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百问>生活百科>秧歌伞头词?

秧歌伞头词?

2024-06-15 17:28:16 编辑:join 浏览量:576

秧歌伞头词?

 伞 头 曲

  一、唱八仙

  唱秧歌抬头观,龙飞凤舞扭行欢。八仙过海把本领显,伞头开口唱八仙。

  汉钟离手摇鹅翎扇,又来自避火来又避烟。吕洞宾身后背宝剑,十妖见着九妖寒。

  铁拐李葫芦扛在肩,葫芦以内炼仙丹。曹国舅黄笛吹得好,五音六律工调全。

  蓝采和手拿阴阳板,遮住东海半拉天。张阁老骑驴桥上走,怀抱鱼鼓乐颠颠。

  韩湘鲁的还量诉亚经执部子花篮托手间,里边装着四大名山。何仙姑的笊篱握在手,五湖四海全捞干。

  唱完八仙举目观以,秧歌队里角色全。千秋万代英雄汉,群英药王快起蒸鸡字压收荟萃闹得欢。

  秦琼打马来叫关,杀死杨广救李渊。罗成耍枪往后看,三王元吉放箭穿。

  沉香救母劈华山,吕洞宾失道戏牡丹。姜太公直钩把鱼钓,伍子胥抱主过江边。

  李白醉酒诗百篇,杜甫游春下江南。陶渊明赏菊开口笑,踏雪寻梅孟浩然。

  丁香割肉孝又贤,借尸还魂李翠莲南倍最限皇妈士流迅空。哭倒长城孟姜女,360问答白桂香孝母割心肝。

  女娲炼石粘补天,如来佛祖炼青丹,武当老案费文类倒欢重板祖安星斗,日月星辰安排全。

  五帝为君立人烟,人皇老祖分女男。神农点药尝百草,禹王治水走山川。

  尧舜禹汤四圣贤,仓颉造字天下传。武王倒反西岐地,文王渭水访姜贤。

  孔孟颜曾四圣贤,警世贤文千百篇。谈古论今来劝世,周游列国民自安。

  齐宣王无能难掌权,重用孙膑和庞涓。孙庞斗智赛龙虎,百姓慧眼识忠奸。

  秦王登基万民难,焚书坑儒文人冤。万里长城埋尸骨,黎民百姓不得般考重营问益肉超烟越都安。

  崇祯登基坐金銮,连遭荒旱整三年。佛门敞开无人入,牢门紧闭有人钻。

  唱一番又一番,讲今比古唱笑谈。人生在世多行善,留取英名万古传。

伞头秧歌的唱词通称为秧歌,是伞头秧歌这一民间歌舞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同于一般四句体的民歌,又与戏剧性质的秧歌唱词有着本质的区别。是女况顶张旧裂民间口头文学中稀有的艺术品类,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浓郁的泥土气息和雅俗创重晶看联率共赏的艺术魅力。

一、即兴编词的演唱特点

即兴编唱是伞头秧歌最显著的特点。几乎所有的秧歌都是在某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中产生的,一首好的秧歌唱词更是如此。歌手们或触景以生情,或遇事而离简权矛湖垂宁散有感,或因人而议论,或互问互答,绝没有毫无对象的无病呻吟之作。

即兴不得余房意立率编词这一特点,首先是由伞头秧歌自身的表演形式所决定的。当伞头领粉前步着一支庞大的秧歌队伍表演时,或排街走巷,或进场入院,或表演节目等一系列活动,伞头都得用唱秧歌的方式来指挥。并且必须依据当时场地的环境气氛编唱针对性较强的秧歌来拜地会纪料亮办何封光酒二年问候,答谢评述。由于情况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伞头既无固定的唱词,又无法预先创作,只能见啥编啥,随编随唱。其次是受当地群众审美习惯的制约,对于一个伞头来说,即兴编唱是最起章真轴次督不调法衡码的要求。伞头在任胡谓怎座司源左毛决校脚何场合,绝不能演唱社会上流传的现成秧歌,甚至不去重复自己曾经唱过的秧歌。否则观众就不买帐,说你在吃剩饭,被认为没出息。严重时还可能当场起哄,使你然晶去沿硫晶移物位无法下台。相反,只要是即兴创作,即使质量低一点,观众也能谅解。这种传统的审美习惯势力,也迫使伞头不得不即兴编唱。所以伞头秧歌补待外低观剧的唱词永远新鲜,永远使人无法提前知道它的内广友可技日容,也永远使人感兴趣。伞头秧歌这一民间艺术之所以有着顽强旺盛的生命力,久经不衰,一直保留至今,这恐假经非下卫坐溶可粒怕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庆王伞头秧歌好在即兴,贵在即兴,离开即兴谈论秧歌便无多大意义。即兴秧歌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准,二是快。所谓准,就是要求针对性强。要唱出特点,唱出本质,唱出人们的心声。见东说西,抓不住特点,所答非所问或模棱两可,似是而非都不算好秧歌,必须在准在基础上再求快求好。所谓快就是指歌手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编好唱出。一般从准备到开口只在几十秒钟之内,最长不得超过一分钟。否则时间一长就算失格,观众亦会产生不耐烦情绪。这种创作过程又是在紧锣密鼓声中,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场面非常热烈,气氛极度紧张,不仅歌手的思维高度集中,连观众也为之提心吊胆,还要快速编好唱出,这确实非常不易。也正因为难却还能做到,这就是它的可贵之处。

二、灵活多变的格律结构

伞头秧歌的唱词一般为四句一首,可以独立存在,一首秧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大致可分为七字句、十字句、九字句、十二字句四种格律结构。

A、七字句式

每句唱词基本由七个字组成的秧歌,称为七字句式秧歌。这是伞头秧歌传统的唱词结构,许多著名老伞头的秧歌基本上都是七字式结构。七字句式秧歌与古诗七言绝句和近代七言四句体民歌极为相似。它的特点是清晰明快,易记易传,但由于字少容量较小,编唱起来难度大。七字句式的秧歌结构为二、三、三。例如:

打起 鼓来 敲起锣,

吹起 唢呐 扭秧歌,

元宵 佳节 多红火,

你唱 我对 歌成河。

B、十字句式

每句唱词基本由十个字组成的秧歌,称为十字句式秧歌。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格律。它与戏剧中的十字句唱词相近,只是无上下句的区别。十字句节奏平稳,宜于抒发情感,而且字多容量较大,易于表现较复杂的内容,是近年来年轻歌手普遍采用的一种格律。但由于字多,不易记,不易传,又成为相应的弱点。它的基本结构为三、三、四。例如:

咱临县 闹秧歌 历史悠久,

年年价 到正月 又唱又扭,

东西山 上下川 黄河西首,

秧歌队 象彩龙 遍地奔走。

C、九字句式

每句唱词基本由九个字组成的秧歌,称为九字句式秧歌。它是介于七字句和十字句之间的一种格律,特点是轻快活泼,节奏跳跃性很强。其句式结构为三、三、三。例如:

秧歌队 来到了 我家门,

欢欢地 到门口 来欢迎,

满满地 斟起了 酒两盅,

高高地 举起来 表表心。

D、十二字句式

每句唱词基本由十二字组成的秧歌,称为十二字句式秧歌。它是十字句秧歌的演变和发展。由于字多,容量更大,表现内容也丰富,但同样不易记不易流传。这类型的秧歌往往成语很多,有时甚至基本由成语组成。十二字句式秧歌的基本结构为四、四、四。例如:

元宵佳节 灯火辉煌 喜气洋洋,

晴空万里 春回大地 鸟语花香,

喜逢盛世 万民同乐 高奏凯歌,

祝愿大家 万事如意 身体健康。

上述四种格律是伞头秧歌的基本句式结构,在实际演唱中并不都是如此规整。多两个字少两个字的情况是很正常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句子要超出二十个字。字多了就紧缩在节奏里面或重复旋律处理,字少了就加进些衬词衬字来弥补。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几种结构的混合使用,虽属正常现象,但不多见,而且效果也不佳。

一首好的秧歌,不管采用哪种格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立意要深刻,结构要完整,布局要合理,结尾要巧妙。歌手开口唱秧歌,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这首秧歌的中心思想,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这就是立意。立意是秧歌的核心,是一首好秧歌的先决条件。对于同一种环境对象和问题可以有若干种态度,称颂、鼓励、讽刺、揭露均可,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比如曾有一位伞头在人稠广众面前问另位伞头怕不怕老婆。他可以说怕或不怕,也可以回避,关键是要唱出怕或不怕的道理,即使回避也要回避的有理由。这就是立意,最后他唱了如下四句:

如今的老婆说了话,

哪个男人敢不怕,

莫说是我的这两下,

即使你师傅也没招架。

他承认了怕,但说怕老婆是普通现象,他怕的有理。而且这方面他的师傅怕得更历害,回答的十分巧妙。立意确定之后,就得立即着手选取有关方面的内容,并迅速组织词句,决定韵脚和格律结构。接下来就是如何布局,一般来讲应将最能表现主题和最精华的句子放在最后,以出效果,犹如曲艺中的“包袱”。而其余三句均做为最后一句的铺垫,最好是一层进一层,步步深入,最后“开花”。即如一首介绍秧歌的唱词:

唱秧歌必须要内容集中,

每四句为一首多用比兴,

头句起二句承三句引申,

第四句做总结画龙点睛。

在实际演唱中,歌手对一首秧歌的立意、结构、布局、结尾等一系列的构思活动,几乎是在几十秒钟内同时进行的,他没时间仔细推敲。因此,有经验的歌手往往是在确定主题的同时就编好第四句,做为全首的核心。然后再寻求前三句做为铺垫,并迅速加以布局,一首秧歌就出来了。有人说伞头秧歌唱词的要害是第四句,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通俗明快的语言艺术

伞头秧歌所使用的语言,基本是以临县方言为基础,这是形成浓厚的地方特色的主要因素。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语言是伞头秧歌创作的宝贵源泉。其主要特点是通俗明快,自然流畅,雅俗共赏。秧歌是一种听觉艺术,观众对唱词内容的理解、欣赏、体味以至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全靠听觉来完成。这就要求它的语言必须是通俗易懂,明快自如,唱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清新悦耳,如同流水一般。晦涩、拗口、古僻的词语不仅不易唱,也不易听。即使是艺术性很强的文学语言,如果观众听不懂,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据说有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年轻人,想在人前显示一下文彩,寻章摘句,煞费苦心准备了两首秧歌。不料人家一唱,满场轰动,他一唱观众却呆若木鸡,毫无反应,这使他非常扫兴。后来他给别人讲,说他唱的是唐诗上的句子,埋怨观众不懂。人们跟他逗笑说:“你如果唱外国语,他们就更不懂了”。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秧歌语言通俗易懂的重要性。

此外伞头秧歌还调动了几乎所有的修辞手法,来增加它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

【比喻】

“红花全凭绿叶配,

你唱秧歌我答对,”

“鞭杆曲成卜篮系,

把我的伤心事提一提”。

【夸张】

“肚子是个秧歌窝,

秧歌更比牛毛多。”

【对偶】

“春风春雨春光好,

喜天喜地喜今朝。”

【排比】

“辛辛苦苦赚了钱,

顺顺利利心里甜,

欢欢喜喜大团圆,

高高兴兴过新年。”

伞头秧歌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它既不同于书面文学语言,又不是原始的口头语言,而是经过加工、提炼、修饰之后的口头文学语言。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这种语言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的伞头唱了几十年也摆脱不脱民间原始语言的束缚,显得粗俗低下,甚至不堪入耳。知识分子出身的歌手又难于跳出文学语言的圈子,虽然高雅了些,观众却不易听懂,更谈不上理解。

临县由于地处山区,长期以来交通极不方便,经济文化都处于一种封闭状态。民间语汇虽然丰富多彩,但地域性很强,伞头秧歌欲进一步发展,语言便成了最大的障碍。特别是许多方言土语,外地人根本无法理解。因此研究伞头秧歌的语言,使之适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将伞头秧歌推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便成了当务之急。

四、和谐独特的地方音韵

伞头秧歌基本上是按临县方言的发音吐字来演唱。据研究当地方言的专家李小平同志介绍:临县方言属晋西吕梁片汾洲小片。由于历史上交通不便,建制固定等原因,临县方言受外地影响较小。因此形成一种独特的地方音韵。若粗浅地与北京语音比较,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声母基本一致。临县话有二十四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北京话有二十二个声母。

(2)韵母的对应关系比较复杂,若以北京音单韵十三辙的标准来对照,则临县方言中的“中东”、“人辰”、“发花”“遥条”、“怀来”、“由求”、“一七”、“姑苏”等八个韵辙基本和北京音韵相同,其中“中东”和“人辰”可以通韵,而“发花”中由韵母ian和声母构成的字, 在临县方言中则有很大一部分将韵母ian变成了ie,属“乜斜”辙。如边(bie)、篇(pie)、天(tie)、尖(jie)、仙(xie)、年(nie), 连(lie)等,“飞灰”韵中的许多字又变成“怀来”辙,如:培(pai)、煤(mai)、雷(lei)、辈(bai)、配(pai) 、 妹(mai)、对(duai)、退(tuai)、会(huai)、罪(zuai)等;“江阳”辙在临县方言中比较接近北京音,但混入不少“歌波”韵中的字,如歌、波、多、拖、罗等。

(3)在声调上,北京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临县话则多了阴入、阳入两个声调,两者有着明显的对应规律。阴入和阳入两个声调的字分别都可同韵,如七、出、急、吃、则等等。

伞头秧歌的唱词统一都押脚韵,即每句末尾一个字要求合辙押韵。四句同韵是伞头秧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但在三十年代之前,特别是文人所唱的秧歌,有许多是一、二、四句合辙,第三句则可换韵。如拜碛口黑龙庙的秧歌:

卧虎灵山多出众,

座在东晋向西秦,

湫水黄河分两岸,

黍民百姓享太平。

五十年代以后,这种押韵格式的秧歌已很少见,现今实际演唱中已基本绝种。除了四句同韵外,有许多名家的秧歌还特别讲究四句用同一声调,即同声同韵的特色。演唱起来音韵更为和谐,从而增强了秧歌的艺术感染力。

上述四个方面的论述,只是伞头秧歌唱词最基本的概念,歌手在实际演唱中更为复杂多变。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其创作规律,还需在实践中加以认真仔细的研究、探索,从中体会其中的奥妙。

 

标签:伞头,秧歌

版权声明:文章由 淘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obaiwen.com/life/428532.html
热门文章