渔父本身就是一隐道者的形象,因而仍应看作是庄派学说的后学之作。
二、作者介绍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作品被编入《庄子》一书。《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而今本《庄子》仅三十三篇六万五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标签:真者,精不诚,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