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百问>生活百科>关于“过年”的民俗典故传说

关于“过年”的民俗典故传说

2023-07-13 02:34:15 编辑:join 浏览量:618

关于“过年”的民俗典故传说

金牛贺岁

玉鼠回宫

丰稔黄牛志

富强赤子心

牛年意顺展宏图

盛世运通兴伟业

2021年是辛丑年,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组合成农历甲子年,象1901年(1901年7月25日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定《辛丑条约》)、1961年等。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春节是中国一年中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春节积淀着最为深厚的民族心理,是具有最丰富的文化意义的民间节日。

关于民间大年的传说

传说一:“年”是稔的初文,早在古代的字书上,民间把“年”放在禾部里,寓指谷禾丰稔之意。

传说二:民间百姓把年称为春节是近代以来的事情。数千年以来,中国历法进行过多次变革,但是一直采用农历,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后才开始采用公历。为了区别公历和农历,又因农历新年在立春前后,所以才把农历新年叫做春节。

传说三:古人把岁首安排在寒冷的日子里,正是秋收冬藏与春耕夏耘之间,农闲时光,养精蓄锐,以待来年投入旺盛体力劳动。

传说四:传说“年”是一个生性凶残的庞然怪物,俗话讲:年怕声响,以爆驱之。”所谓过年,就是要驱赶这个怪物,祈求平安吉祥。

传说五:早在神农氏的时候已经有了所谓“索鬼神而祭祀”。年是一个有形的鬼,过年就是驱鬼保平安。这就是雏形的春节文化,也是年文化的一种,更是鬼文化的初型。《民俗博物馆学刊》1996年第一期里记载:春节是一个人节,同时也是一个鬼节。

祝福谢大年

在民间一般都是从腊月十五日起,掸扫房屋,粉刷冲洗,清洗家具,里外打扫干净,叫作“掸尘”。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鹅,买鱼买肉,置办年货。民间祝福时祭祀供神像,江南许多地方俗称“祝福菩萨”。

贴“福”字的来历:相传有一年除夕,姜太公的老婆要姜太公封她为神。姜太公说:“你嫁到我家,害我穷了一辈子,所以不封你。如果你一定要讨封,就封你当穷神!”姜妻很懊丧地问:“封我当穷神,叫我到什么地方去啊!”姜太公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就是了。”这件事传开后,老百姓为了避穷神,就纷纷在大门上贴上“福”字以求富贵平安。

“福到了”来历:“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有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房门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

为此,恭亲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他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事后,倒贴“福字”就由达官府弟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祝福样式

周作人在他的《鲁迅的故家》中讲,祝福的日子选定以后,在这一天凌晨起床煮烧福礼。到拂晓之前搬出两张八仙桌,也有用四张的,视桌面木纹横于堂屋前,到了夜里祭祀时,端上五牲福礼或三牲福礼。福礼比如有鸡鹅、元宝肉、猪头或鱼肉等。福礼装在红漆的木桶盘内,福礼上插着许多筷子,旁边还备有一把厨刀,用蒸熟的一碗血附带作拱,用来表示全鸡全鹅褔礼丰盛。

福礼中间还须有一盘豆腐,一碟盐巴,数块年糕,一串粽子,外加三盅茶六盅酒。民间福礼摆法比较讲究,比如鸡鹅要跪着放,礼头朝向褔神。一尾活鲤鱼要用纸贴住睛,这是取了鲤鱼跳龙门意思。祭神开始先要点燃香烛,贫民用木制烛台,富家用铜锡铸品。祝福的日子,一般在腊月二十夜至三十日之间,但不得越过立春。

过年饺子

1、更岁饺子,中国北方民间,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时再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之意。大年里面,三十除夕吃饺子,正月初一还吃饺子。

2、蒙语扁食:元朝称饺子为“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

3、祛寒娇耳:饺子原名“娇耳”,是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这年冬至这一天,家乡白河岸边伤寒流行,老百姓冻烂耳朵,张让人架起大锅用羊肉加辣椒和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成“祛寒娇耳汤”,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治愈了冻伤。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照娇耳汤做过年食物,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

4、饺,点心,《清稗类钞》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时被当作点心。

5、“滚蛋包”,有些地方管饺子叫“滚蛋包”,也把过年的第一顿煮饺子称为“滚蛋包”。过年当中,老百姓尤其是穷人第一顿饭,一定要忌吃水饺。

6、“角子”与饺子,据考证,它由南北朝时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期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

7、饺子别名馄饨:依据三国魏人张揖著《广雅》记载,当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一种食品,到了南北朝,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那时饺子煮熟以后,和饺子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

8、饺子馅文化:饺子包成元宝状,馅里放糖果、铜钱、花生、枣栗、干果之类都有意。象芹菜馅—“勒财饺”、韭菜馅—"久财饺”、白菜馅—“百财饺”……

明代时期出现的民间饺子宴108种,分煮饺、蒸饺、煎饺、炸饺、烤酥饺五大类。

除夕三十年夜饭

年夜饭是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祭祀活动中延伸出来的,《尔雅.释天》中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年夜饭成了中国人对丰收的庆贺方式。年夜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萝卜俗称菜头:祝愿好彩头。龙虾、鲍鱼“烈火烹油”寓家运兴旺。

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北方包饺子吃谐音取“更岁交子”,南方吃元宵、年糕和鱼取全家团圆甜蜜之意,年糕寓“年年高”,鱼寓“年年有余”。

在北方年夜饭,讲究八大碗(炖菜为主,如炖肘子、红烧肉、肥腰肠、腰花、肉丸子等)或十几个盘子以炒为主。主食是饺子或黄糕。吃饺子前祭祖宗、吃饭时敬长辈酒,小孩子分别在堂屋跪着给老人作揖、磕头,并祝福老人身体健康,这时老人笑容满面掏给小孩压岁钱。

在南方年夜饭通常叫做“吃团年饭”。杭州、苏州、上海等地,蛋角是少不了的,它象征着元宝。一般要有十碗菜,其中有几样特色菜,如藕脯,寓意偶偶凑凑,即偶然又凑巧,取逢凶化吉之意。一碗猪头肉、一碗酱蛋烧肉,蛋一定每人一只,寓意子孙万代。绝对不能少的一碗胖头鱼,端上之后不能吃鱼头鱼尾,意思是有头有尾,屠苏酒是必尝的。

台湾民间吃年夜饭叫“围炉”,全家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旁的,各样菜都得吃点,平日不喝酒的也要喝上一口。每一样菜都是有意思的,鱼圆丸子:象征团圆,金鸡的鸡在台湾语里谐音家,表明食鸡起家,蚶解作胖,吃蚶取意发财发福。末道菜通常是鱼,不吃完或一口不吃,意思是年年有余,吉庆有余。《晏子春秋》提到当时古老礼俗“吃鱼不要翻过面”。

新年托福压岁钱

钱镇邪:大年三十这一天有三样事情最讲究,第一吃饺子。第二守年夜。第三压岁钱。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每年除夕夜里出来,专门摸熟睡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在除夕通宵亮灯不睡,也叫“守祟”。

在大年除夕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成了“压岁钱”。

“压腰钱”,从前民间给孩子压岁的铜币成串,常常拴在孩子腰间,所以这个压岁的物件又被叫做“压腰钱”。压岁压双不压单,假如孩子压岁遇了单数,就把单数压岁钱包成一包,用大红纸叠成飞行物,比如鹤形或燕子,放在孩子的上衣口袋里,叫做“红包”。

春节对联喜盈门

家家户户挂桃符,贴上威武门神和大红对联,门神指秦琼和尉迟恭,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梦里听到鬼魂呼号,天明告诉群臣,开国大将和尉迟恭全副披持,仗剑执锏侍立门旁,这一夜唐太宗再没有梦见鬼魂。

之后,唐太宗便命人画出他俩的像,悬挂宫门口称做“门神”,后来民间仿效,在春节时贴门神以镇邪恶。除了贴门神,就贴年画,天津杨柳青、广东佛山等。

早在春秋战国时,便有“户悬桃符”的记载。依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后孟昶嫌学士用词欠佳,便亲自命笔题写: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大概应当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了。

春联由木板改用纸张始于宋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春联,建都南京后,传旨各个公卿士庶家必须贴春联,见一家阉猪的屠门不贴春联,欣然命题作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联意幽默新奇。

除夕忌

从前阴历以十二月三十日为除夕,认为这一天是上界神仙鬼怪下界之日。因此这一天要禁祀,敬鬼神,禁忌繁多。比如忌说鬼、死、杀等等不吉利字眼,忌讳打碎碗碟,忌恶声骂人说话,忌随地大小便和泼污水,忌将酒、灯油搁地上等。如果小孩子犯了禁忌,家长应当唤以“童子无忌,越打越发”等语,及时补救。

节日禁忌

正月初一,禁忌繁多。吃年饭时,有鱼又忌全部吃光,吃带骨头的食物忌说“骨头”。正月初一忌动刀斧剪,忌挑水,下地干活,借火种,讨债,购物,针线活,杀生,啼哭,忌说一切不吉利的话,凡是“破”、“坏”、“死”、“光”、“鬼”、“输”、“穷”、“完”、“了”、“背时”、“病”等一切字眼都要尽量避免,此外还忌讳扫地,扫一了也不能把垃圾倒掉,认为会把财气扫掉。

比较忌讳条凳倒地,因为人死了才会停柩在两条长凳上的,风俗有“出殡时候抬起棺材,踢倒条凳才会起步”。有些地方在大年初一早晨,家长要用干净草纸揩一揩小孩子的嘴巴,意思是小孩子即使说了不好的字眼,也全当是“放屁”不算犯忌。

另外,正月为鸡,正月不杀鸡,正月十六为“耗磨日”,这一日忌讳开仓。

民俗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本土文化的标志。

(作者:郝守杰系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

标签:典故,民俗,过年

版权声明:文章由 淘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obaiwen.com/life/20317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