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名士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为世人打造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世外桃源。其中,有八个字“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表达了桃花源中人的悠哉生活。
事实上现在社会中有很多年轻人,也正如这八个字所云,只知道西方的2月14日,却不知道我国传统节日七夕。
这种崇洋媚外的态度,导致很多传统节日逐渐没落。实际上每年的七月初七,既可以称为 七夕、乞巧节、女儿节 ,同时也是现在的情人节。
因为在这一天的夜晚,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上相会。宋代词人秦观以一首《鹊桥仙》,展现出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其实,七夕节除了有爱情寓意之外,还有很多特别有趣的风俗。拜七姐、穿针乞巧、穿针乞巧、投针验巧等,只是众多七夕习俗中的一部分。
今年8月25日是七月初七,不同地区都会举办各具特性的七夕活动,其中就涵盖了大量七夕习俗。
第一、七夕节“祭月”习俗
由于古人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便形成了一种比较原始的自然崇拜。太阳、月亮、星宿等,都可以是他们祭拜的对象。
七夕节当天“祭月”,便是源于这种古老的崇拜情节。在七夕当晚,女子会祭拜月亮,因为在传统文化中,月亮是女子的祥瑞。
古代女人会在七夕节晚上,沐浴更衣、梳洗打扮一番,然后跪在宽敞的院子当中,对着天上明亮的月亮进行祭拜,目的就是对月祈愿并倾诉心事。
实际上除了七夕节之外,每年的中秋节也是祭月的重要节日。时至今日,“貂蝉祭月”的传说,依然在社会中广泛流传。
第二、七夕采药制药
据《本草蒙筌》中记载,在七夕节这一天人们会 取食蛛丝网 。据说“丝网”可以治疗健忘症,同时也能使人变得讨巧。
在众多蜘蛛丝网中,唯有花蜘蛛丝,才能起到这种效果。在食用蛛丝之前,需要将其浸在水中,然后随着水一切下咽。
《本草择要纲目》中还曾记载,古人在七月七日 “取槐”捣汁 ,然后用铜器盛之,可治疗内邪气热,以及止涎唾、明目益气等疾病。
同时还指出在七月七日,松子、景天、豨签草、露蜂房等中药材,不仅药性最佳而且对身体更具保养作用。
第三、“七夕水”明目习俗
所谓“七夕水”指的是,在七夕节到来之时,趁天明时去打江水或提井水。并用这两种水洗脸、洗头发或洗澡,可以起到治疗热病的作用。
据《惠州府志·风俗》记载: “七夕,男女晨起担水贮之,谓‘七夕水’,饮之可以治疾明目”。
可以用“七夕水”清洗眼睛,不仅可以起到明目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有效治疗眼疾。当然这种说法未必有现实意义,但却是古代七夕节的特色习俗之一。
据《攸县志》记载: “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 ,这种习俗在南方地区依然保留。
第四、染指甲习俗
或许在很多现代人的心目中,都认为染指甲是现代人的专利。实际上我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染指甲的风潮。
在我国西南一带,每当七夕节到来时,未出阁的姑娘们就会成群结队,去山上采摘“染指草”洗净、捣碎,然后放上明矾一起搅拌、捣碎。
并将汁液涂抹在手指甲上,然后用棉布包裹第二天,就可以看到漂亮的指甲了。
很多年轻姑娘,还会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可以让头发特别飘逸,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能让自己找到心上人。
第五、晒书、晒衣习俗
在古人的思想中,七夕节乃当时社会的“魁星节”。从历法上来看这一天是夏季的尾巴,读书人会在这一天抓紧时间晒书。
据古籍记载七月七日 “晒曝革裘无虫” ,说白了就是把书摊在太阳底下暴晒,而“晒书无蠹”则演变成了七夕风俗。
东汉崔实子啊《四民月令》中云: “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 ,早在汉朝时期,七夕节还要晒衣服。
因为当时的七月初七,贵族豪门会借着这一天晒衣服,基尼尔显摆自家的绫罗绸缎。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一天是龙王爷 “晒鳞日” ,们多在七夕暴晒衣服、棉被以防虫蛀。
结 语
七夕节的意义并不仅限于爱情,说白了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古人在这一天会举办很多活动,其中就包括大家熟知的“拜月”,以及香桥会、拜魁星、拜魁星等祭祀活动。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祈求爱情,以及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标签:七来,七夕,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