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要想轻松把博士拿到手,并非简单之事,得有过五裂蚂关斩六将的思想准备。 攻博的第一关,是教授关。 德国的博导教授称Doktorvater,此“博爸爸”比亲爸爸可是权力大多了,不仅有“生你”(准不准你念)的权力,而且有“杀你(准不准你毕业)的权力。在德国攻读博士的条件是:拥有德国的Diplom文凭或者相当于Diplom的外国文凭。从德国以外拿的硕士,往往须要经德国大学认证为与Diplom水平相当,而这水平是否相当,往往由系主任教授说了算。所以与教授的面试事关重大,你既要对专业知识面面具到,给教授留下“攻博料子”的印象,又要对他搞的课题有所了解,让他觉得你对他的研究兴趣无限,可以肩并肩攀登科学高峰。只要他一点头收你为徒,博士帽就见得着影子了。幸好,亲爸爸没得选,博爸爸还可以挑。科研能力强当然首选重要,谁都想继承点“优秀基因”,另外人品好也不容忽视,否则平时你得给他“当牛作马”,最后还被他“扫地出门”。 攻博的第二关,是经济关。 对第三世界的中国来的自费生来说,攻博的经济来源是伤脑子的大事。若能申请到奖学金当然最好,若不能,德国大学的系或研究所,往往有给博士生说谓的半个工作位置的工作机会。也就是说,在攻博其间,协助某个科研项目的研究而领取研究助理位置工资的一半。虽说此作法有变相剥削的味道,但是很多博士生(包括德国人)都愿意接受,毕竟凭这份收入可以在攻博其间衣食无优了,况且总有媳妇熬成婆的那一天。在大学各个系的公布栏以及某些专业杂志(如医学和生物专业的Laborjournal)上可以找到此类的招研广告。另外,大学里还有按小时计工资的科学助理(HiWi)工作,可以直接向教授申请。只要经济包袱问题解决了,攻博路上也就轻松了一半。 攻博的第三关,是论文关。 对于学理工科的来讲,要想最后写论文时不至于因为难产而痛苦不堪,平时就要注意多写文章,争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第一次发表文章一般得拉上教授的名字,虽说他可能对文章什么贡献也没有,除了改几个语法错误或错别字。但是有可能他的名字在专业圈子里如雷灌耳,而你的却是闻所未闻,有时编辑在两篇水平相当的文章中,情愿选择有知名人物的那一篇,所谓的“不看僧面看佛面”么。只要你的研究成果曾经在不错的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就难有通不过之理,毕竟是大部份人承认过的东西,再推翻也不太容易。有的系里还有规定:只要在攻博其间发表过五篇以上的文章,订起来就可以当博士论文,写都不用写! 攻博的第四关,是交流关。 攻博期间,不象在大学念书,与教授一年也见不着一次面,而这时你每天都和他抬头不见低头见,因此如何良好地和他沟晌做通有时也很关键。对于中国人,要用外语宴源衡和德国教授交流,往往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是只要以诚相待,经常交换看法,不仅对自己学术上有帮助,而且也容易培养出良好的师生感情,这无疑是对当今还是以后的工作都是有益的。让教授知道你平时工作勤奋认真,印象分自然就上涨,最后答辩考试时他也会考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不会太难为你了。
标签:博士帽,戴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