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功名前程而离乡远行,遍访名师或“游山玩水”
如韩愈、柳宗元、苏禅岁轼羡配、王安石等“唐宋八大家”,均有丰富的远游经历。
南宋诗人巩丰《送汤麟之秀才往汉东从徐省元教授学诗》,描绘了古代学子远行求学的心态和不易:“士游乡校间,如舟试津浦;所见小溪山,未见大岛屿;一旦远游学,如舟涉江湖……”
负笈游学:背着书箱,去外地求学。形容不知劳苦的求知态度。笈:书箱;游学:到外地求学。
古代游学人物:
古代游学标志性人物是先秦时的孔子,可以说孔子开了中国游学风气之先。据《史记·孔兄袭指子世家》,孔子周游各诸侯国长达14年之久,一生遍及卫、陈、鲁、宋、郑、蔡、楚诸国,现在好多地方都有孔子遗迹,就是这个原因。
不只孔子,先秦时期的“子”级人物无一不是“游”出来的,墨子、庄子、孙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全都是著名“游士”。
到汉魏时,读书人游学之风更为盛行。
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人物是二十四史之首《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20岁即开始远游各地名山大川,从当时的京城长安出发,出武关(今陕西商县东),经南阳,在南郡(湖北江陵)渡江,抵达长沙,来到屈原自尽的汨罗江江边,凭吊诗人……历时数年,司马迁把大半个中国都“游”了。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古人是如何“游学”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负笈游学
标签:负笈,游学,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