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是‘’两个熊孩子惹的祸‘’,如何会引发七个国家共同发动叛乱?那么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两个熊孩子,一个是吴王刘濞的吴国太子,另一个是汉文帝的皇太子刘启,也就是后面的汉景帝,吴王太子进京朝见,陪皇太子刘启一起下棋,结果两人发争执,皇太子刘启拿起棋盘砸向吴王太子,一下子把吴王太子砸死了。
这下子事情闹大了,汉文帝就派人把吴王太子尸体送回吴国,结果吴王非常生气,又把尸体送回长安,并且托病不再来长安朝拜。
吴王仅仅因为死了一个儿子,而联合七国发生叛乱,显然是不可能,问题的真正根源在于分封制。
高祖刘邦在打天下时,迫于形势所需,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又先后除去六个,并加封了9个同姓诸侯王,在汉初,因为血缘关系亲近,倒也相安无事。
由于时间的发展,诸侯国的实力越来越强,而血缘关系越来越远。吴王刘濞所在的封国,由于盛产铜矿和盐,越来越富裕,而且刘濞采取了一些措施恩惠百姓,吴国老百姓全部免税,士兵服役发工资,其它地方逃到吴国的罪犯一律免罪,得到吴国百姓支持。
汉景帝即位后,采纳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建议,因为诸侯王的过错,先后削去吴王两个郡,楚王一个郡,赵王一个郡,胶西王六个县。
由于削藩强硬,侵犯了诸侯国的利益,诸侯国都害怕汉朝政府无止境地削藩,于是吴、楚、赵、胶东、淄川、济南、胶西七个诸侯国联合起来对抗汉朝,发动叛乱。
七国之乱的根源在于分封制,归根到底还是权力与利益的重新分配,而诸候国有实力与汉朝对抗,才会起兵反叛,至于‘’两个熊孩子惹的祸‘’,连表面原因都算不上,仅仅是一个插曲,即使没有这件事,仍然会有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两个熊孩子的惹的祸”这种话很明显是某些标题党对历史一知半解,为了吸引人眼球而起的标题,作为史学大家的司马迁绝不会把七国之乱的原因简单的归结到两个孩子身上。
两个所谓的熊孩子,一个是刘启,是汉文帝立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一个是刘贤,是吴王刘濞的王太子。
两个孩子因为下棋发生争吵,刘启失手打死刘贤。
爱子惨死,吴王刘濞怒不可遏,当汉文帝派人把王太子尸体送回来时,刘濞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又把儿子尸体送回长安,而且从此称病不再到首都朝拜。
吴王刘濞和汉景帝有杀子之仇,但也不会由此就联络其他六个诸侯发动七国之乱给刘贤报仇,刘濞造反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
1,觊觎皇帝的宝座,夺取大汉朝最高的权力
刘濞是坐镇一方的诸侯,有铜山,能够自己铸钱,财大气粗,而且刘濞也是一位有能力有野心的枭雄,不甘心长久的屈居在别人之下,这样的人物,一旦有合适的时机,一定会举兵造反,问鼎九五之尊!
汉初吴国疆域图
刘濞一直暗中联络其他诸侯,甚至招纳中央政府的逃犯等人员,为将来举事做准备!
2,部分诸侯和皇帝的血缘关系淡了
当时汉朝中央政府实际控制的土地只有三分之一,诸侯国控制的土地有三分之二,单个诸侯的实力都逊于中央政府,但几个诸侯联合起来的话,实力就能反超中央,汉朝初期,诸侯和中央政府血浓于水,不会有异心。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皇帝和某些同宗的诸侯王血缘关系已经有些疏远了,比如汉景帝是汉高祖的孙子,吴王刘濞则是汉高祖二哥之子(侄子),两人虽然同宗,但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
影视剧中汉景帝形象
汉景帝削藩也是亲疏有别,先拿这些血缘关系远的诸侯开刀,对自己的亲弟弟等诸侯却爱护有加,后来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景帝的亲弟弟)玩命阻击叛军,血缘关系的作用,可见一斑。
3,汉景帝削藩,刘濞无路可退
汉景帝已经意识到诸侯国尾大不掉的问题,开始着手削弱诸侯的实力,这样一来的话,中央政府和诸侯国之间,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你死我活的对抗境地,对诸侯而言,要么坐在家里等着汉景帝将自己的王国削弱甚至瓦解掉,要么拼死一搏。
按照刘濞的性格,肯定不会选择坐以待毙,而是反戈一击。
影视剧中刘濞形象
而且刘濞造反之前,汉景帝已经下诏削夺了他的豫章和会稽两个郡,汉景帝的大刀已经选在了脑门上,刘濞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只有奋力一搏,和中央政府来个鱼死网破了。
综上所述,在削藩的问题上,汉景帝和刘濞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刘濞为了保住的自己的权益或者进一步窥伺最高权力,举兵是迟早的事,当然,其中可能也有为子报仇的原因,但所占比重应该很低。
所以,把七国之乱说成是由两个小孩子引起来的,纯属无稽之谈!太史公见识卓绝,肯定不会用这么幼稚的原因去概括复杂的历史事件!
说的是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跟吴王刘濞的太子下棋起了争执,刘启暴怒之下用棋盘打死了吴国的太子,杀子之仇结的够大的。不过有没有这事儿藩王们还是要造反的,汉景帝又没有打死过别的藩王的太子哈。因为藩王们有封地,到汉景帝时西汉立国已经有50年了,藩国的行政机构和军队逐渐变成了藩王的私人家当,汉廷的控制力越来越弱,藩王们违背典章礼法越来越多,吴国太子的死恐怕是没把汉朝的太子当回事儿吧?而且藩王们经过多年的财富积累实力雄厚尾大不掉。汉景帝开始削藩剥夺了藩王们的利益,藩王们有钱有粮有军队,当然不会乖乖的让利,于是造反了。
我们都知道汉景帝时期有个吴楚七国之乱,那为什么会发生这个事情呢?其实,这个与一件小事情引起,就是一次围棋。
吴王叫刘濞,是刘邦二哥的儿子,也就是刘邦的侄子,因为平定淮南王英布有功,再加上刘邦的儿子都比较小,所以就让这个侄子来当这个吴王,地盘也很大,有三个郡之多。
汉文帝的时候,也就是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吴王的太子叫刘贤,来到长安城,然后就跟太子刘启一块儿玩耍,两个人都是围棋爱好者,所以两个人就玩一把围棋。
围棋呢,总有个输赢,赢的开心,输的人自然就不开心,按道理说,刘启是汉朝太子,而刘贤只是吴王太子,应该要让着刘启,可是刘贤可不这么想,因为他们吴国很强大,可以自己煮盐,可以自己铸钱,甚至可以跟朝廷抗衡。
刘贤平时也没受过这个气呀,所以就一直跟刘启争,态度也不怎么好,刘启呢,做为太子,那更是气打不到一处来,他可是堂堂的大汉太子呀,竟然跟他急。
结果呢,刘启一气之下,拿起桌上的棋盘,砸向了刘贤的脑袋,要知道好的棋盘那都是实木,很重的,结果呢,就一下,就把刘贤给砸死了。
本来吧,是吴王带着儿子去走亲戚,结果呢,儿子让太子给砸死了,而太子毕竟是太子,总不能让太子赔命吧,汉文帝就让人把刘贤的尸体装好了,要运回吴国去安葬。
吴王刘濞却很生气,咱们都姓刘,安葬在哪里不一样?然后又把刘贤的尸体给运回长安去了,这个就是对汉文帝与太子的不敬了。
这个事情当然没完,吴王心里一直很怨恨,每次藩王需要去长安城,他都拒绝了,汉文帝也原谅了他,吴王还不满足,他觉得他自己很强大,所以一直想造反,后来汉景帝即位之后削藩,他就联合了基本六个诸侯国起来造反了。
所以,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确实是两个熊孩子引起来的。
吴楚七国之乱,却是是两个熊孩子惹的祸。
汉文帝时,吴王世子刘贤朝觐天子。闲时陪太子刘启下棋,刘闲棋艺差。人品低劣。骄横跋扈。太子刘启拿起棋盘砸吴王世子。失手把刘贤砸死。
此事,吴王世子骄横跋扈,有错在先。而皇太子刘启行为过激。砸死刘贤。
事后汉文帝对太子做了处罚。而吴王刘濞认为太子被处罚过轻。甚是不满。
太子刘启即位后,是为汉景帝。这更加深了吴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
但吴国不能因两个熊孩子之事。以此联合诸侯向天子发难。
吴楚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另外两个熊孩子——汉景帝与晁错。
汉高祖在取得楚汉争霸的胜利后,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在吕雉的谋划下,又先后诛杀六个诸侯王。夺其封地。又将自己的兄弟、儿子分封为诸侯。
汉朝初年确定的分封制是由汉高祖制定。相当于国家的宪法。皇帝无权剥夺诸侯封地。
由于汉朝的中央政府十分强大。任何一个诸侯国。都远远不能与中央抗衡。这也就避免了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吞并。 大汉抵抗匈奴时,各个诸侯国都必须出兵勤王。 汉朝的政治制度实现了周王朝的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完美结合。
但汉景帝和晁错这两个熊孩子,却违背汉高祖遗命。今日谓之——违背宪法。公然削番,以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最终导致吴楚七国之乱:吴、楚、赵、胶东、淄川、济南、胶西七个诸侯国联合起来对抗汉朝中央政府,发动叛乱。
幸亏汉景帝刘启的同母胞弟梁王刘武和太尉周亚夫给力。否则大汉危矣!
七国之乱的根源确实是‘’两个熊孩子惹的祸‘’。但这两个熊孩子不是太子刘启和吴王之子刘贤。而是汉景帝刘启和晁错。
司马迁确实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来看原文:
逆乱之萌,自其子兴。争技发难,卒亡其本;亲越谋宗,竟以夷陨。晁错为国远虑,祸反近身。袁盎权说,初宠后辱。故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山海不以封。‘毋亲夷狄,以疏其属’,盖谓吴邪?‘毋为权首,反受其咎’,岂盎、错邪?”
另一位史学大家班固也曾这样说:吴王擅山海之利,能薄敛以使其众,逆乱之萌,自其子兴。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山海不以封,盖防此矣。晁错为国远虑,祸反及身。‘毋为权首,将受其咎’,岂谓错哉!
两段话基本差不多,明显班固抄袭。
真的是两个熊孩子惹的祸么?
当然不是。
先来说一下两个熊孩子的事情。
再说这件事情前,我们还是要先了解一下吴王刘濞。
这个不是个简单人啊!20岁时就跟着高祖刘邦征战,平定英布叛乱。
要知道英布可是狠人一个啊,自信满满,除了彭越韩信这样的高高手,基本上没怕过谁。但刘濞以骑兵大败英布,一战成名。
但平定英布之乱,刘邦也并没有觉得有多开心,为什么?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啊。英布消灭了,可让谁来治理吴地啊?吴地地方势力可不好对付的啊,想来想去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最后还是让“年二十,有气力”的侄儿刘濞可以倚仗。于是才刚20来岁的刘濞就成了吴王!
要说刘邦选的这人还真不错,这小子能打仗,治理百姓也是一把好手,把吴地治理的挺好,在百姓里也有很大威望。
这样的一方诸侯,哪个皇帝能放得下心呢?
何况当年高祖刘邦还有过这样的话:(刘濞)“若状有反相。”
皇帝也不是傻瓜,为了挟制刘濞,文帝以太子刘启(就是后来的景帝)需要陪读为由,让刘濞的嫡长子刘贤入未央宫读书。
结果有一天爷俩下棋,吵了起来,太子失手打死了刘贤,也没什么道歉的举动,就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这让刘濞很恼怒,文帝让人把刘贤尸体送回吴地,刘濞怒气难消,这他娘的叫什么事啊,这样就送回来了!哪里死哪里埋。死长安了,就埋长安好了,你给我送回来做什么!
居然把尸体给退回去了!然后从此称疾不朝。
但这是七国之乱的根由么?!
当然不是!
七国之乱,根本是皇权之争。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权力之争。
西汉初期,刘姓诸侯王的势力渐渐强大,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担忧,建议对这种势力加以控制。文帝的时候,贾谊就提出把大的诸侯国变成几个小的,以削弱其面积及实力。景帝的时候,御史大夫晁错又提出削藩的建议,即削夺诸侯的封地。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景帝接受了这个建议,削去了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地。这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当景帝下令削夺吴王一些封地时,吴王刘即与楚、赵、胶西、胶东、川、济南等六国联合起来公开反叛。他们打着“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举兵而西。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36万大军平叛。三个月以后,叛军失败,刘被杀,七国之乱结束,只是可惜了晁错。
吴楚七国之乱可谓是西汉初期严重影响西汉帝国的一场叛乱。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为首的七国来势汹汹,发誓不把汉景帝刘启赶下台誓不罢休,只可惜来也快去也快,叛乱几个月就被周亚夫平定,楚王自杀,吴王逃到东瓯国被设计杀害。
要说是两个熊孩子的原因也不尽然。当年吴王刘濞为了使汉文帝对自己放心,派自己的王太子刘贤去长安做人质,每日与当时的太子刘启玩耍,两人下棋发生争执,由于年轻气盛,互不相让,刘启一怒之下用棋盘砸死了刘贤。
但汉文帝的做法却有点太护犊子,并没有对自己的儿子过多的惩罚,反而把刘贤的尸体给吴王运了回去,这让吴王恼羞成怒,从此不再入京朝拜,发誓要为儿子报仇。
可以说这一次在吴王和皇帝中间产生了巨大的隔阂,也可谓仇深似海。
至于后来刘启登基后又迫不及待的削藩,吴王为了保存自身也不得不反,加上当时吴国采铜制钱,贩卖官盐,有强大的财富支撑军费,索性就反了。
我是亮仔,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两个熊孩子惹的祸”引发了西汉时的“七王之乱”说的是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跟吴王刘濞的太子下棋起了争执,刘启暴怒之下用棋盘打死了吴国的太子,杀子之仇结的够大的。不过有没有这事儿藩王们还是要造反的,汉景帝又没有打死过别的藩王的太子哈。因为藩王们有封地,到汉景帝时西汉立国已经有50年了,藩国的行政机构和军队逐渐变成了藩王的私人家当,汉廷的控制力越来越弱,藩王们违背典章礼法越来越多,吴国太子的死恐怕是没把汉朝的太子当回事儿吧?而且藩王们经过多年的财富积累实力雄厚尾大不掉。汉景帝开始削藩剥夺了藩王们的利益,藩王们有钱有粮有军队,当然不会乖乖的让利,于是造反了。分封制的弊端,特别是“七王之乱”实力最强带头造反的吴王刘濞,年轻的时候为汉高祖刘邦平定英布叛乱立了大功被封为吴王,刘邦就看出来这家伙日后必然会造反,还当面警告敲打过他,当时也只能如此,没有事实证据刘邦不可能处置日后会造反的功臣。儿子的死只是让吴王刘濞造反时打鸡血更狠一些罢了
标签:七国,声势浩大,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