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李开复暌别17个月之后,推出了自己的新书《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讲述他自2013年9月得知罹患淋巴癌以来治疗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和心路历程以及死亡线上回来的人生思考。与此同时,高晓松导演的同名纪录片“筑梦者之李开复——《向死而生》”也在同一天通过各大视频网站首映,评论称,“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一次关于生命的顿悟,一次关于灵魂的对话,一部让你感悟人生、参透生命的心灵佳作。” 靠近死神抗癌17个月绝望与希望并存 身为知名IT投资企业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26岁就被全美计算机科学排名第一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破格授予教职;之后投效苹果、微软、谷歌三家引领世界科技的公司,担任华人最高层的职务,被誉为“青年导师”、“创业教父”,还曾获选美国《时代杂志》年度百大风云人物。 2013年9月,在李开复先生52岁生日之前,被查出患有淋巴癌,一度退出公众视野。在著名企业家郭台铭的建议下,回到台湾接受治疗,被迫补修死亡学分。当被医生判定为“淋巴癌第四期,腹部有二十几个肿瘤,情况不乐观……”时,他的心情就像生死哲学大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指出的,反反复复徘徊在“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的情绪中。 尽管生病的噩耗使得李开复悲愁莫名,但他决定要奋力一搏,自己研究病情,尝试五花八门的另类疗法,认真研究治疗淋巴癌的学术文章,开始接受化学治疗。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痛不堪言的身体风暴,期望有平常人之健康生活而不可得时,家人无尽的爱,让他懂得分辨真正有意义、值得奋力去追求的目标,同时,他也开始思考过往的盲点。李开复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称:“我所追求的‘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本质上并没有错,但是多年来,名利的浮涨让我不知不觉间偏离了轴心,以致迷眩其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不自知。” 经过17个月艰苦的治疗过程和与药物副作用的对抗,李开复先生病情好转,现身北京。他在书中感叹,“跨过死荫的幽谷,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实地体验到健康的可贵。”尽管医嘱每周只能工作2—3天,但他还是尽量接受与媒体的见面、开创业者Party,与外界分享病中的点滴。正如柳传志先生的推荐所言,“相信不仅会对所有人的健康生活有所启发,对创业创新的年轻人更是一种如何面对坎坷的激励。” 癌症为师重新拥抱世界 在新作《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中,李开复以楔子“噩耗”开篇,“绝症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不接受这种判决!”在高晓松执导的同一主题的纪录片预告片中,他双手合十祷告、神色肃穆地眺望窗外、孤独地在沙滩上漫步,即便是与女儿相拥也面带愁容。影片色调灰暗,透出令人无法参透的神秘感。 当癌症突如其来降临,骤然面对死亡的考验,始终执着于“最大化影响力”、“世界因我不同”的李开复感到十分痛苦,百思不得其解,特地到佛光山问教于星云大师,一番对谈之后使李开复看到了其多年的信念中存在的盲点,与自己展开一场关于灵魂的对话,由此感悟人生、参透生命,不再用量化的思维计算每件事的“价值”和“意义”。 病魔没有让李开复屈服,他从容的和自己竞赛,反而在生病的一年中,看到了人生平时无法看到和体会到的哲理。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多的认识,在生命进程中的危难一刻,找回了许多过去因工作太忙而忽略了的生活乐趣,重温了朋友、亲人与社会共同关注的生命中的爱,也有缘重新拥抱了整个世界。 著名企业家任志强在推荐序中回忆自己以意志力度过艰难的牢狱之灾,对李开复先生面对身体上的“死亡考验”深表钦佩,他坦言“我们都是生活中有过各种复杂经历的人,每个人都因经历的不同,而对生的意义理解不同,也因此有了相似的感觉”,并趣言书中“满满的一锅‘鸡汤’让人真是‘醉’了。” 李开复先生表示,“如果不是癌症,我可能会循着过去的惯性继续走下去,也许我可以获取更优渥的名利地位、创造更多成功的故事,如今,癌症把我硬生生推倒,这场生死大病开启了我的智慧,我依旧会尽力投身工作,让世界更好;但我也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该怎么过才是最圆满的。” 感悟生死边缘:补休七个死亡学分 在当天的发布会现场,李开复感慨的说,“我工作的时候总是非常热爱我的工作,但从来没有想到当面临死亡的时候我心中闪过的每一个思念都和我的工作丝毫没有关系。有一位护士看过很多病人,得到最大结论是大部分的临终病人最大遗憾是没有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足够的时间。而从来没有一个临终病人是后悔自己的事业没有达到巅峰。这样一个道理,难道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到临死才能想到吗?” 他把自己的这些感悟归纳为补休的七个死亡学分:第一个学分,就是健康无价。“我在平时的生活里热爱美食,不爱睡觉,每天晚上回来急回邮箱,真正生病以后才深深体会到,健康失去了就是什么都是没有了。”年轻人该在保障睡眠、压力、运动、饮食四点达到及格的前提下,去拼搏工作; 第二个学分,一切的事务都是有他的理由。就像把灾难当成因而非果,当成学习机会。第三个学分,是要珍惜缘分,学会感恩和爱。第四个学分,是要学会如何生活,活在当下。第五个学分,避免一些诱惑,我虽然认为自己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过度追求名声让我的中心轴走偏了。第六个学分,人人平等,善待每一个人。李开复说,“我得了癌症发的第一条微博: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等我慢慢觉醒以后,发现在任何事物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凭什么来说这个人是普通人,这个人不怎么样,这个企业不会成功?” 第7个学分,人生到底是为什么?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死去离开这个世界,如果这一生是来体验是来学习来提升,我相信也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这样整个世界整个群体都是变得更加正向。 延伸阅读:淋巴癌是什么癌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在亚洲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率远高于霍奇金氏病,大约为9:1,由于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所以一般谈到淋巴瘤就是指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类原则,非霍奇金淋巴瘤细就可分为约30余种亚型,有的病情进展较慢,有的则来势凶猛,并且不同亚型治疗方法并不一样。所以李钰可能非常不幸的遇到了来势凶猛的高危淋巴瘤,因为对于早期低危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可以做到治愈。 淋巴瘤的发病率增长速度快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肿瘤,多发于淋巴结和/或结外淋巴组织。淋巴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全世界患者有450万以上,是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 恶性淋巴瘤有两种,一种叫霍奇金淋巴瘤,还有一种叫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比较平稳,某些地区发病率还有些下降,但是临床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是持续增加的,不光在中国,在整个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是这样。 目前,全球平均每9分钟就有1个新发病人。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增患者约2.5万人,死亡人数近2万,淋巴瘤的威胁正在迅速显现。上海有资料表明,每年淋巴瘤发病率的上升率大概4%。在我国,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男性占第9位,女性占第10位。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高发年龄为45~60岁。 为何淋巴癌常见于年轻、壮年的这段年龄 从很小的儿童到很大年龄的老人都可以发生淋巴系统的肿瘤,因为淋巴系统是人很重要的免疫器官,20岁--40岁是人的青壮年时期,淋巴系统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出现肿瘤的病人相对就比较多。 淋巴癌的早期症状 1、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出现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为淋巴癌的早期信号。淋巴癌的早期症状主要为颈、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出现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占60~80%,腋窝占6~20%,腹股沟6~10%。肿大的淋巴结呈进行性、无痛性、硬,多数可推动,淋巴癌的疾病在早期彼此不粘连,晚期则可能融合,抗炎、抗结核治疗无效。 2、淋巴癌的早期症状伴随浅表淋巴结肿大,可见低热、乏力。热型多不规则,多年38—39C之间,部分淋巴癌患者可呈持续高热,也可能间歇低热,少数有周期热。 3、何杰金氏病(淋巴网状细胞肉瘤),常以不规则发热为早期先兆,并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有一种淋巴恶性肿瘤,早期质软,可活动无痛,应引起注意。 4、瘙痒常为何杰金氏病的独特信号。淋巴癌的早期症状可有局部或全身瘙痒之异,全身性瘙痒多出现于纵膈或腹部有病变。 淋巴癌可以活多久 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与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紧密相关,淋巴细胞为主型预后最好,5年生存率为94.3%;而淋巴细胞耗竭型最差,5年生存率仅27.4%;结节硬化及混合细胞型在两者之间。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期,Ⅰ期5年生存率为92.5%,Ⅱ期86.3%,Ⅲ期69.5%,Ⅳ期为31.9%;有全身症状较无全身症状为差。儿童及老年预后一般比中青年为差;女性治疗后较男性为好。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病理类型和分期同样重要。弥漫性淋巴细胞分化好者,6年生存率为61%;弥漫性淋巴细胞分化差者,6年生存率为42%;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4年生存率仅为30%。有无全身症状对预后影响较HL小。低恶性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程相对缓和,但缺乏有效根治方法,所以呈慢性过程而伴多次复发,也有因转化至其他类型,对化疗产生耐药而致死亡。但低度恶性组如发现较早,经合理治疗可有5~10年甚至更长存活期。部分高度恶性淋巴瘤对放化疗敏感,经合理治疗,生存期也能够得到明显延长。
标签:淋巴癌,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