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热量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由食物中的产热营养素提供的。
食物中能产生热量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它们经过氧化产生热量供身体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运动。
热能供给过多时,多余的热量就会变成脂肪贮存起来,时间久了,身体就胖起来了。
热量消耗的途径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代谢率,约占了人体总热量消耗的65~70%,第二部分是身体活动,约占总热量消耗的15~30%,第三部分是食物的热效应,占的比例最少约10%,这三者的比例大致已经固定。
热量的单位
热量的公制为焦耳,营养学中用“千卡”做热量的单位。
千卡,Kilocalorie,1千卡是能使出1升水上升摄氏1度的热量。
1千卡 = 4.184 千焦耳
千焦耳 =1大卡
1000小卡=1大卡=1千卡(Kcal)
热量来源
人体的热量来源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
人类生存需要能量,并从食物中获取该能量。
食物中的卡路里含量是该食品产生多少潜在能量的量度标准。
1克碳水化合物含4千卡路里,1克蛋白质含4千卡路里,1克脂肪含9千卡路里。
食物一般由这三种物质组成。因此只要知道食物中这三种物质的含量,就可以知道食物含多少卡路里或多少能量。
公式如下:
碳水化合物产生热能 = 4 千卡(4大卡)/克
蛋白质产生热量 = 4 千卡(4大卡)/克
脂肪产生热量 = 9 千卡(4大卡)/克
这三类营养素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
粮谷类和薯类食物碳水化合物较多,是膳食能力最经济的来源;油料作物富含脂肪;动物性食物一般比植物性食物含有更多的脂肪和蛋白质;但大豆和硬果类例外,它们含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蔬菜和水果一般含量较少。
人体所需热量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提出中国居民膳食能量参考摄入量指出,成年男性轻、中体力劳动者每日需要能量为2400-2700kcal;女性轻、中体力劳动者每日需要能量为2100-2300kcal。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孕妇和乳母、老年人各自的生理特点不同,能量需要也不尽相同。
热量缺失
人体每日摄入的能量不足,机体会运用自身储备的能量甚至消耗自身的组织以满足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
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在一定时期内机体会出现基础代谢降低、体力活动减少和体重下降以减少能量的消耗,使机体产生对于能量摄入的适应状态,此时,能量代谢由负平衡达到新的低水平上的平衡。
其结果引起儿童生长发育停滞,成人消瘦和工作能力下降。
热量过量
能量摄入过剩,则会在体内贮存起来。
人体内能量的贮存形式是脂肪,脂肪在体内的异常堆积,会导致肥胖和机体不必要的负担,并可成为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糖尿病等流行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标签: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