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三让徐州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桥段,虽然没有三让这么夸张,但历史上也确有其事。
陶谦是丹阳人,188年出任徐州刺史,因为陶谦不是本地人,他也需要依靠徐州当地豪强,所以猛纤谈徐州有两大实力,一是以陈登为首的地方豪强,另一个就是陶谦的亲信~掌管兵权的曹竖游豹。虽然有两股势力,但是大权基本在陶谦手里。
本来平静的徐州被一件突发事件打破了。那就是曹操的父亲在路过徐州突然遇害了,这个事件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曹操就认定是陶谦的责任,于是,193年,时任衮州牧的曹操发兵攻打陶谦,由于陶谦当时有公孙瓒和袁术等盟友助阵,所以曹操无功而返。第二年,曹操再次攻打徐州,而此时的陶谦已病入膏肓,大限将至,他必须把徐州交给一个合适的人手里,再三斟酌后,他将徐州让给了一个外来者刘备。
那么,陶谦为何会选择刘备呢?真的只是因为刘备民声好?当然不是,请听分析。
公孙瓒远在幽州,而且当时的形势,公孙瓒无暇顾及徐州。那么袁术呢?袁术更不行。因为陈登和曹豹就不愿意!袁术实力太强,陈登怕袁术接手以后会损害他地方豪强的利益,曹豹也怕自己手上的丹阳军压制不住强大的袁术,所以袁术也排除了。
剩下能接手徐州的只有刘备了。对于曹豹而言,刘备当时实力的没有他自己强大,自己手握兵权,刘备想要有所作为,最终还要他手中的丹阳军。而对于陈登来说,实力不强的刘备也需要地方豪强的支持,刘备最终会找他这个地方代表合作。所以刘备接手徐州,符合大家的利益。
所以,陶谦三让徐州跟刘备的身份和名声关系不大,他能最终接手徐州是陈登和曹豹等人平衡利益的结果。乱世之中名声值几个钱,利益永远是硬道理!
标签:陶谦,刘备,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