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母亲在北京地铁上给婴儿哺乳,被一名网友拍下并传播到微博上。拍摄者认为,“公共场所要注意举止,不要裸露性器官”,此举引发网友质疑,这名网友改名但没有删除照片。随后该微博被“北京往事”网站全文转发,引发网友再次“拍砖”,昨天“北京往事”网站刊发道歉声明并销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母乳研究专家称,婴儿吃母乳应该按需喂养。
事件
女子地铁“哺乳照”被公开引争议
近日,北京地铁上一名年轻女子给婴儿哺乳的照片被一名网友拍摄并传到微博上,拍摄者“韩家小乖女”称“公共场所要注意举止,不要裸露性器官”,并言辞激烈地说,“这是北京地铁,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上。” 拍摄者将年轻妈妈哺乳孩子的照片发在微博上,由于没有打马赛克,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一岁左右婴儿吃奶的样子。
由于这名网友言辞激烈,引发诸多网友的不满。一些妈妈说,孩子母乳喂养是按需喂养,不可能在地铁上就让孩子饿着。也有网友评论,乳房更应该是孩子的粮仓而非性器官。更多网友直接对拍摄者言语谩骂,情绪激动。
随着事件的发展,这名网友疑似修改了微博名字“跟姐斗没资格”。在这条微博中,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了同样的图片,并称“这世道什么人都有啊”。在这个微博上,博主和网友开始了对骂。
进展
转发遭众多网友“拍砖”公益微博致歉销号
11月27日,这条微博被“北京往事”网站微博原文转发,引起了大量网友转发和评论。11月28日晚,“北京往事”网站微博紧急删除了上述内容。
昨天,“北京往事”网站称,对于该条微博所造成的影响深表歉意,并强调:微博所发布的内容是由网友发布我方复制转发(图片及文字),并未对原微博进行内容修改。但由于原微博被删除后,部分网友认为此条微博是“北京往事”网站所编辑,致使大量网友对“北京往事”网站微博提出抗议。
“北京往事”网站微博称,不反对或排斥母乳喂养,反而支持及尊重母乳喂养。发布目的仅为呼吁大家持观点讨论:公共场合是否适合无遮盖哺乳。
昨天下午,北青报记者再次查询“北京往事”网站微博时发现,该微博账号已经被删除。一名两岁孩子的妈妈刘女士注册了名为“北京往事网站官”的微博,并再现了事件的经过。刘女士介绍,自己也是一名哺乳妈妈,也在地铁上喂过奶,很鄙视拍摄者和网站的行为,但因为上述微博已经删除了言论,网友没有发泄情感的渠道,所以自己就注册了这个微博,抵制拍摄者的行为。
北青报记者尝试联系拍摄者与“北京往事”网站,都没有得到回应。
专家
让宝宝第一时间吃上母乳是哺乳妈妈的权利
昨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母爱10平方活动”咨询顾问房珉晖告诉北青报记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已经关注到这件事情,而关于在公共场所哺乳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事实上,“母乳喂养是最自然、最健康的婴幼儿喂养方式,应当大力提倡”。
房珉晖介绍,母乳喂养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按需喂养,婴儿想吃奶,不会考虑时间和场合。宝宝在需要哺乳的时候吃不到,就会烦躁和不适。第一时间保证宝宝吃上母乳,是每一位哺乳妈妈的权利。
针对地铁上的“露胸”喂养,房珉晖强调,母亲也并不愿意袒露自己的身体,但在哺乳的时候,母亲更多考虑的是婴儿的需求,而非个人。如果有条件妈妈当然愿意遮挡一下,没条件不遮挡也是妈妈的正常选择,希望社会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此外,房珉晖认为,婴幼儿也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全社会需要为母乳喂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包括广泛建立母乳喂养室,让妈妈和宝宝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有一个舒适、安静的空间保证母乳喂养正常进行。自2013年以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发起了“母爱10平方”活动,目的就是倡导全社会支持母乳喂养,在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建立母乳喂养室,给母乳喂养的妈妈们提供便利条件。
评论
“地铁哺乳”争议背后的文明关切
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从法律上对母亲当众哺乳予以支持和保障。这里包含的价值取向,一是体现了对于母亲和婴儿的关爱,二是体现了对于母乳喂养的支持,三是体现了人性、人文最可贵的文明观。
近日,一名在地铁上哺乳的母亲被人拍照发上微博,某公益组织转发微博时称,“公共场所注意举止,不要裸露性器官……这里是北京的地铁之上,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你这么做真的好吗?”此言引发网友一边倒的质疑批评。随后该公益组织删除微博并发布致歉声明。
这是一个文明缺少的时代,也是一个文明焦虑的时代。公共场所哺乳问题不是新鲜事物,这些年来屡屡在舆论场发酵,且每一次都被上升到文明高度去讨论。文明是一个丰富广博的概念,我们可以用“文明筐”去装载社会上许多事物和现象,但也不要忽视事物和现象的复杂性,不要忘记讨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共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秀自己的“文明优越感”。
把年轻母亲地铁哺乳称为“公共场所裸露性器官”,这样说实在是过分了。没有做过母亲的人,永远不知道母亲的心情,特别是刚刚为人母的女人,那种心有牵挂、为了孩子不计一切的心理,有着一种原始的伟大。即便你不接受地铁哺乳,也不应该忽视其中蕴含的沉甸甸的母爱,更不能用一种庸俗或低俗的眼光,去审视和评价母亲地铁哺乳之举。
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不仅不反对母亲当众哺乳,反而从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支持当众哺乳。我国台湾地区也规定,公共场所哺喂母乳不应该被禁止,阻挡或驱离者最高会被罚3万元新台币。这里包含的价值取向,一是体现了对于母亲和婴儿的关爱,二是体现了对于母乳喂养的支持,三是体现了人性、人文最可贵的文明观。正如有些母亲所说,在公共场所,听到孩子嗷嗷大哭,来得及找一个私密空间吗?对婴儿大哭听而不闻,难道反而是一种文明吗?
对于母亲来说,那一刻孩子就是一切,心里没有其他。大多数母亲其实也不愿意当众哺乳,可在很多时候,并不具备私密哺乳的条件。2013年8月,郑州的一辆公交车上,在一个座位外围加上了帘子,提供了一个简易“哺乳间”,有效遮挡了视线。这就提供了一种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如果“哺乳间”成为标准配置,母亲们又何至于当众哺乳?明明是社会条件的不足,结果却把板子打在母亲身上,这无论如何也不是一种现代文明观念。
作为旁观者,即便不赞成母亲“地铁哺乳”,也应该恪守一定的边界。用恶意的心理揣测,以不洁的眼光打量,躲在一旁偷拍,还发到网上晾晒,这哪里是文明人的做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也完全可以善意地提醒,或者借助公共媒体进行善意讨论,或者现场旁观者围成一个半圆,集体转过身,给哺乳母亲和婴儿提供一个相对私密空间。相对于偷拍和傲慢的说教,这些都更能体现文明的情怀与关切。至于有人评价说,这是大城市的地铁,“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这种傲慢和偏见,早就该抛到垃圾堆里去了。
对于引发批评质疑的微博,该公益组织表示只是转发,不代表一个其官方微博的态度。就事论事讲,“地铁哺乳”及公共场所哺乳是不是就可以全无忌讳,是不是可以有更妥当完善的措施,并不是不能讨论。这样的讨论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文明,起码应当有三种视角:第一是地铁的文明,即地铁能不能像郑州那辆公交车那样,为需要哺乳的母亲提供相对私密的空间;第二是公众的文明,即周围的人该以什么眼光看待和对待;第三才是母亲的文明,可以提醒新晋妈妈学一些“公共场合喂奶遮挡妙招”,避免外出喂奶的尴尬。
“地铁哺乳”引发的争议和质疑,折射出现代社会中公共空间与个人行为之间的互动与纠结,也反映了公众总体上对女性权益保障的鲜明态度。
标签:性器官,哺乳,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