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这句话在李鸿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翁同龢是怎么坑的李鸿章?二人有何恩怨?且听我细细道来。
李鸿章首次出手,得罪其弟翁同书
翁同书是翁同龢的弟弟,也是咸丰皇帝老师翁心存的儿子,当时出任安徽巡抚,因为处事不当,引起民愤,再加上弃城而逃,曾国藩觉得这样的官吏不应该出现在朝廷,于是决定管管这档子事。可是翁同书的父亲翁心存是咸丰的老师,在文宗面前极受信任,况且门生遍布朝廷,曾国藩心想如何才能让咸丰皇帝处理这事,并且堵住大臣们的嘴。
李鸿章
回到府中,曾国藩就让幕府中的文章高手起草,结果发现这奏文写的不好,于是自己写,结果还是认为不行,最后叫上了李鸿章,让李鸿章写写看。李鸿章写道:“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此时李鸿章还是个小小的幕僚,曾国藩一看,认为此文正气凛然,还暗含杀机,可以说既让文宗无法庇护又可以堵住大臣的嘴。奏文被文宗看了之后,文宗不得不将翁同书拿下,之后发配新疆。
翁同龢
李鸿章是初显谋略才华,但是却得罪了翁同书的弟弟翁同龢,可谓是自己一生的强敌,翁同龢之后处处与李鸿章作对,凡是李鸿章的事情,翁同龢一律反对,但是奈何自己无论是谋略还是智慧以及才能都不如李鸿章,最后没办法,既然不能直接坑李鸿章,那就坑他精心打造的北洋水师。
北洋舰队粮饷与军火被断,甲午海战大败
北洋水师可以说是大清命运的保命符,北洋水师的强弱直接影响清朝的强弱,可是北洋水师需要用大量的银两去维持,当时李鸿章主管水师,而翁同龢主管户部。
任何一支部队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已经算是常识。可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每次申请银两时都被驳回,翁同龢的说词是没有钱,回答得直接干脆。这可把李鸿章坑苦了,这个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北洋水师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之后,就再也没买过一艘军舰。
北洋舰队
李鸿章没办法,北洋水师得不到优化,反倒落后,就在甲午海战爆发前夕,李鸿章决定求和,因为他深知北洋水师现如今的状况,可是翁同龢却不分主次,置国家安全于不顾,不给资金却又主张开战,他简单地认为北洋水师失败了李鸿章也就失败了。
翁同龢认为这是唯一一次能彻底搞垮李鸿章得机会,怎么会轻易放过,最后可想而知,甲午最终战败,这是翁同龢和李鸿章之间的争斗所导致的,战败之后,面对日本要求的战争赔款,清政府除了割地,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这也是李鸿章的建议,可是翁同龢还要坑他,非说要么重新开战,割地求和绝不可能,李鸿章知道即使再开战也是输,到时候赔款割地更多,还会又更多的人伤亡,一气之下表示让翁同龢去谈判。听到这话,翁同龢赶紧把皮球踢给了李鸿章。这下又坑了李鸿章一把,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当时朝廷分两派,一派是以慈禧为首,另一派是以清德宗为首。最后李鸿章去慈禧那说,这事翁同龢也有责任,干脆一起去谈判吧。
晚清李鸿章和翁同龢的斗争可以说已经影响了国家的命运,正因为翁同龢占据着财政位置,李鸿章才会被坑,因为李鸿章需要银两,可翁同龢就是不给,也不是不给,只说没钱,就算出资也相当少,从北洋水师的落后就能看出。
就这样,李鸿章被翁同龢坑了一辈子,只是这被坑的代价不是李鸿章去偿还,而是整个国家整个人民。
标签:李鸿章,恩怨,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