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中文版)》读后感 |之所以在标题里多说了“中文版”三个字,是为了更精确一点。《变脸》是本好书,可惜我没看懂,不知道“变脸”这两个字的深意在哪里。也可能是记者的天赋不在我的体内吧,《变脸》是记者的书,我不想做记者,于是这便与我关系不近了,不过读后感言还是有的,所以就在这天南海北地说些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言语,希望读者不会介意。相对于变脸,我更喜欢真实的生活,平平淡淡,每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做一定的事情,习以为常孙芦斗,风平浪静,直到寿终,只要有情感的幸福:亲情、友情、爱情和生活中的各种相遇,包括那很多的一面之缘。《变脸》中的记者都是很成功的记者,他们都做了很成功的事,而且很成功地把它叙述出来给梦想当记者的读者们。但是,成功并不是一种准则,没有做个惊天动地的事情的照样可以说自己很成功的。但是,我从记者们的成功的采访背后,看到的是一个亟待完善的社会,值得安慰的是我们能够看到这个社会越来越好,因为有坚守原则,也正在发现问题的记者们的存在。当社会良性运行,公平正义人尽皆知,那就不用记者在这里如标新立异般坚守道德,呼吁公正客观了。记者们对事实的忠诚,这是他的责任,但对世事的公正、这是社会的责任,为什么一定要有人奋不顾身地“挖”,才能看到真相呢?社会上目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获益者疯狂获益,受害者无辜受害,可怜势单力薄、申诉无门,只能备受欺负;记者的出面酷似伸张正义,惩恶扬善。以社会舆论之公器对付那少数的胆大妄为的人。其实记者也是人数不多,但他的职业岗位决定了他话语的影响力。一些机构、部门原本想坐视不管,让有的人暴利,有的人受迫,或者他们还从中得到了一些好处;但是经过记者的话语权的运用,当黑幕暴露在太阳光下,再大的势力也显得虚弱不堪了,舆论是强大的,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于是一件不公正的人与人之间的欺压和被欺压行为宣告破产,受压迫者得到自由,压哗备迫者得到报应,于是记者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并为记者这个职业感到光荣和自豪。于是,记者中的有些人开始更努力做好他自称为本职工作的记者职业,并用诸多的原则要要求自己。他面临选择时会说:“因为我是一名记者,所以我必须怎样……”。这似乎无可厚非,但是把记者这顶职业的帽子一刻不停地带着就会出现一些极端——他可能只记得自己是个记者,而忘了自己首先是个普通人然后才是记者。职业只是一种工作,它不是对人的定义,它也不能始终套住一个人。职业总有入行的一天,也有辞退的一天,除非他是机器才能给自己贴上记者的标签。看了《变脸》后,我很想强调一个概念——记者只是一种职业。不能把一生的幸福和整则磨个世界观、价值观全部注入记者这个职业之中。事实上,很多记者坚守自己是旁观者,是个忠实的记录者,在同事的眼中可能还有赞赏,但是在普通人眼中,这个“很有职业操守”的旁观者其实是个“冷漠甚至冷血的人”。坚守职业操守其实也无可厚非,拿起相机,你是记者,你在职业工作中,可以旁观,记录,可以抑制自己的情感。但,下班以后呢,相机放下了,就应该转换角色,放下自己的记者“架子”,可以去按照一个常人的思维去做事去选择了吧《变脸》里都是优秀的记者,他们的优秀在于他们的才华、机智,还有性格的坚忍,对环境和变化的适应力。不过,我不想那么优秀,更不想成为记者,看了《变脸》,我的态度更坚决了。|
标签:读后感,魏明伦,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