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名
在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面积1.6万平方千米(市辖区266.4平方千米)。人口628.4万(市辖区38.7万)。辖通川区和达县、宣汉、开江、大竹、渠县5县,代管万源市。市人民政府驻通川区。西汉为巴郡宕渠县地。东汉分置宣汉县,治今达州市,属巴郡。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石城县,为通州开巴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通川县。大业初为通川郡治。唐复为通州治。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改通州为达州,取“地居四达”之意。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达州为达县,渠州为渠县,属广安州。正德九年(1514年)复达县为达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直隶州;嘉庆七年(1802年)升为绥定府。1913年废府为达县,属川东道。1914年改川东道为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3—1935年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此建置川陕省,巴中道和绥定道及巴中6*特别市和通江、达县等十六个县苏维埃政府,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区。1950年置达县专区,属川北行署区。1952年复属四川省。1968年达县专区改地区。1976年,析达县城区置达县市(县级)。1993年将达县市更名为达川市(县级),达县地区更名达川地区。1999年达川地区和县级达川市撤销,改设地级达州市;原县级达川市改置通川区;原达川地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入。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丘间分布宽缓谷地及缓丘平坝。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处嘉陵江支流渠江流域。东北境有后河和前河,西南流至宣汉县汇合称州河;巴、州两河南流至渠县汇合,名渠江,西南流出境。东北隅任河北切大巴山入陕西省汉水。属中亚6*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薯类,并产苎麻、晒烟、烤烟。以桐油、生漆、柑橘、白蜡著名。宣汉为全国黄牛生产基地。万源旧院黑鸡为优良畜禽品种。黄花产量居全省前列。有煤、天然气、铁、铅、锌、锰、石墨、磷及大理石等矿。有纺织、钢铁、煤炭、机械、建材、化工、食品等工业。传统著名食品有灯影牛肉、三江特醋及巴山魔芋、渠县黄花。襄渝铁路斜贯区境。汉渝、川鄂、达广、达南、达万等干线公路交织境内。渠江航道与嘉陵江航道相接。纪念地及文物有《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等石刻标语多处,尤以达县的“斧头辟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等石刻最为著名。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名胜古迹有真佛山德化寺和渠县冯焕阙、沈府君阙,宣汉百里峡及诺水河风景区。
市的字典解释 市 shì 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开市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方舆纪要卷77九溪卫“秀水”条下:“又大庸水,在卫西南。出永定卫界,经卫南,又东至慈利县西合于澧水。”
标签:达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