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百问>生活百科>表现手法及作用

表现手法及作用

2023-06-11 09:34:08 编辑:join 浏览量:598

表现手法及作用

表现手法及作用

在语文表达中,表现手法有很多,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表现手法及作用,希望对您有帮助。

常见的写作及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夸张、拟人、讽刺、象征、托物言志、对比、以小见大、衬托(正衬、反衬)、烘托、设置悬念、借物喻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接(间接)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运用典故、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情景交融,自然地流露出作者情感,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印象深刻,使行文有波澜。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作用——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类: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内涵丰富,意境优美。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

1。 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巧设悬念、正反对比等。

2。 常见表现手法定义:

(1) 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惑相反、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的叫正衬,拥有差别的 反面的事物作陪衬的,叫反衬。

(2) 对比: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手法。

(3) 象征:文章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方法(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为象征。

(4) 欲扬先抑:它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5) 讽刺夸张: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情况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腐朽的人或事,用讽刺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

(6)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抱负和志趣,即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其中“托”为借、假托的意思,文章往往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7) 借景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书法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的写作手法。即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1. 判断出文章的表现手法及阐述表现手法的作用。常见题型为“本文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2. 对象征意义的揭示。常见题型为“某事物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表现手法的判断参见前面所讲的各种表现手法的定义。作用的阐释方法如下:

(1) 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人物或事物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特征、性格、思想感情等。

(2) 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 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4) 讽刺夸张:是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夸张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 欲扬先抑:先贬义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6)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标签:表现手法,作用

版权声明:文章由 淘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obaiwen.com/life/14510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