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股疝(femoral hernia)是指脏器或组织经股环突入股管,再经股管突出卵圆窝的疝,即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
股疝是腹股沟区疝中发病率最低的一种疝,约占腹外疝的3%~5%,由于女性骨盆较宽阔,联合肌腱及陷窝韧带常发育不全或变薄,导致股环宽大松弛,加上腹内压增高的诱因,使下坠的腹腔内脏经股环进入股管,自卵圆窝突出,故女性多见。
妊娠是腹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由于股疝具有相当高的嵌顿/绞窄和肠切除的发生率,延误治疗将增加死亡率,老年患者尤其明显,故手术治疗是股疝唯一有效的方法。
病因 生理和解剖学基础(35%):
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女性,这与其生理和解剖学基础密切相关,股环是股管的上口,其仅覆以疏松结缔组织;股管为一锥形盲管,有相当一部分前壁见于隐静脉裂孔内,其浅层结构为筛筋膜,无肌性防护;腹股沟镰止点窄,远离耻骨梳韧带;女性骨盆较宽,韧带肌肉,血管等较男性为细,故股环明显大于男性,被认为是股疝好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髂外静脉粗细的变化(15%):
另外,髂外静脉粗细的变化,对股环开口也可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妊娠中晚期子宫压迫导致髂外静脉和股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血管增粗,分娩后血管压迫的解除,口径变细,必将明显影响股环及其邻近间隙的大小,妊娠可造成腹肌的伸展,韧带的松弛,由于股环处特殊的解剖学特点,使得这些结构更加薄弱,任何引起腹内压增加的因素如腹胀,便秘,气管炎,肝硬化腹水等疾病,以及年龄的增长,慢性消耗性疾病,肌肉的萎缩或退行性变等均可诱发股疝。
腹股沟疝修补手术(15%):
此外,股疝的发病可能与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有关,据Glassow(1970)报道,25%以上的股疝病人有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史,因为传统腹股沟疝手术采用腹股沟韧带修补,该韧带被牵拉上提,其张力性缝合修补造成股环口开大,为疝的突出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发病机制
在股疝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腹膜外脂肪先行突出,发挥“开路者”的作用,随后腹膜突出,继之肠管或大网膜疝出形成股疝,由于股管是垂直向下的,故股疝发展的方向是疝内容物直线状下坠,至隐静脉裂孔上缘处转向前,形成一锐角,并在股根部隆起,疝囊的被覆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筛筋膜,股鞘前壁和腹膜外组织,与腹股沟区其他疝不同,股环的防护因素甚少,除了附着至耻骨梳韧带的腹股沟镰可成为保护结构外,腹横筋膜对它也缺乏保护,这是因为腹横筋膜已向下参与构成股鞘的缘故,一旦股疝推开了腹股沟镰进入股管,疝囊颈将嵌入由陷窝韧带,腹股沟韧带,耻骨梳韧带和股鞘纤维隔所围成的环口(疝环)中,上述结构坚韧,缺乏伸缩性,因而容易引起嵌顿绞窄性股疝和绞窄。
依据疝囊的位置,股疝分为6种类型:
①典型股疝(typical femoral hernia);
②血管前疝(prevascular hernia);
③外股疝(exfemoral hernia);
④耻骨梳韧带股疝(femoral hernia of pectineal ligament);
⑤耻骨疝(pectineal hernia);
⑥血管后疝(retrovascular hernia)。
检查 股疝主要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即大腿根部)半球形隆起,通常如鸡蛋大小,少有鹅蛋大。质地柔软,平卧后疝块多不能完全消失,当咳嗽增加腹压时,局部冲击感不明显,部分患者可在久站后感到患处胀痛、下坠不适。
由于本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和漏诊也是本病的临床特点之一。
无症状者尤其是肥胖的患者易被忽略,每于发生嵌顿或绞窄等并发症时才能就诊。
股疝如发生嵌顿,除引起局部明显疼痛外,也常伴有较明显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严重者甚至可以掩盖股疝的局部症状。
约半数病例,发生嵌顿,引起局部明显疼痛,出现急性肠梗阻疝状时才来就诊。
故对急性肠梗阻患者,尤其是中年妇女,应注意检查有无股疝,以免漏诊。
诊断 诊断
股疝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股疝的诊断依据:
①半球形的包块出现在股部腹股沟韧带的下方、股动脉的内侧、卵圆窝的浅面;
②包块比较固定,不易还纳;
③用拇指压迫腹股沟韧带的耻骨附着点外侧1cm处有压痛;
④久立及咳嗽可有下坠感;
⑤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当为肠管时容易嵌顿,发生肠绞窄(以Richter型部分肠壁绞窄疝多见)引起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通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超声检查,多能明确股疝的诊断。
诊断是需避免以下几个错误:查体时对患者会阴部暴露不全漏查腹股沟区;只注意典型的急性肠梗阻表现,使嵌顿疝误诊为肠梗阻;腹股沟直疝如果很大,可能通过股管成为复合股疝,通常手术中仅仅注意了直疝的修补而遗漏了股疝,导致术后短期内“复发”,实际为“遗漏疝”。
鉴别诊断
股疝的诊断有时并不容易,特别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①.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上内方,股疝则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下外方,一般不难鉴别诊断。
应注意的是,较大的股疝除疝块的一部分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以外,一部分有可能在皮下伸展至腹股沟韧带上方。用手指探查外环是否扩大,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②.脂肪瘤:股疝疝囊外常有一增厚的脂肪组织层,在疝内容物回纳后,局部肿块不一定完全消失。这种脂肪组织有被误珍为脂肪瘤的可能。
两者的不同在于脂肪瘤的基底并不固定,活动度较大,股疝基底是固定而不能被推动的。
③.肿大的淋巴结:嵌顿性股疝常误诊为腹股沟区淋巴结炎。
④.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卵圆窝处结节样膨大的大隐静脉在站立或咳嗽时增大,平卧时消失,可能被误诊为易复性股疝。
压迫股静脉近心端可使结节样膨大增大;此外,下肢其他部分同时有静脉曲张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⑤.髂腰部结核性脓肿:脊柱或骶髂关节结核所致寒性脓肿可沿腰大肌流至腹股沟区,并表现为一肿块。这一肿块也可有咳嗽冲击感,且平卧时也可暂时缩小,可与股疝相混淆。
仔细检查可见这种脓肿多位于腹股沟的外侧部分、偏髂窝处,且有波动感。检查脊柱常可发现腰椎有病征。
预防 股疝西医治疗
股疝易嵌顿、绞窄,故应及时手术治疗,以封闭股管,阻断内脏向股管坠入通路。手术有经股部入径和经腹股沟入径两种。
经腹股沟手术分为腹股沟上入径和腹股沟下入径2种手术。
(1)腹股沟上入径:采用斜疝切口,逐层解剖显露腹股沟管后壁,将圆韧带(精索)牵向上,在腹股沟韧带上内侧切开腹横筋膜,即可找到股环和 疝囊颈。
切开疝囊颈,回纳疝内容物,于股环上方行疝囊高位结扎,远端疝囊不需处理。遇有嵌顿性股疝必须将股环内界的髂耻束返折部和陷窝韧带剪开松解,再将 疝块推送回纳,切忌在股管上口提拉嵌顿的疝内容物。
股疝的修补是将腹股沟韧带、骼耻束、陷窝韧带与耻骨梳韧带缝合以闭合股环,注意避免误伤股静脉;亦可采用Mc Vay法将腹横腱膜弓、腹横筋膜的上切缘以及联合肌腱缝合于耻骨梳韧带,并在外侧缝到股鞘和精索的内侧处。
(2)腹股沟下入径: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作一直切口,切开筛筋膜显露疝囊,切开疝囊回纳疝内容物,疝囊高位结扎后将腹股沟韧带、髂耻束、陷窝韧带与耻骨梳韧带、耻骨筋膜缝合以闭合。
腹股沟入径虽有两种方式,但多采用腹股沟上入径。其优点是能清楚地显露股环,真正做到疝囊高位结扎和缝闭股环。
对绞窄性股疝股环,更应采用腹股沟上入径,以便更好地处理绞窄的疝内容物,这些都是腹股沟下入径无法做到的,后者惟一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
(3)无张力疝修补术:常用手术方式有两种:
①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小的疝可回纳疝囊,较大的疝可高位结扎并切除远端疝囊,然后以网塞置于股环处并周边固定于腹股沟韧带、耻骨梳韧带和腔隙韧带,而无需再用补片修补其浅面,在固定网塞时切勿损伤外侧的股静脉。
②平片疝修补术或腹腔镜疝修补术:按Lichtenstein手术方法进行,但为了关闭股环,需将平片下缘缝合在耻骨梳韧带上而不是腹股沟韧带。该方法开放式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均能完成,而且不仅修复了股疝,同时也加强或修补了斜疝和直疝的好发部位。
(4)腹腔镜股疝修补术。股疝可分两类,即可复性和嵌顿性股疝,腹腔镜一般只适用于可复性股疝,嵌顿性股疝若时间不长且没有腹胀,也可列为适应证。应用腹腔镜进行股疝的修补,远比开刀的手术优越得多,也更符合生理结构的复原。
腹腔镜股环内缝合术:本术式适用于股疝患者,其麻醉、体位、气腹均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1)切口:脐上或脐下缘切开10mm,另两个5mm Trocar套管针的位置分别在脐下3~125px左右腹部。
(2)疝囊的处理:在髂外静脉的内侧,用分离钳牵拉出疝囊的腹膜,用7号丝线荷包缝扎疝囊,在体内收紧结扎缝线。
(3)疝的修补:在腹腔镜直视下,用带线雪橇针缝合髂耻束和耻骨韧带2~3针,关闭疝环,缝合时要注意避开髂外静脉,以免损伤。
股疝中医治疗
一、内服药
1、内服煎剂:炙黄芪、全当归、升麻、党参、吴茱萸、川楝子、白术、柴胡、陈皮、小茴香、桂枝、良姜广木香昆布橘核赤、芝紫草龟板鹿角胶等。
腹痛加白芍木香槟榔;恶心、呕吐加陈皮、半夏、厚朴、竹茹、杏仁、丁香、藿香以上方剂每日1剂水煎服,30剂为一疗程。
2、内服散剂:西洋参、鹿茸、公丁香、蜈蚣、全蝎、广地龙、天仙子、孩儿茶、夏天无白僵蚕等。
传统中药炮制后研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1-2克。如吞服粉剂有困难者,可将药粉装入胶囊,每胶囊装0.5克,每次服2~4粒。
二、外用药
1、外用散剂:小茴香、吴茱萸、母丁香、艾叶、细辛、天南星猪牙皂川楝子乳香没药冰片雄黄等。
共为极细末,水调敷局部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5日为1疗程。
2、外用煎剂:荔枝核橘核川楝子小茴香苏叶大黄五倍子桂枝猪苓广木香等。水煎湿热敷腹脐,每日1剂。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